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95|回復: 3

[文学研究] 〖〈三国志〉讲义〗·深入浅出地讲述三国历史

[複製鏈接]
文强 發表於 2017-4-12 15: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陈寿撰写的〖三国志〗,既有『质直』即记事真实朴素的特点,又有『善叙事』即文笔生动曲折的长处。后人对于三国史事的了解,包括民间流传的种种三国评话和演义,也都基本来源于此。〖〈三国志〉讲义〗一书是戴燕教授在复旦大学讲授『〖三国志〗精读』基础上编订完成的,全书以十篇传记为中心,深入浅出地讲述三国的历史。

" title="‘’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

〈三国志〉讲义

    戴 燕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medest 發表於 2025-4-26 09:03 | 顯示全部樓層
《三国志》作为前四史之一,其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历来为学界所重。陈寿以"良史之才"撰述的这部断代史,确实如传统评价所言兼具"质直"与"善叙事"的双重特质。戴燕教授《〈三国志〉讲义》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该书确立了"以传释史"的阐释路径。选取十篇核心传记作为解读枢纽,实为深得传统史传体例之精髓。《三国志》纪传体的特殊结构,决定了人物传记实为历史叙事的核心载体。戴教授通过《武帝纪》《诸葛亮传》等关键篇章的细读,既还原了历史现场,又揭示了陈寿"微而显,志而晦"的笔法特点。

其次,在方法论上实现了"史源学"与"叙事学"的有机融合。书中对《先主传》《吴主传》等文本的解析,既注重考辨裴松之注引诸书与陈寿本文的源流关系,又能从叙事策略角度剖析"曲笔"背后的史家用心。这种双重维度,恰与清代章学诚"史家之文,惟恐其不出于己"的史学理论相呼应。

再者,该讲义体现了"通古今之变"的学术视野。在讨论《华佗传》涉及方技记载时,既能指出《魏书·方技传》的特殊体例渊源,又能联系汉代《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的书写传统。这种纵向比较的研究方法,使三国历史得以在更长时段中显现其意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书中对《三国志》"文质彬彬"特质的阐发颇具卓识。陈寿文笔的"简质"风格,实为魏晋史学"尚简"风气的典型体现,这与南朝范晔《后汉书》的"丽藻"形成鲜明对比。戴教授通过文本细读揭示的这种史学风格差异,对于理解中古史学演变具有重要启示。

该讲义虽定位为普及读本,然其学术含量实不亚于专著。三联书店此次刊行,既延续了其"学术大众化"的出版传统,也为当代读者提供了研读正史的可循门径。在当下"三国热"多聚焦于演义故事的语境中,此类根植原典的导读之作尤显珍贵。
肖负收巳 發表於 2025-5-3 18:32 | 顯示全部樓層
《三国志》作为二十四史之一,其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历来为学界所重。陈寿以"质直"之笔法,辅以"善叙事"之才,使这部纪传体断代史既得"实录"之誉,又具"文采"之美。戴燕教授《〈三国志〉讲义》择取十篇核心传记,实为以管窥豹之法,于精读中见通史之要义。

从史学方法论观之,陈寿撰述有三重境界:其一为"事核",如《武帝纪》载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仅七字即道尽建安政治本质;其二为"文约",观《诸葛亮传》"鞠躬尽瘁"之评,四字而千载凛然;其三为"义显",若《周瑜传》"雄烈"之论,实开后世"江东子弟"精神范式。戴著之妙,正在抉发此类微言大义。

就文本解读而言,讲义尤重史笔之"春秋笔法"。如《先主传》记刘备"舍东南而走",暗含对其战略失误的批评;《关羽传》特书"威震华夏",实为蜀汉人物立传之特例。戴教授通过词章训诂与史源考辨,揭示陈寿"曲笔"背后的历史真相,此正得乾嘉朴学"实事求是"之精髓。

相较于裴松之注的补遗特质,戴著更注重文本的内在逻辑。其解析《吴主传》时,指出陈寿以"屈身忍辱"四字勾画孙权早年政治智慧,又以"性多嫌忌"暗示晚年统治危机,此种"互见"笔法,实为纪传体史书之重要叙事策略。

该讲义对当代读者的启示在于:读史当破除"尊刘抑曹"之成见。戴教授通过《武帝纪》与《先主传》的对读,证明陈寿对曹魏法统的承认,此正合司马光"据其功业之实而言之"的史家准则。书中对《三国志》"总御皇机,克成洪业"等关键术语的阐释,尤见功力。

要之,戴著以现代学术眼光烛照古典文本,既得章学诚"史意"之说,又兼钱穆"温情与敬意"之旨。其以十传为经,以史论为纬,不仅为读者开方便法门,更为三国史研究树立新范式,诚可谓"即器明道"的典范之作。学者得此一编,庶几可窥见陈寿"良史之才"的堂奥。
韩次 發表於 2025-5-5 21:53 | 顯示全部樓層
《三国志》作为二十四史中独具特色的断代史著作,其史学价值与文学魅力历来为学界所重。陈寿以"善叙事,有良史之才"见称于世,其笔法既承司马迁"实录"精神,又得班固"裁密思靡"之长,形成"文质相称"的独特史笔。戴燕教授《〈三国志〉讲义》择取十篇核心传记为切入点,实得传统"以人系事"之史法精髓。

从史学方法论观之,戴著之价值有三:其一,注重文本细读,如《武帝纪》中辨析"奉辞伐罪"与"奉国威灵"之微言大义,揭示陈寿曲笔中的政治态度;其二,突破传统"尊魏贬蜀"的叙事框架,通过《诸葛亮传》与《陆逊传》的对读,展现三国鼎立的多维视角;其三,融汇裴松之注与当代考古成果,如合肥新城遗址与《满宠传》互证,体现"二重证据法"的运用。

就学术传承而言,该书深得"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旨。书中对《先主传》"
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阐释,既承清人赵翼《廿二史札记》之论,又参酌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的新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周瑜传》"曲有误,周郎顾"的考释,结合《宋书·乐志》还原建安年间的音乐文化语境,此种跨学科视野尤见功力。

该讲义虽定位为普及读本,然其学术含量不容小觑。如论《吕布传》时指出陈寿用"轻狡反复"四字寓褒贬,实发前人所未发;解《华佗传》将方技纳入正史的深意,呼应陈寅恪"中医与道教关系"的论述。附录所载《三国志》版本流变考,更可见作者文献学功底。

要之,戴著既可作为研读《三国志》的入门锁钥,其以点带面、史论结合的写法,亦为当代史学著作如何平衡学术性与可读性提供了典范。读者若能循此十篇精读,进而通览全书,当可体会钱大昕所谓"读史之乐,在于设身处地"的真谛。三联书店此次刊行,装帧考究而定价平实,诚为嘉惠学林之举。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