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89|回覆: 1

[醫藥臨床] 李佃貴·四維用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

[複製鏈接]
文強 發表於 2017-8-4 20: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臨床常見病,尤其是伴有腸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癌變幾率更大,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胃癌前狀態。目前西醫缺少有效的治療方案及藥物,中醫藥在治療本病方面顯示出明顯優勢。

國醫大師李佃貴臨床多從濁毒內蘊、脾胃虛弱、肝胃不和、胃陰不足和胃絡瘀血五個方面辨證治療。而濁毒內蘊是他首倡的一個證型,在本證表現中,畏寒肢冷一症引人注意,尤其是胃脘部,每每以熱水袋熱敷,遍用薑桂附子而不能緩解者,觀其舌象,舌質多紅,舌苔多黃膩,脈象多弦滑。李佃貴認為這是濁毒蘊於中焦,陽氣不能覆布所致,所以用芳香苦寒之藥,化濁燥濕解毒才是治本之法,每每用大量苦寒之藥,如黃連、黃芩、黃柏均用至15克等,多療效顯著。需要指出的是寒因寒用必須以暗紅或紅色舌,黃膩或黃厚膩舌苔,脈象多弦滑為用藥依據。

【四維用藥的特點】

治療上,常用芳香與苦寒藥物、喜運脾不喜補脾、善用行氣之藥、愛用蟲類藥為李佃貴四大用藥特點,亦稱四維用藥:

芳香與苦寒藥物合用 李佃貴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濁毒證最顯著的特點即是苦寒與芳香之藥合用。苦寒之藥,李老最喜用黃連、茵陳相伍。黃連苦寒,長於清胃腸之濕熱。茵陳苦辛,微寒,入脾、胃、肝、膽經。李佃貴多以兩藥相須而用,二者同歸胃經,臨床經驗證明,茵陳黃連合用,對濁毒內蘊者,療效確切,且比較安全;芳香之藥如藿香、佩蘭等,【本草正義】謂藿香『清芳微溫,善理中州濕濁痰涎,為醒脾快胃、振動清陽之妙品』,佩蘭也擅宣化濕濁。二藥相伍,香溫而不燥烈。醒脾快胃,可謂極品。

喜運脾不喜補脾 李佃貴認為『脾少真虛,多為濕困』,故不喜用人參、黨參等純滋補之品,恐滋膩礙脾、中焦壅滯脹滿,反助病邪。而喜用健脾運脾之藥,最喜白朮、蒼朮合用,正如張志聰【本草崇原】云:『凡欲補脾,則用白朮。』並喜歡砂仁、紫豆蔻合用,芳香醒脾。砂仁辛溫,歸脾、胃經,主中焦,【本草備要】謂其『辛溫香竄,和胃醒脾,快氣調中,通行結滯。』紫豆蔻味辛,性溫, 芳香氣清,入肺、脾、胃經,偏行上、中二焦之氣滯。二藥配伍, 芳香化濁、宣通氣機、醒脾和中,可有效緩解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胃脹、胃痛、納呆等症狀。並常用黃芪健脾益氣、茯苓健脾滲濕、雞內金健胃消食。

善用行氣類之藥 行氣之藥,性味多辛苦溫而芳香。辛能行散,苦能疏泄,香能走竄,溫能通行。行氣之藥在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治療中意義重大,首先可以活血通絡,使瘀血得消,【本草綱目】曰:『氣者血之帥也。』其次可以化濕消痰。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亦為痰濕濁毒之源,脾胃運化正常,則氣血生化有源,運化失常,則水谷不循常道,而為痰濕濁毒。龐安常說:『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津液隨氣而順矣。』再者可通便而瀉濁解毒;第四可消積消腫,【金匱要略論注】曰:『積之所形必氣積,氣利則積消。』 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生患者多有食積中焦,而胃為陽髒,多易郁而化熱,故用行氣甚至破氣之藥如枳實、厚朴等行氣導滯,攻積泄熱;而慢性萎縮性胃炎伴重度腸化生,易為癌變者,實為濁毒壅聚,氣血郁滯而見發為壞病,故佐以行氣之藥,則氣血通暢,有利於濁毒之消除。第五可解郁安神,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生患者,多心情不舒、睡眠欠佳、心煩易怒。行氣之藥既可解郁安神,又可理氣健脾,可謂一舉兩得。第六可佐君臣之藥使其補而不膩,固而不滯。

善於用蟲類藥 慢性萎縮性胃炎濁毒證者,李佃貴喜加用蟲類藥以防癌抗癌,關於蟲類藥的抗癌作用機理,可歸結於以下幾個方面:扶正培元固本;活血祛瘀化痰;入絡攻堅化積;以毒攻毒散結;預防復發轉移。而全蠍、蜈蚣為臨床常用之品。全蠍味辛平有毒,傳統認為全蠍歸肝經,功善息風鎮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其攻毒散結之功效為歷代醫家所公認,如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曰:『蠍子……專善解毒』。蜈蚣味辛性溫,有毒,入肝經,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言其『走竄之力最速,內而臟腑,外而經絡,凡氣血凝聚之處皆能開之。性有微毒,而轉善解毒,凡一切瘡瘍諸毒皆能消之。』傳統認為兩藥均入肝經,但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通過記載的有效病例證明『治噎膈者,蜈蚣當為急需之品矣。』經過多年臨床也驗證,兩藥相須為用,對消化系統的腫瘤及癌前病變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典型病例】

