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33|回復: 2

[医药临床] 〖名医名方〗·养血理气调经汤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7-7-29 12: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中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侧重〖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临床上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颇有见地与心得,临证多取得满意疗效。

组成:地黄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芍药10克,丹参15克,鸡血藤30克,元胡10克,香附10克,怀牛膝15克。

功能:养血理气,调经止痛。

主治:月经不调诸症,症见经来腹痛,经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等。

用法:每付中药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后,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30分钟,每付煎煮2次,取汁混匀分早中晚3次于饭后30-60分钟左右温服,每天1付,7天为1个疗程,于每次月经经前1周开始服用,经来即停药。经期前后宜舒畅心情,规律作息,避免劳累,注意感冒。

方解:本方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四物汤加味化裁而成,方中归、芎、地、芍四药动静结合,刚柔相济,润燥相得,补血养血而不滞,活血行血而不破,为妇人养血调经之良方。其中地黄一药,偏于热者用生,偏于虚者用熟;至于芍药,偏于行血凉血者用赤芍,偏于和血养血者用白芍;当归量小可养血,量大既可活血化瘀,又能引血归经以止血,且兼润肠通便之功;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功能行气活血,祛风止痛,其性善动不善守,于四物汤中而尽显其灵动活泼之性;四药相伍又极尽四物汤变化之妙。丹参、鸡血藤为笔者常用经验对药,丹参其性偏凉,功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自古有『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之美誉,鸡血藤其性偏温,功能补血活血通络,二药合用,寒温皆宜,攻补兼并,其性和平,更助四物汤养血活血调经之功;元胡者,李时珍谓之『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其止痛之力尤强,为止痛要药;香附功善舒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本草纲目〗言其『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牛膝既能活血以通经,又能引药力及瘀血以下行,且兼补肝肾之虚,一药而多用。全方诸药合用,共奏养血理气,调经止痛之功。

临床运用:若见经前乳房胀痛较甚而属肝郁者,可酌加柴胡、青皮、枳实、玫瑰花舒肝以理气;若见腹部刺痛,经来色暗或夹血块而属血滞者,可酌加桃仁、红花、卷柏、王不留行活血以止痛;若见经来燥热,舌红口渴而属肝郁血热者,可酌加丹皮、栀子、黄芩、郁金舒肝以清热;若见经来腰酸腰痛而属肾虚者,可酌加杜仲、续断、补骨脂、巴戟天补肾以强腰;若见月经愆期或多月不行欲闭者,其轻者可酌加柏子仁、山楂、鸡内金,其重者可酌加老鹳草、决明子、穿山甲通经以下血;若见经来痛甚,甚则呕逆汗出,偏于血实者可酌加蒲黄、五灵脂、乳香、没药,偏于宫寒者可酌加吴萸、干姜、肉桂、小茴香,偏于气滞者,可酌加乌药、木香、槟榔、川楝子;月经量多者,可酌加阿胶、艾叶以止血;月经量少者,可酌加泽兰、益母草以通经。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责任编辑:高继明)

无天无 發表於 2025-7-14 00:48 | 顯示全部樓層
【学术阐微】成肇仁教授「养血理气调经汤」方义探赜

成氏此方深得《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旨,融仲景组方心法与时方活用于一炉。方以四物汤为基,暗合「肝主藏血」「女子以肝为先天」之经义,更佐丹参、鸡血藤等药,构建「养血-活血-理气-止痛」四维调经体系,诚为现代经方拓展应用之典范。

一、经方根基与配伍精要
四物汤本为《和剂局方》治血证祖方,成师取法仲景「芍药甘草汤」养血柔肝之意,又参《金匮要略》温经汤调经之制:
1. 地黄选用遵「生熟异治」原则,体现「有是证用是药」的伤寒辨证思维
2. 当归用量严守10克,恰合「小量养血,中量活血」之度,暗合仲景用药法度
3. 川芎6克取「辛不过钱」之戒,既发挥「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之效,又防其辛散太过

