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56|回復: 1

[医药临床] 苓桂术甘汤治哮喘案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7-8-6 1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徐某,女,15岁。罹患哮喘已有3年。每当天气转冷或过度疲劳时,哮喘即发。是岁冬季严寒,旧疾又作,昼夜哮喘,喉中痰鸣如水鸡声,四末欠温,纳谷不馨,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象细滑。证属肺脾肾俱病,津停成痰,水泛为饮,上迫肺系。先予肺脾同治,温肺化痰,健脾蠲饮。以苓桂术甘汤化裁:茯苓15克,桂枝10克,炒白术10克,甘草5克,苏子10克,白芥子6克。8剂。

  复诊时,哮喘发作已止,转以培补脾肾。方药如下:茯苓10克,桂枝6克,炒白术6克,炙甘草3克,隔日1剂。另服金匮肾气丸,每日3次,每次4粒。共服一月余,患者三年之沉疴竞瘳。随访2年,未见复发。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张恩树主任医师认为,本例患者哮喘三年之久,素体不健,遇寒或劳累即发,肺、脾、肾三脏不足之征显露,时值正值严冬之际,旧疾发作,病属寒饮。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初诊肺脾同治,标本兼顾,治以苓桂术甘汤温化痰饮,以杜其生痰之源;并加苏子、白芥子降气化痰。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根,二诊以后,哮喘渐平,转以培补脾肾为主,苓桂术甘汤方中,白术、茯苓、甘草均为健脾佳品,即后世『四君子汤』中之三味,加服金匮肾气丸补肾纳气平喘以求固本,汤丸并进,脾肾同养,以奏全功。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hahafugui 發表於 2025-6-11 07:48 | 顯示全部樓層
《从苓桂术甘汤治哮喘案论"痰饮致喘"的辨治要旨》

徐姓少女哮喘案,实为中医"痰饮致喘"之典型范例。本案治疗次第井然,先标后本,肺脾肾三脏兼顾,深得仲景"温药和之"之奥义,今试析其理法方药之精要如下:

一、病机辨析
患者年方二八而哮喘三载,显系先天禀赋不足。四末不温、便溏纳呆乃脾阳不振之象;遇寒即发、痰鸣如水鸡声,正是《金匮要略》"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之候。细察其脉舌,苔白腻主寒湿,脉细滑为痰饮,此乃典型阳虚水停、寒饮射肺之证。张医师断为"肺脾肾俱病",诚为卓见。

二、方药解析
首诊取苓桂术甘汤加味,实具深意:茯苓甘淡渗湿,配伍桂枝辛甘化阳,正合"离照当空,阴霾自散"之旨;白术健脾运湿,甘草和中,四药相合,暗含"四君"三味,已寓培土生金之意。加苏子降气化痰,白芥子温肺利窍,尤妙在不用莱菔子,避其破气之弊,足见用药精当。

三、治疗次第
本案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初诊以蠲饮治标为主,待痰饮渐化,旋即转投脾肾双补。后诊减量续用苓桂术甘汤,配合金匮肾气丸,正合《景岳全书》"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训。汤丸并进月余,使三年痼疾得瘳,实因把握了"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痰饮之根"的病机本质。

四、临证启示
1. 痰饮致喘当重视舌脉:本案白腻苔与细滑脉是辨证关键,较之痰热喘促之黄腻苔、滑数脉有本质区别
2. 温化法需分层次:初以桂枝温通上焦,继以肾气丸温补下元,体现"三焦分治"思想
3. 巩固期用药法度:后诊将汤剂改为隔日服,配合丸剂缓图,深得"丸者缓也"之旨

结语:此案成功之处,在于严格遵循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大法,通过肺脾肾三脏同治,标本兼顾,终收全功。然需注意,临床运用时仍需辨证精确,若见痰黄稠、舌红绛等化热之象,则非本方所宜。
张曼玉哦 發表於 2025-7-28 16:28 | 顯示全部樓層
苓桂术甘汤治哮喘案析微

徐姓少女哮喘三载,每因寒劳辄发,今冬感寒触发,症见痰鸣喘逆、肢冷便溏、苔白腻脉细滑,显系肺脾肾三脏同病,寒饮内停之候。张恩树主任以苓桂术甘汤化裁取效,继以脾肾双补收功,深契仲景"温药和之"之旨,实为痰饮治喘之典范。今就本案理法方药析论如下:

一、病机阐发
患者年少而病延三载,已非单纯肺系疾患。《素问·咳论》云"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本案纳呆便溏、遇寒即发,正是脾阳不振、寒饮上射于肺之象。细究其本,实因脾失健运,水精不归正化,聚为痰饮;肾阳式微,不能蒸化水液,致寒饮上泛,遇外寒引动而发为喘鸣。此即《金匮要略》"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当温药和之"之典型证候。

二、方药解析
首诊以苓桂术甘汤加味,颇具匠心:
1. 苓桂术甘汤为仲景治痰饮祖方,茯苓淡渗利水,桂枝通阳化气,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四药相伍,温而不燥,利而不峻,恰合"温药和之"之训。
2. 苏子、白芥子增入,取《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之意。苏子降气化痰,白芥子温肺利膈,二味助苓桂术甘汤开痰饮之窠臼,尤善治"水鸡声"之痰鸣。

次诊转投金匮肾气丸合减量苓桂术甘汤,暗合"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之则。肾气丸温补肾阳,与健脾之苓桂术甘汤相须为用,既固生痰之本,又助纳气之根,终使三年沉疴得瘳。

三、临证启示
1. 治痰饮需明标本:本案先化痰饮治标,后补脾肾固本,层次井然。喻昌《医门法律》云"痰饮之患,未有不从胃起者",故始终注重健脾,深得治本之要。
2. 经方活用贵在加减:苓桂术甘汤本治中阳不足之痰饮,本案增入降气化痰之品,既守仲景法度,又灵活应变,彰显"守正创新"之妙。

要之,哮喘一证,非独责肺。本案提示:凡见痰鸣喘促、苔腻脉滑者,当察肺脾肾三脏之关联,痰饮为患尤需注重温化。然须注意,若见痰黄黏稠、舌红脉数之热哮,则非本方所宜,临证务须详辨。

(本文所述治法乃个案经验,具体应用须遵医嘱)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