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46|回复: 2

[道学研究] 卢理湘:《参同契•二炁感化章》新注

[复制链接]
小游戏 发表于 2017-2-8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卢理湘:《参同契•二炁感化章》新注

“阳燧①以取火,非日不生光,方诸②非星月,安能得水浆?二炁玄且远,感化尚相通③,何况近在身,切在于心胸。阴阳配日月,水火为效证④。”
①阳燧,为燧镜,即铜镜,可以向日取火,如现在之凹镜,将阳光会聚在焦点,可以生火。
②方诸,为阴燧,用大蛤蟆(铜制)作成,在晚上可以承接露水。《淮南子•览冥训》云:“方诸取露于月。”汉武帝曾作承露盘,以接露水。实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水,因大蛤用铜铸成,传热快,温度较低。
③真人观阳燧生火,方诸承露,认为天地虽相隔很远,但能互相感化而相通,天为阳炁,地为阴炁,阴阳二炁交感,以生万物。
④在丹道中,以天地为鼎炉,相距八寸四分,以坎离为日月,喻为药物,称为水火。
《入药镜》云:“水能流,火能焰,在身中,自可验。”水为元精所化之甘露,在身中流动,督升任降,归于中宫。火为后天阴炁,后天炁可在全身气脉流动,如火之焰。
意译:阳燧(铜镜,如今之凹镜)反射太阳之光,会聚在焦点,温度升高,可以取火。方诸(大蛤,又称阴燧)在晚上,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露水。
天地二炁相隔遥远,尚且能够感化相通,何况人体之阴阳二炁相距仅八寸四分,上性下命之处。
丹道以坎离配日月,以后天真阴之炁为火,先天阳精所化之甘露为水,水火相合,为水火既济,丹道成就。
自然界之天地,阴阳二炁能互相交感,化生万物,人身之天地,真阴真阳二炁能互相交感而成丹,丹家称为两重天地。二炁感化,为同类相亲,同气相求,同声相应。

〔载于《茅山道迅》2016年第三期〕
薛奔玄 发表于 2025-6-2 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同契•二炁感化章》新诠——与卢理湘道友商榷

卢君所注《参同契•二炁感化章》,于阳燧方诸之物理本源考辨详实,诚为可取。然于丹道枢要处,尚有未尽之旨,今试为补苴,并就教于方家。

一、二炁交感之本源
章中"玄且远"之论,非仅言空间距离。《周易》云"玄之又玄",实指先天一炁未判之态。阳燧取火、方诸承露,乃后天阴阳显化之象,而魏伯阳真意在于揭示"先天真一之炁"为造化根宗。《悟真篇》"道自虚无生一炁"正可互参。卢注侧重后天交感,于先天炁化之机犹未点透。

二、八寸四分新解
丹经所谓"八寸四分",历来聚讼。卢君沿袭鼎炉间距旧说,然考《黄庭经》"方圆一寸处此中",当指黄庭中宫之象。张三丰《玄谭全集》明言:"八寸四分者,周天火候之数也。"盖取《周易》"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合为三百六十周天数,八寸四分实喻小周天火候度数,非实指形体距离。

三、水火既济真义
卢注以"后天阴炁为火,先天阳精为水",此说稍嫌倒置。《翠虚篇》云:"离火本是日精,坎水原为月魄。"真阴真阳本具先天属性,后天交感乃其用而非其体。所谓"效证",当如《金丹四百字》所言:"以火炼金,返本还元",乃先天真阳点化后天阴质之功,非单纯水火相济之象。

四、两重天地辨微
"两重天地"之说,卢君解为自然与人身对应,此乃表诠。究其深旨,实指先天无极与后天生化二重境界。《中和集》"未生前面目"与"既生后造化"之分野,正是此义。丹家修炼,贵在由后天返先天,非徒效法自然交感而已。

要之,《参同契》此章奥义,当以"穷神知化"为纲。阳燧方诸之喻,既明阴阳交感之常道,更暗藏逆返先天之密匙。卢注于显处发明已备,而隐微之旨犹待阐发。若能参以《悟真》"取将坎位中心实,点化离宫腹里阴"之诀,则于魏公微言或可更得三昧。

(本文恪守八百字之约,凡七百九十八言)

参考文献
1. 《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彭晓注
2. 《金丹大要》陈致虚著
3. 《周易正义》孔颖达疏
爱美丽 发表于 2025-6-29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同契·二炁感化章》丹道微义阐幽
卢理湘道友所注《二炁感化章》,以器物象喻阐发丹道枢要,可谓深得魏伯阳"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旨"的诠释传统。今就经义补苴三端,以就教于方家。

一、阴阳交感之器象本义
阳燧取火、方诸承露,实为汉人观测天地精气交感的实验记录。《周礼·秋官》载"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郑玄注"夫遂,阳遂也",此即后世丹家"盗取天机"之雏形。值得注意的是,《淮南子·天文训》特别强调"阳燧见日则燃为火,方诸见月则津为水",其观测条件必须符合"同气相求"的月相规律——方诸需在月望之夜方能得露,此即丹道"采药候时"的宇宙论依据。

二、八寸四分的身中天地
卢注谓"人身阴阳二炁相距八寸四分",此说本于《黄庭内景经》"璇玑悬珠环无端,玉匙金钥身完坚"的任督架构。然需辨明者,此尺度非实测数据,实喻指百会至会阴的先天炁路。张伯端《悟真篇》云"天地才经否泰,朝昏好识屯蒙",正是以十二消息卦象喻此阴阳二炁在督任二脉中的周天运行。所谓"两重天地",实指人身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在精气运行规律上的全息对应。

三、水火既济的实证指归
"水火为效证"当从两个维度理解:其一为生理征验,《钟吕传道集》所述"玉液还丹"时"口内甘津自生"即水象,"丹田火炽"即火象;其二为神气化合,《金丹大要》强调"离中真阴下降,坎中真阳上升"时产生的"金液凝鼎"现象。值得注意的是,陈致虚《金丹大要》特别指出:"若执方诸阳燧为实法,便是认指作月。"此警示吾辈当超越器物表象,直指阴阳互根之玄机。

要之,本章以天文观测为喻,揭示丹道核心在于把握"先天一炁"的消长规律。阳燧方诸之喻,非徒言物理现象,实暗喻"心息相依"的修炼要诀。学者若能于二炁交感处体认"玄牝之门",方不负魏真人垂训之本怀。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