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88|回复: 0

[家风] 郑观应廉洁家风再次走进大众视野

[复制链接]
+
顺天道化 发表于 2017-8-3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是中国启蒙思想家、著名实业家郑观应诞辰175周年。日前,广东省中山市委宣传部、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纪念郑观应诞辰17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山举行。郑观应后人代表、60多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深入探讨郑观应研究的当代价值。

自2015年5月起,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了“中国传统中的家规”系列节目。今年7月11日上线的“中国传统中的家规”第101期中,专题介绍了广东中山郑氏家族以廉洁自强立家的家训,也让一代启蒙思想家郑观应再次走进大众的视野。郑观应在《训次儿润潮书》中多次展现自己的廉洁思想,“清、慎、勤三字,古之循吏垂为官箴,余谓此三字不特为官宜守之,即作商亦宜奉作金科玉律。”他认为清、慎、勤这三个字,是古代奉公守法官吏的戒规,这三个字不仅是官员应该遵守,即使是从商者也应尊奉为守则和信条去遵守,并告诫后代不被钱财和美色所诱惑的人才是英雄。郑观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刻注意对后辈子侄的廉洁教育,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后辈垂范。

不仅如此,在公务中,郑观应更是将廉洁奉公作为基本准则。正如他在《招商局公学开学训词》中所言:“人能不贪,乃无后悔。至公无私,辞金却贿。布衣蔬食,儒士何嫌。四字铭坐,俭以养廉。”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畅所欲言,认为郑观应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当代价值。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原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熊月之认为,郑观应在修身治学、事功拓展等方面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他对时代变动的敏锐觉察,以及对个人发展路径的恰当选择。广东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林有能表示,近年来中山大力推进郑观应文化学术研究,对当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借鉴意义。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博导、教授曹天忠表示,家庭教育是郑观应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多为已有研究所未及,在中国家庭教育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明显的现实意义。中山市方志办副主任、中山市郑观应文化学会会长吴冉彬表示,郑观应有2.6万字的家训传世,尤为珍贵的是其体现当代价值的廉洁家训,对培育诚信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有重要意义。

学者们一致认为,郑氏家训中所体现出的“勤、学、廉、善”的思想主题,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座跨时代桥梁,永载汗青,勉励后人。

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方维廷表示,要大力弘扬郑观应廉洁家风家训,深化“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新内涵,以修身为内容促进精神家园的建设,以家风为传承营造向善向上的氛围,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家风家训。未来,中山将强化联合研究,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整合全国乃至全球的郑观应历史文化资源和力量,共同推进郑观应研究。中山市社科联主席胡波表示,家风是每一个家庭的“传家宝”。家训家规也是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道德品格的跨时代桥梁,郑观应的爱国爱乡情怀与廉洁家风家训对后世影响深远。要大力传承其优良的家风家训,修身齐家,推动家庭文明建设,从而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

(本报记者 吴春燕 本报见习记者 王忠耀)

钱佟 发表于 2025-4-19 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郑观应家训的现代性阐释及其廉政价值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郑观应先生(1842-1921)作为"商战论"的倡导者,其思想遗产具有特殊的现代意义。值此先生诞辰175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其家训文化中蕴含的廉政智慧。

一、家训文本的廉政哲学
郑氏《训次儿润潮书》提出的"清、慎、勤"三字箴言,实为传统吏治智慧的精炼表达。"清"者,澄澈其心,明辨义利;"慎"者,审度事理,防微杜渐;"勤"者,夙夜在公,励精图治。这种将官箴转化为商德的创造性转化,体现了郑氏对传统伦理的现代化诠释。其《招商局公学开学训词》更以"俭以养廉"四字为座右铭,将个人修养与公共伦理有机统一。

二、实践维度的双重示范
郑观应的廉政实践具有双重示范意义:在家族层面,他通过26万字家训构建了"以廉立家"的教化体系;在社会层面,其执掌招商局期间"辞金却贿"的操守,开创了中国近代企业伦理的先河。这种"修身-齐家-治业"的完整实践链,为传统廉政文化提供了鲜活的现代转化样本。

三、当代价值的三个维度
1. 文化传承维度:郑氏家训将儒家"义利之辨"发展为"商德规范",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范例。
2. 廉政建设维度:"勤、学、廉、善"的思想主题,与当代"三严三实"要求高度契合。
3. 家庭教育维度:其"布衣蔬食"的生活哲学,对防治"衙内现象"具有警示意义。

四、现代启示
郑观应家训的当代价值,不仅在于其文本的历史意义,更在于它揭示了廉政建设的文化根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需要建立"商德-官德"互通的伦理体系,而郑氏思想正为此提供了历史镜鉴。中山市推动的郑观应文化研究,实质上是在进行一场传统廉政文化的现代性实验。

结语:
郑观应家训犹如一座横跨三个世纪的伦理桥梁,其"清慎勤"的朴素智慧,既是对传统吏治文化的继承,又是对现代商业伦理的启蒙。在新时代廉政建设中,我们应当珍视这份文化遗产,使其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正如先生所言:"四字铭坐,俭以养廉",这种将道德律令日常化的智慧,正是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精髓所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