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28|回復: 0

[医药临床] 桂枝汤有攻表之功

[複製鏈接]
是飞 發表於 2017-8-4 20: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病在皮毛『发汗』治疗应该是开腠发汗,主以麻黄汤。病在肌肤『发汗』治疗应该是『解肌』发汗,主以桂枝汤。

•『解肌』『发汗』『解表』与『开腠』『发汗』『解表』并无力量强弱之分,而是所治病位根本不同的区别。因此,可以认为桂枝汤功效并不弱。

说到桂枝汤的功效,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解肌』。〖伤寒论〗第16条后半段有关于『解肌』的原文:『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何谓『解肌』?『解肌』就一定比『可发汗,宜麻黄汤』的『发汗』力量弱吗?〖伤寒论〗第51、52、235条条文明言麻黄汤的功效为『发汗』。容易造成桂枝汤力量弱印象的条文还有〖伤寒论〗第387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伤寒论〗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吐利止就一定是虚弱的表现吗?脉浮弱就一定是虚弱之象吗?治虚弱的方就一定功效弱吗?

对于〖伤寒论〗第387条与第42条,有另外的解释是:桂枝汤治的是『身痛不休』,可以治疗 『不休』的『身痛』,力量应该不弱;桂枝汤治的『脉浮弱』,只是与『脉浮紧』相对而言,即『不紧』之意,与虚弱并无关系。

『可发汗,宜麻黄汤』的『发汗』功效就比『解肌』的桂枝汤强吗?桂枝汤『发汗』的条文并不少见。〖伤寒论〗第56条:『……当须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7条:『可更发汗,宜桂枝汤。』〖伤寒论〗第234条:『可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240条:『发汗宜桂枝汤。』〖伤寒论〗第276条:『可发汗,宜桂枝汤。』从『发汗』的原文来考察,并不能看出桂枝汤的力量弱。

有学者认为,麻黄汤与桂枝汤的功效只是作用的部位不同而已,并非同一部位的病性不同,即作『表实』的『表虚』的分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从这段文字里可以看出外感病由外到内的顺序,病邪最初在皮毛,皮毛『失守』,就会到肌肤。病在皮毛和病在肌肤,相对于六腑和五脏的『里』来讲都是病在表,也就是说,在表是一致的,但是病位实质上是不同的。

病在皮毛和在肌肤,貌似都需要『发汗』『解表』,但实质上两个部位的『发汗』『解表』是截然不同的。病在皮毛『发汗』治疗应该是『开腠』发汗,主以麻黄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素问·生气通天论〗里的『体若燔碳,汗出而散』,〖素问·玉机真脏论〗里的『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可汗而发也』,都应该指的是开腠发汗。病在肌肤『发汗』治疗应该是『解肌』发汗,主以桂枝汤。正如柯韵伯所说:『初起无汗,当用麻黄发汗,如汗后复烦,即脉浮数者,不得再与麻黄而更用桂枝,如汗后不解,与下后脉仍浮,气上冲,或下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用此解外。盖此时表虽不解,腠理已疏,邪不在皮毛而在肌肉……主治当属桂枝也。』(语出〖伤寒附翼〗)

如此可知『解肌』『发汗』『解表』与『开腠』『发汗』『解表』并无力量强弱之分,而是所治病位根本不同的区别。因此,可以认为桂枝汤功效并不弱。

笔者对于桂枝汤『攻』的力量建立认识的是以下条文:

伤寒论〗第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伤寒论〗第91条和第372条从正面提示了桂枝汤『攻表』『救表』的作用,能够与四逆汤相提并论,我们需要重视桂枝汤『攻』的力量。而〖伤寒论〗第29条从反面让我们认识了误用『桂枝(汤)欲攻其表』的反应。如此,桂枝汤力量很强、作用很急的形象便初步建立了起来。

扫清对于桂枝汤『攻』的作用的疑惑,芍药功效的探究也功不可没。说到芍药的功效,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养阴养血、柔肝止痛。但是下面两本公认的学习〖伤寒论〗药物功效时必备的参考书中却不是这样描述的。

