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73|回覆: 3

[醫藥臨床] 盧永兵·治療老年腦中風醫案

[複製鏈接]
張啟功 發表於 2017-7-30 18: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腦中風是急重病、大病,是當今全世界老年死因的三大疾病之一。許多國家都把防治腦中風列為醫學重要科研課題。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廣東省名中醫盧永兵主任醫師對老年腦病研究積累了豐富經驗。盧永兵指出腦中風病急性期的診斷和治療很關鍵,在昏仆以後及時準確診斷,及時科學治療,可大大降低死亡率和後遺症率。中醫認為老年腦中風與血瘀氣滯關係密切。現代醫學也認為這類病人血液『濃、黏、凝、聚』狀態明顯。因此發病以後在不同階段合理地選用活血藥很重要。在恢復期和後遺症期更應重視活血應用。清王清任指出『中風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是氣虛血瘀所致,因此腦中風恢復期和後遺症期,在應用活血藥時應合理配用補氣藥,能更好促進血運,氣血充盈流暢,病則康復。下舉盧永兵治療腦中風病4則驗案,以供參考。

【腦中風急性期驗案】

病例一

黃某,男,70歲,2015年8月6日中午12時診。患者三天前外感風熱,曾服三九感冒沖劑。今晨起頭暈頭重、全身無力而摔倒。經頭顱CT檢查示:左側腦梗塞。現意識清,神疲,口眼向右斜,吐語不甚清、斷續,左側肢體無力移動,頭暈轉側加重,面紅,肌膚熱,體溫38℃,鼻塞,流涕,咳嗽,痰黃,口苦,小便黃,大便四天未排,腹脹,舌紅,舌邊有許多瘀點,苔黃膩,脈濡數。

處方 羚羊角4克(另燉),防風8克,桑葉10克,北杏仁12克,黃芩10克,石膏60克,知母10克,薄荷8克(後下),秦艽15克,赤芍15克,地龍15克,玄參12克,生地12克,丹參12克,葛根15克,天竺黃12克,杭白菊12克,天麻15克,大黃12克(後下)。中午煎服1劑,晚飯後煎服1劑。

複診 症狀減輕,上方去大黃。日煎服2劑,上下午各1劑。1天後,頭暈、流涕、鼻塞消退,痰白,口不苦,舌苔薄黃。上方去薄荷、石膏、知母。每天煎服1劑,服3劑。3劑後,患者口眼斜減輕,吐語較清,左側上肢能移動,二便正常,上方去防風、黃芩、桑葉、北杏。每天煎服1劑,服4劑。後複診可見患者頭微暈,口眼斜明顯減輕,說話正常,左側上下肢能屈伸,但覺乏力。處方如下:黃芪50克,黨參15克,丹參12克,田七15克,熟地15克,杜仲15克,懷牛膝15克,秦艽15克,路路通15克,川芎10克,枸杞15克,白芍15克,地龍15克,天麻15克,每天煎服1劑。服7劑。7劑服完後痊癒。上方去秦艽,每天煎服1劑,繼服15劑。二個月後告知腦部CT檢查正常。

病例二

黃某,男,70歲,2013年9月16日晚9時診。患者平素患有高血壓病、高脂血症。2小時前突然昏倒,接着意識喪失,鼻出血,小便失禁。刻症昏睡,呼之不應,面部紅赤,唇舌紅,舌尖有許多瘀點,苔黃膩。右側上下肢不能動,身灼熱,體溫38.5℃,血壓165/100毫米汞柱,脈弦數。腦部CT檢查顯示小腦出血約8毫升。

處方 羚羊角5克(另燉),生地15克,玄參12克,仙鶴草60克,田七20克,杭白菊12克,鈎藤15克,黃連10克,黃芩10克,秦艽15克,天竺黃15克,珍珠母30克,側柏葉30克,石膏60克,大黃15克,安宮牛黃丸一粒。1劑。中藥煎好後,待溫研化安宮牛黃丸,鼻飼。複診神志逐漸轉清,說話口齒不清、斷續,吃力地說頭脹痛,胸悶熱,口苦。大便瀉2次,體溫38℃,血壓150/90毫米汞柱。上方去大黃,日煎服2劑。中藥鼻飼改為口服,日煎1劑,連煎2次,煎得藥液混合,分2次研化安宮牛黃丸半粒。