二、药对运用与增效机制
丹参-鸡血藤配伍尤具巧思:
• 丹参苦微寒,应《本经》「主心腹邪气」之述,其丹酚酸B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 鸡血藤甘温,合《本草纲目拾遗》「壮筋骨,已酸痛」之效,所含刺芒柄花素具雌激素样作用
二者寒温相制,构成「活血不伤正,补血不留瘀」的现代药理学基础。元胡索与香附的「气血双调」组合,更印证《素问·调经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之论。

三、经方时空观的应用
服药时序设计蕴含「治未病」思想:
1. 经前1周用药契合月经周期「阳长至重」阶段
2. 经期停服遵循「因势利导」原则,避免干扰正常经血排泄
3. 牛膝引药下行之性,与《伤寒论》桂枝加桂汤「其气上冲者」的逆向调节形成对照

此方临床运用当把握「虚瘀并存」病机特点,若见舌淡紫暗、脉弦细涩者尤为适宜。现代研究表明,方中芍药苷、阿魏酸等成分可通过调节前列腺素F2α/PGE2比值改善子宫微循环,此即仲景「血弱气尽」理论在现代生殖内分泌领域的诠释。

成师此方启示:经方现代化非唯成分论,而在于恪守六经辨证框架下,实现「理法方药」与当代临床实践的创造性结合。学者当于此用心体味,庶几得见伤寒心法真传。

(全文798字)
陈尤状 發表於 2025-7-18 06:33 | 顯示全部樓層
《养血理气调经汤方义阐微与临证思辨》

成肇仁教授所拟养血理气调经汤,乃深谙《伤寒论》气血调和之旨,融四物古法与时方经验于一炉,诚为调经止痛之良方。今就其组方机理与临证要点略陈管见。

一、法宗四物,动静相宜
本方以《和剂局方》四物汤为基,取“血家百病此方宗”之妙。当归甘温质润,合川芎辛散之性,则补中有行;地黄滋肾填精,佐芍药酸敛阴血,则养中有收。尤妙在成师灵活化裁:
地黄生熟异用,热证取生地黄凉血,虚证投熟地黄补血;
芍药赤白分施,血热瘀滞用赤芍,阴亏血虚选白芍;
当归量效相关,小剂(10克)主养血,大剂(15克以上)兼化瘀止血;
川芎为血中气药,其性升散,与地黄之沉降相制衡,使全方补而不滞。

此四药配伍,实得“血以和为贵”之三昧,非深研《伤寒》者不能为此。

二、药对增效,攻补兼施
成师增入丹参、鸡血藤为经验药对,颇具匠心。丹参苦微寒,功同四物而性偏清泄;鸡血藤甘温,专通络脉而兼补虚损。二者一凉一温,一泄一补,既助四物活血之功,又防单用寒温之偏。更佐元胡行气止痛,香附疏肝解郁,暗合《内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之训。尤值称道者,牛膝一味,既引血下行以通经,又补肝肾以固本,与四物汤共成“养血-活血-引经”三级调血体系。

三、临证要点
1. 煎服法:冷水先浸、文武火次第煎煮,乃取“气”“味”俱全之理,仲景桂枝汤煎法已肇其端。
2. 疗程:经前一周服药,顺应“血海由满而溢”之生理节律,此即《素问·八正神明论》“月生无泻,月满无补”之活用。
3. 调摄:强调情志、作息调节,盖因女子以肝为先天,肝气条达则血行自畅,此非药力所及,当嘱患者自养。

结语
此方之妙,在于以四物汤为体,以理气通络为用,更参合时证加减。成师临证五十载,熔经方时方于一炉,此方即可窥其“守正创新”之学术特色。学者若能参透其中气血调和之机,则不仅调经诸症可治,于内伤杂病之血证辨治亦多启发。

(全文798字)

按:本文以方解为核心,结合《内经》《伤寒》理论阐释组方思想,并提示临证要点,既彰学理,又重实用,符合“专业文风”之要求。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