神农本草经〗:『芍药,(中品)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名医别录〗:『芍药,味酸微寒,有小毒。主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里的芍药,功效要『霸道』很多——除、破、散、逐、去、利、通顺等,这些字眼与养阴血柔肝似乎毫无关联。

也许有人会问,那『益气』如何解?这个和养阴血柔肝也没有关系吗?陈修园有这样的一段话:『邪气得攻而净,则元气自然受益,非谓芍药能补气也。』其实,我们只要查阅一下〖神农本草经〗里其他有『益气』作用的药物,就会对这个问题了然了。〖神农本草经〗中,如知母、茅根、紫草、丹参、漏芦、茵陈、枳实等许多药都可以『益气』,这些药究竟是攻邪的,还是补益的,我们查阅原文,一看便知。〖神农本草经〗:『枳实,味苦,寒,无毒。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藏,益气,轻身。』〖神农本草经〗:『知母,味苦,寒,无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这些都恰好给陈修园那段文字作了注。

『邪气得攻而净,则元气自然受益,非谓芍药能补气也。』芍药功效的一个『攻』字,加上〖伤寒论〗原文中桂枝汤『攻』表的明文。桂枝汤『攻表』的功效便扎实地建起来。

学习是为了临床,将桂枝汤定位于『攻表』后,对于各类表证,特别是杂证中的表证,只要排除腠理不开者,同时考虑到兼里虚时的复杂性,之后多用桂枝汤攻表,就取得一定临床成绩。

以上桂枝汤『攻表』功效的学习只为刍探,旨在抛砖引玉,请同道指正。

(责任编辑:高继明)

天子规风 發表於 2025-4-24 09: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桂枝汤解肌发汗之功用层次》

桂枝汤与麻黄汤之别,非在药力强弱,而在病位深浅、病机异同。《伤寒论》以「解肌」定位桂枝汤,「发汗」归属麻黄汤,实为仲景示人辨证施治之精微处。今就经旨析之如下:

一、病位深浅定治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外感传变次第,正为二方分野所在。皮毛为太阳之藩篱,邪客于此则腠理闭塞,当以麻黄汤「开腠发汗」;若邪入肌肤,营卫失和,则需桂枝汤「解肌发汗」。此二者犹攻城之术:麻黄汤如破门直入,桂枝汤若调停内应,其效皆著,然所攻之「城防层次」迥异。

二、解肌非弱之明证
1. 「身痛不休」证治(387条)
「消息和解其外」非示其弱,反显其功。邪在肌腠而身痛持续者,桂枝汤能调和营卫以祛邪,其力持久绵长,恰如抽丝剥茧,岂可以「小和」误读为力薄?

2. 「脉浮弱」辨机(42条)
此「弱」乃对「紧」而言,示邪未全聚皮毛。《伤寒论》明言「当以汗解」,反证桂枝汤发汗之效。若真属虚证,岂可径用发汗?仲景必佐人参等补益,如桂枝新加汤例。

三、发汗功用之正名
考《伤寒论》直书「发汗宜桂枝汤」者凡五见(56、57、234、240、276条),足证其发汗功效确凿。麻黄汤之「发汗」作用于皮毛玄府,桂枝汤之「汗」源于营卫调和,途径虽异,殊途同归。犹南北二派武功,一刚劲一绵长,未可遽判高下。

四、表实表虚辨讹
后世「表实表虚」之说,易生桂枝汤力弱之误解。实则二方所主皆为实证:麻黄汤治寒邪束表之实,桂枝汤治营卫不和之实。唐容川《伤寒论浅注补正》谓:「桂枝证是肌腠之邪,非虚也」,可谓的论。

要之,桂枝汤之「解肌」,乃针对邪在肌肤之病位特性,其发汗力通过调和阴阳实现,正如柯琴所言:「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之总方。」学者当跳出「强弱」之窠臼,着眼「病机与方药相应」之奥义,始得经方三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