2天後複診可見患者神志清,面部紅赤,舌紅已退,口眼斜輕微,說話基本清楚,訴頭脹痛,胸悶熱減輕。右側上下肢能微屈伸,飲食、睡眠、體溫、二便、血壓正常。上方去安宮牛黃丸。每天煎服1劑,服3劑。

3天後可見患者神清,說話正常,患側上下肢活動基本正常,但仍覺身體乏力,活動笨重,脈弦。上方去羚羊角、鈎藤、黃連、黃芩,加黃芪20克,西洋參10克(另燉),服4劑。4劑藥服完後,諸症減輕。處方:黃芪80克,黨參20克,仙鶴草80克,田七15克,丹參12克,桂枝10克,當歸10克,熟地15克,杜仲15克,懷牛膝15克,雞血藤30克,枸杞子15克,白芍15克,杭白菊12克。共服45劑。2個月後告知恢復較好。

上二例病案均是腦中風急性期,一例是腦梗塞,一例是腦出血。二例均是風火痰瘀上擾元神之府,元神之府指揮功能失常而致驟昏仆,稱腦卒中。治則應是清熱涼血息風,化痰活血安神。第二例有熱迫血妄行之症,病情較嚴重,用安宮牛黃丸止血。用安宮牛黃丸必須是高熱神昏,沒有熱象者不能用。二例病人均用大黃瀉下通腑,大黃清熱涼血、通利二便,引風熱下行。有大便乾結,或大便雖通,但舌紅苔黃膩者,均可用之。風、火、痰消失,即轉入益氣活血、補腎益腦治法。中醫認為,中醫治療出血性腦中風有瘀血證者,可選用活血藥,此例腦出血病人,舌有許多瘀點,肢體不遂,這符合中醫學瘀血證診斷標準。病者平素有高脂血症,中日友好醫院史載祥曾發表一篇文章【污穢之血為瘀血】,指出血中甘油三酯、膽固醇、血糖增高,亦屬瘀血。再者,凡出血必留下瘀血,出血症在用止血藥同時,選擇性用活血藥有良好的療效,如田七、仙鶴草,這二味既有止血功效,又有活血功效,具有止血活血雙向作用,中藥中具有雙向作用的藥物,藥性都比較平和,用之較安全。

【腦中風恢復期】

黃某,男,74歲。2016年4月8日診。患者糖尿病6年,高血壓病3年。20天前突發腦梗塞,治療半個月出院。現神清,口眼輕度向右斜,飲水常從口角漏出,說話不甚清,頭暈,時有輕度刺痛,睡眠欠佳,耳常鳴,全身乏力,左側肢體活動功能障礙,下肢略能屈伸,上肢能移動,飲食比患病前明顯減少,大便常乾結,已四天未排,小便正常。面色晦暗、舌紅、舌邊有多處瘀斑,苔薄黃、多痰、痰黏、色微黃、口微苦幹,脈弦。血壓:150/95毫米汞柱,血糖正常。處方:水牛角60克,天麻15克,秦艽15克,防風8克,杭白菊15克,葛根15克,川芎10克,生地12克,黃芩10克,瓜蔞仁40克,地龍15克,赤芍15克,丹參12克,田七15克,西洋參15克(另燉),每天煎服1劑,連煎2次,煎得藥液混合,分2次溫服。服4劑。請針灸醫生結合針灸、按摩、理療。

二診 患者頭暈減輕,口苦口乾消失,痰少,易咯出,大便已通,日1次。上方服7劑。

三診 頭暈痛消失,睡眠改善,面部口眼斜消失,舌紅苔黃已退,無痰,飲食稍增,患側上下肢在床上能屈伸,但仍乏力。處方:黃芪60克,仙鶴草50克,當歸10克,丹參12克,田七15克,桂枝10克,地龍15克,蜈蚣10克,路路通15克,雞血藤20克,熟地15克,懷牛膝20克,秦艽15克,天麻20克,服7劑。