江某某,男,52歲,湖北襄陽人。2013年7月16日首診。訴胃脘部堵悶1年,加重1個月來診。患者1年前因飲食不節後出現胃脘部堵悶不舒,伴胃脘隱痛、噯氣、口乾口苦、納呆、心煩、寐差,時常大便黏膩不爽,且畏寒明顯,面色暗滯、精神萎靡、舌質暗紅、苔黃膩、脈弦滑有力。在當地醫院查電子胃鏡示:慢性萎縮性胃炎。病理顯示:(胃竇)黏膜重度慢性炎症,中度萎縮,中度腸化。

診斷 胃痞病(濁毒內蘊)。

治法 化濁解毒、行氣消痞。

方藥 自擬化濁解毒湯。藥物組成:黃連12克,茵陳15克,藿香12克,佩蘭12克,黃芩12克,白花蛇舌草15克,炒白朮9克,清半夏9克,厚朴12克,枳實12克,竹茹9克,廣木香6克,全蠍6克,蜈蚣2條,炒萊菔子15克。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次溫服。3日後胃脘堵悶減輕,且覺畏寒略有減輕,遂按原方取藥1個月回家治療。

二診 胃脘堵悶明顯減輕,仍於飯後或情緒不暢時,堵悶不舒,仍時有噯氣,口乾口苦明顯減輕,納食增加,心煩消失,睡眠好轉,大便較前好轉,仍覺黏膩不爽,且畏寒肢冷明顯減輕,已能脫下秋衣秋褲。舌質仍暗紅,苔薄黃膩,脈弦略滑。藥證相符,故效果明顯,患者畏寒實為真熱假寒,於原方黃連減量為9克,茵陳為12克,去黃芩,加代赭石、柿蒂、炒內金以降氣消食,繼服一個月後諸症均基本消失,後加減用藥共6個月,電子胃鏡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病理示:(胃竇)黏膜中度慢性炎症,未見腸上皮化生。隨訪至今,未訴明顯不適。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責任編輯:高繼明)

回守忘事 發表於 2025-5-1 02: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李佃貴教授"四維用藥"治療濁毒型慢性萎縮性胃炎之學術精要】

慢性萎縮性胃炎(CAG)作為胃癌前病變的關鍵階段,其治療始終是消化病學領域的難點。李佃貴教授首創"濁毒理論"指導下的四維用藥體系,為中醫藥治療本病開闢了新徑。本文試從經典理論與臨床實踐雙重維度,剖析其學術精髓。

一、濁毒病機與寒因寒用之辨
李教授提出"濁毒蘊中"的病機核心,實承【內經】"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䐜脹"之論而發展。其辨證要點在於把握"真熱假寒"之象:雖見畏寒喜溫之症,然舌紅苔黃膩、脈弦滑,實為濁毒壅遏、陽郁不達所致。此與【傷寒論】梔子豉湯證"身熱不去,心中結痛"的陽郁機理異曲同工。重用黃連、黃芩等苦寒之品,正合【素問·至真要大論】"熱因熱用"之反治法則,其用藥指征之嚴謹,堪為後世範式。

二、四維用藥的經方溯源與創新
1. 芳香苦寒相須之法
黃連-茵陳藥對實脫胎於仲景茵陳蒿湯而創新用。考【神農本草經】載黃連"主熱氣",茵陳"主風濕寒熱邪氣",二者相配既承【千金方】黃連解毒湯之意,又融芳香化濁之能。尤妙在配伍藿佩等輕清之品,暗合葉天士"微苦微辛能開上痹"之旨,形成"苦降辛開"的立體用藥格局。

2. 運脾三法之要義
其運脾理論深得東垣"脾胃內傷"學說真傳。白朮-蒼朮配伍取法【脾胃論】枳術丸而強化燥濕之功,砂仁-豆蔻組合則源自【局方】縮砂飲子。更創新性地將黃芪-雞內金同用,既承張錫純"資生湯"補消並舉之智,又發展出"補而不滯,消而不伐"的用藥藝術。

三、蟲藥通絡的學術突破
在胃絡瘀血證治中,李教授突破傳統"胃喜潤惡燥"之說,創造性應用土鱉蟲、九香蟲等蟲類藥。此技法上承【金匱要略】大黃䗪蟲丸"緩中補虛"之法,下啟現代"絡病理論"在脾胃病中的應用。蟲藥與莪朮、三七相伍,形成"草木通經,蟲蟻搜剔"的立體通絡體系。

四、臨證啟示與展望
李教授四維用藥體系的價值在於:
1. 構建了"濁毒-氣滯-血瘀-正虛"的動態病機模型
2. 創立了"苦寒不傷陽,芳香不耗陰"的用藥規範
3. 提供了胃癌前病變的中醫藥干預方案

當前研究尚需在以下方面深化:①濁毒物質基礎的現代詮釋 ②苦寒藥量效關係的客觀化研究 ③蟲類藥修復胃黏膜的分子機制。冀望後來者能承此學術薪火,使傳統理論在現代醫學語境下煥發新生。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