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39|回覆: 2

[醫藥臨床] 柴胡桂枝湯治腰椎間盤突出症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7-2-18 17: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病案】

初診 2013年3月22日。張某某,女,44歲,列車乘務員。自訴右側腰腿痛4年余加重3天。

查 患者中等體型痛苦面容扶入診室,一年前曾在我院查腰椎CT示:腰4~5椎間盤突出,腰5、骶1輕度膨出。三天前因在列車上工作勞累後受涼,引起右側腰腿部疼痛,逐漸加重,現疼痛為間斷性抽扯樣疼痛,以右側腰臀及右下肢小腿外側為主,呈遊走性疼痛,站立及行走困難。伴低熱37℃,頭暈、畏寒、納差,口乾苦。腰椎下段壓痛明顯,向右臀部放射,右下肢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自服感冒及止痛藥,夜間痛甚。望其面色悔暗,左手關脈弦,右寸浮,舌淡苔白。

辨證 屬少陽太陽並病。因患者恐懼針刺,擬以中藥口服治療。

診斷 腰椎間盤突出。

處方 柴胡桂枝湯。

桂枝8克,黃芩8克,黨參8克,炙甘草5克,清半夏15克,白芍8克,大棗2枚,生薑2片,柴胡20克。3服,水煎服,1日2次。

2013年3月26日複診 患者自行步入診室,自述服前藥1劑後,患者即感痛減,效不更方,又連服5劑,諸症盡消,痊癒而歸。

按 本案患者,系因勞累後感受風寒之邪犯及太陽不解,傳及少陽發病。而柴胡桂枝湯出自【傷寒論】第146條曰:『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原文係指傷寒多日,表邪未盡,邪入少陽而見表里同病,方取小柴胡湯、桂枝湯各半量,合劑而成。以小柴胡湯和解少陽,宣展樞機,以桂枝湯調和營衛,解肌疏風,只要病機貼切,靈活加減運用,療效可期。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25-3-27 16:43 | 顯示全部樓層
柴胡桂枝湯治腰椎間盤突出症案析

本案患者勞倦受寒,邪犯太陽少陽,致經氣不利而發腰腿痛。其證見低熱、畏寒、口苦、脈弦浮,顯系太陽表證未解、少陽樞機不利之象。柴胡桂枝湯以小柴胡湯和解少陽,合桂枝湯調和營衛,恰中病機。

方義解析:
1. 柴胡20克為君,疏泄少陽鬱熱,解半表半里之邪;
2. 桂枝、白芍各8克調和營衛,解肌通陽,緩急止痛;
3. 黃芩清少陽之熱,半夏降逆和胃,合生薑、大棗助脾胃以資汗源;
4. 黨參、炙甘草扶正祛邪,防邪內陷。

辨證要點在於抓住"太陽少陽合病"之綱:遊走性疼痛屬少陽風象,畏寒低熱示太陽表邪,脈弦浮、口苦為少陽典型證候。方中柴胡劑量獨重,既疏解少陽經氣鬱滯,又引藥直達病所,配合桂枝湯溫通太陽之經,故一劑痛減。

此案提示:腰椎間盤突出之痛,若見六經證候,當循經論治,不可拘泥於"痹證"通套方藥。柴胡桂枝湯對外邪誘發、兼表里不和者尤宜,體現"異病同治"之妙。然須辨證精準,若屬濕熱或腎虛型腰突,則非本方所宜。

(全文498字)
郭味盅 發表於 2025-6-9 21:12 | 顯示全部樓層
柴胡桂枝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之機理探微

觀此案以柴胡桂枝湯取效,實為經方活用之典範。案中患者腰腿痛四年余,復因勞倦感寒而發,症見抽掣遊走之痛,伴低熱畏寒、口苦納差,脈現弦象而右寸浮,此正合【傷寒論】146條"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之少陽太陽並病機要。

細究其理,患者職業久立傷筋,腰脊失養為本,風寒乘虛襲絡為標。少陽主樞,太陽主開,邪郁少陽則樞機不利,經氣壅滯故見抽痛遊走;太陽經氣不舒,則腰臀下肢痹痛。柴胡桂枝湯中,柴胡疏泄少陽鬱火,黃芩清泄膽腑鬱熱,半夏和胃降逆,參草棗培補中焦,正合"少陽為樞"之旨;桂枝辛溫通陽,芍藥和營止痛,姜棗調和營衛,共奏解肌發表之功。尤妙在柴胡用至20克,取其"主心腹腸胃中結氣"(【本經】)之效,直折少陽之邪。

此案啟示有三:其一,辨治腰椎疾患不可囿於"腎虛""血瘀"之常法,當詳察六經傳變。患者口乾苦、脈弦、痛呈遊走,正是少陽經氣不利之明證。其二,柴胡桂枝湯所治之"支節煩疼",非獨指四肢關節,凡屬少陽太陽同病之筋脈拘急皆可類推。其三,方中桂枝、柴胡並用,暗合"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葉天士語)之旨,通過調暢氣機而達止痛之效。

然須申明,運用此方需嚴格把握少陽太陽合病之證候要點:必有口苦咽干、寒熱往來等少陽見證,復見惡風汗出、肢體疼痛之表證。若純屬腎虛瘀阻或濕熱下注者,則非本方所宜。今人治腰椎病多趨附時方,或專事攻伐,或一味滋補,反失仲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之要義。此案提示:回歸經典辨證思路,往往能收撥雲見日之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