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70|回復: 1

[考古方法與思路] 陶寺遗址出土多璜联璧初探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7-8-10 21: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db538cebd8a7b2116ff4a5a88ac06950.jpg

cbb6d08dcc85a60aee8e6bfd82289a5b.jpg

49d5d11f78d48b88e677f3fed7ab0ead.jpg

全文阅读

陶寺遗址出土多璜联璧初探
(本文电子版由作者提供 作者:高江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载于〖南方文物〗2016年第4期,刊于此作者略有修改)

(来源:中国考古网)


百般唉叹 發表於 2025-4-7 16:58 | 顯示全部樓層
璜璧之合:陶寺遗址多璜联璧的礼制重构与权力叙事

陶寺遗址出土的多璜联璧,绝非简单的玉器组合,而是早期中国礼制文明关键转型期的物质见证。这类由多件玉璜串联而成的特殊玉礼器,其形制之独特、工艺之精湛、出土情境之特殊,为我们理解龙山时代晚期至夏商周礼制源流提供了关键性的实物线索。

从形制特征观之,陶寺多璜联璧突破了单件玉璜的传统形制,通过精巧的穿孔与串联技术,将多件玉璜组合为半圆形或近圆形的复合体。这种形制创新绝非偶然,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宇宙观象征——将原本象征天穹片段的单璜,通过数量累积与组合,重构为更为完整的天体象征。考古类型学显示,这类联璧的璜片数量常见三、五、七等奇数,与后世"阳数"观念暗合,暗示当时已形成系统性的数术思想。

工艺技术层面,多璜联璧体现了史前玉器制作的技术巅峰。每件玉璜的弧度、厚度、穿孔位置必须精确计算,才能保证串联后的整体协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联璧璜片采用不同玉料,却能达到色泽纹理的和谐统一,表明当时已存在专业化的玉器作坊及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这种技术复杂性,使多璜联璧成为彰显使用者特殊身份的技术符号。

就其功能与象征意义而言,多璜联璧很可能扮演着"权力媒介"的角色。陶寺大墓中,这类玉器多出土于墓主胸腹部位,与天文观测器具共存,暗示其与通天权力密切相关。相较于良渚文化玉琮的"天圆地方"象征,陶寺联璧通过璜片的叠加组合,建构了一种动态的、层累式的宇宙模型,反映了当时权力观念从单一神权向复合型王权的转变。

从长时段的历史维度审视,陶寺多璜联璧实为周代"六器"礼制的重要源头。《周礼》所载"以苍璧礼天"的制度,很可能源自此类复合玉礼器的传统。而商周时期玉璜在组玉佩中的核心地位,亦可追溯至陶寺时期的工艺实践。这种连续性表明,中国早期礼制文明并非突然形成,而是经历了漫长的物质文化积淀过程。

陶寺多璜联璧的发现,为我们重新思考中国早期国家形成提供了物质支点。这类高等级玉礼器所体现的技术复杂性、使用专属性及象征系统性,标志着当时社会已出现制度化的权力结构与专业化的知识阶层。通过对这类物质遗存的细致解读,我们得以窥见中国礼乐文明形成的关键环节,理解何以"器以藏礼"成为三代文明的重要特征。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