四診 患者頭不暈痛,說話清楚,飲食、睡眠、二便均正常,能下地慢慢跛行,手能握物。上方去秦艽、天麻,黃芪增至80克,服7劑。

五診 患者能到室外慢慢步行,手能端碗。上方服7劑。

六診 患者上下肢活動恢復正常,生活自理。舌上瘀斑已消失。上方去地龍、路路通、蜈蚣、雞血藤,加枸杞子15克,2天服1劑,服10劑。

七診 自訴一切恢復正常,上方仍2天服1劑,服15劑。

八診 身體康復,上方2天服1劑,服15劑,以鞏固療效。

本例西藥治療2周,但風、火、痰、瘀仍滯留,治則應是清熱息風、化痰活血。首方用大劑量水牛角,其藥功效似羚羊角,能清熱涼血、息風安神。天麻、秦艽息風通絡,多部古醫籍曰其能改善語言能力,臨床應驗。風、火、痰消退後逐步轉為益氣活血通絡、補腎益腦髓治法。肢體活動正常則去通絡之品,以益氣活血補腎善其後。

【腦中風後遺症】

李某,男,74歲,2015年7月20日診。患者糖尿病史6年,高血壓病史4年。二年前患腦梗塞,8個月前腦出血。現面色唇色晦暗,神清,口眼不斜,說話吃力,語速慢,有時表達不清,頭常暈,有時痛,思維能力,記憶力明顯減退。耳鳴,聽力下降,但對面大聲說話能聽到。胃納差,身體乏力,右側上下肢偏癱,右手指能慢慢移動,右下肢能慢慢屈伸,二便基本正常。口淡,舌尖邊有許多瘀斑,苔薄白,脈澀。現在口服西藥降壓藥,注射胰島素,血壓、血糖正常。

處方 黃芪80克,仙鶴草80克,丹參12克,田七15克,川芎10克,當歸10克,白芍15克,杭白菊12克,天麻20克,秦艽10克,遠志10克,桂枝10克,水蛭10克,地龍15克,蜈蚣10克,熟地15克,懷牛膝20克,枸杞子15克。共28劑。水煎服日1次,連煎2次,煎得藥液混合,分2次溫服。請針推醫師配合針灸、按摩、理療。

複診 頭不暈不痛,睡眠正常,記憶力逐步改善,能較準確說出家人姓名,說話清楚,自覺較有體力,再服7劑。

三診 患者面部與舌色晦暗消退,舌上瘀斑色澤變淡。聽力、說話能力正常。右手能慢慢握拳,在家人攙扶下站立,但支持不久。上方去天麻、秦艽,黃芪增至100克,加杜仲20克,共服40劑。後告知身體正常。

本例病人瘀滯症狀、體徵明顯,腦髓不足。因此,治療方案是補氣益腎、活血通絡。通絡藥物用水蛭、地龍、蜈蚣。蟲蟻之藥,通絡功效很好,當偏癱消失後停用。本例用大劑量仙鶴草,它有益氣活血止血之效。【中草藥大辭典】等多部藥籍說它補氣壯身功效,已故名醫謝海洲說它有『賽人參』美稱。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責任編輯:高繼明)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3 15:08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陶外 發表於 2025-5-30 11:53 | 顯示全部樓層
【盧永兵治療老年腦中風醫案評析】
(文/國學醫道研習者)

盧永兵先生此則醫案,堪稱中醫治療腦中風急性期的典範之作,其辨證之精微、用藥之靈動,深契【內經】"急則治標,緩則治本"之旨,又得王清任【醫林改錯】氣血辨證之三昧。今試從國學與醫道相參的角度,析其理法方藥之妙。

一、急症處理合於"天人相應"之道
案中患者發病於仲夏午時,外感風熱引動內風,呈現"面紅肌熱、舌紅苔黃"等陽亢之象。盧師以羚羊角、石膏為君,正合【素問·至真要大論】"熱淫於內,治以咸寒"之訓。尤妙在配伍薄荷、桑葉輕清宣透,既解表邪又順肝木升發之性,暗合"東方生風,風生木"的五行生剋之理。大黃急下存陰之舉,更體現"六腑以通為用"的經旨,使熱毒從魄門而泄。

二、階梯式用藥彰顯"中庸"智慧
觀其處方演變,先以石膏、知母折其亢陽,待熱象稍退即去峻藥;次減防風、黃芩等表藥,終以黃芪、黨參培補元氣,恰如【周易】"時中"之道——根據病機演變動態調整。特別是大黃"中病即止"的處理,深得【傷寒論】"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之誡,避免戕伐正氣。

三、氣血雙調暗合河洛數理
恢復期以黃芪50克為君,佐以丹參、田七等活血之品,正應"陽數五"(河圖)主氣的天道規律。其中黃芪與川芎用量呈5:1之比,恰合"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生數關係,使補氣而不滯血,活血而不傷正。更佐枸杞、熟地滋水涵木,完成"金(石膏)→土(黃芪)→水(熟地)"的五行相生閉環。

四、後遺症治療體現"形神一體"觀
末診加入杜仲、牛膝等壯骨之品,非獨治肢體痿廢,實寓【黃帝內經】"腎主作強"之意。路路通配伍地龍,既通經絡又啟神明,與【莊子】"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的養神之道遙相呼應。

此案啟示:中醫治急症絕非"慢郎中",只要辨證精準,同樣能收桴鼓之效。盧師融匯【內經】病機學說與明清溫病理論,更參以現代影像診斷,堪稱"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典範。然學者當知,案中羚羊角等珍稀藥材的使用,需考慮當代倫理與資源現狀,可遵【孟子】"權然後知輕重"之義,酌情選用代用品。

(全文798字)
賈況奕 發表於 2025-6-3 14:12 | 顯示全部樓層
【盧永兵治療老年腦中風醫案評析】
(文/某國學研究者)

盧永兵先生此四則醫案,實為中醫治療腦中風之典範,其辨證之精微、用藥之靈動,深得【內經】"疏其血氣,令其調達"之旨。今就急性期驗案略陳管見,以闡發其中醫理奧義。

一、急症處理契合"開閉固脫"大法
黃某案見神昏面赤、痰黃便秘,顯屬陽閉證候。盧氏以羚羊角、石膏為君,暗合【千金方】"治中風以清熱熄風為先"之訓。尤妙在大黃後下,既承仲景"釜底抽薪"之法,又應王永炎院士"毒損腦絡"現代病機學說。其用藥節奏更見章法:首劑日進兩服,遵【傷寒論】"病重者,一日一夜服"之訓;待熱勢稍挫即減峻劑,深諳"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之戒。

二、氣血雙調暗藏升降之機
觀其組方,桑葉、薄荷輕清上揚,配大黃、地龍沉降下行,恰合葉天士"治風須調其氣機升降"之論。更以葛根升清陽,杏仁降濁陰,構成"欲降先升"之妙局。此非深通【脾胃論】者不能為也。恢復期轉用黃芪50克為君,既宗王清任補陽還五湯遺意,又參現代藥理證實黃芪多糖可促進神經修復之新說,體現古今匯通之智。

三、分期論治彰顯辨證精髓
急性期側重"瀉實",以清熱化痰、活血通腑為綱;恢復期着眼"補虛",取"氣行則血行"之理。尤值稱道者,乃其祛邪務盡而不傷正:石膏、知母見苔退即撤,防風、黃芩待表解即去,處處護持胃氣,正合【景岳全書】"治病當知標本緩急"之誡。末診以黃芪配伍枸杞、熟地,既補先天腎精,又養後天脾氣,暗合張錫純"腦貧血治法",誠屬老年中風調護之正鵠。

四、瘀血論治貫穿始終
案中赤芍、丹參之用,顯受【血證論】"凡血證,總以祛瘀為要"啟發。然盧氏更進一層:急性期活血兼以清熱,取"涼血散血"之義;恢復期化瘀佐以補氣,得"益氣活血"之妙。其瘀點舌象未消而先撤桃仁、紅花,反用田七、川芎溫和化瘀,正是慮及老年"虛中夾瘀"特質,與周學海"老年瘀血當以潤劑和之"之說若合符契。

此案啟示後學:治中風非徒執通絡一法,當如喻嘉言所云"分經緯,權緩急"。盧氏熔傷寒六經、溫病衛氣營血與雜病氣血辨證於一爐,其層層轉方的精妙處,恰似弈者布局,步步為營。若學者能於此案中體味"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十二字真諦,則臨證自得圓機活法矣。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