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029|回覆: 2

[醫藥臨床] 小兒咳嗽病案二則

[複製連結]
是飛 發表於 2017-1-7 10: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病案一】

    趙某,男,8歲,2014年6月27日診。

反覆發作咳嗽2年余,此次加重3天,3天前因連續吃了幾塊冰糕而咳嗽加重。

刻診 咳嗽,吐白色泡沫痰,余可,舌淡苔薄白,脈沉。

證屬 寒飲阻肺,氣虛體弱。

治則 溫寒化飲,止咳祛痰。

處方 乾薑2克,細辛2克,五味子2克,百部10克,紫苑10克,麻黃3克,白僵蠶5克,半夏6克,茯苓10克,橘紅6克,桑葉6克,蘇葉6克,貝母5克,前胡5克,神曲10克。5劑,水煎服,愈。

【病案二】

蔡某,女,1歲8個月,2014年6月28日診。

咳嗽、氣喘2天,2天前因飲食難消化之物而出現咳嗽、氣喘。

刻診 體溫37.4℃,聽診氣管喘鳴音,腹脹、打嗝,舌苔白厚,脈數。

證屬 食積咳嗽,痰阻氣道。

治則 消食止咳,暢達氣道。

處方 百部6克,細辛1克,麻黃1克,地龍5克,紫苑10克,炒檳榔5克,內金6克,神曲10克,桑葉5克,蘇葉5克,貝母5克,前胡5克,桔梗3克,杏仁3克,甘草3克。3劑,水煎服。

2014年7月1日 服藥1劑即發熱退,咳嗽氣喘大減,現:體溫正常,氣喘消失,偶爾咳嗽,飲食二便可,余可。

處方 原方3劑,服後愈。

按 病案一患者咳嗽反覆發作,這一般是體弱氣虛、氣道敏感性高。此患者為吃冰糕引發,內有寒邪可知,辨證為寒飲阻肺、氣虛體弱的病機,臨床選用乾薑、細辛、五味子配合二陳湯溫肺化痰除飲,效佳,再加止嗽四藥(桑葉、蘇葉、貝母、前胡)以加強止咳之力;加神曲以健胃消食。諸藥合用,溫肺化痰、除飲止嗽,效果良好。

病案二患者選用氣道暢達湯(百部、細辛、麻黃、地龍、紫苑)合止嗽四藥(桑葉、蘇葉、前胡、貝母)治療咳嗽、氣喘,部位深在、痰難咳出等證效佳;此患兒因食積所致加神曲、炒檳榔消食化積,桔梗、杏仁合用可升降肺經氣機,甘草調和諸藥。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佷強 發表於 2025-4-11 16:33 | 顯示全部樓層
【小兒咳嗽證治析微二案】

案一解析
趙童咳喘二載,復因寒飲觸發,此乃【內經】"形寒飲冷則傷肺"之典型。脈沉舌淡,顯系太陰虛寒,水飲內停,上射於肺。仲景雲"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故以乾薑、細辛、五味子為君,暗合小青龍湯意而量輕,避其燥烈;輔以二陳湯(半夏、茯苓、橘紅)健脾滌痰,佐麻黃開玄府、僵蠶熄風解痙,尤妙在止嗽四藥(桑、蘇、貝、前)之配伍:桑葉輕清宣透,蘇葉溫散表邪,貝母潤降,前胡化痰,四者寒溫相制,升降相因。更入神曲運中州,絕生痰之源。全方溫而不燥,散中有收,深得"治上焦如羽"之旨。

案二闡幽
蔡女稚齡,食積化熱,痰氣互結,氣道壅塞。其喘鳴腹脹,苔白厚而脈數,正合【幼科發揮】"食積咳嗽"之候。方中氣道暢達湯(百部潤肺、細辛通竅、麻黃宣肺、地龍解痙、紫菀化痰)為治標之急;炒檳榔、內金、神曲消積導滯,乃"腑氣通,肺氣降"之樞機。桔梗載藥上行,杏仁肅肺下氣,一升一降,復肺之宣肅。此案啟示:小兒"脾常不足",消食法實為治咳重要法門,較之成人更當注重運脾。

臨證心悟
二案雖同見咳嗽,然病機迥異:一為陽虛飲停,一為食積氣逆。前者重在溫化,後者主在消導,然皆佐以止嗽四藥,可見咳嗽辨治當分標本。今人治咳多執清熱一法,觀此二案可知:舌脈為辨證關鍵,淡白苔當溫,厚膩苔宜消,沉脈主裏,數脈多積。尤當注意小兒"易虛易實"特質,本案用藥皆在10克內,細辛僅用1-2克,所謂"量體裁衣",此乃兒科用藥精髓。

(註:經方案劑當隨證化裁,具體應用須遵醫囑)
袁侍占 發表於 2025-4-27 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小兒咳嗽證治樞要——析兩則驗案之三焦辨治思路】

兩案雖同屬咳嗽,然病機迥異,治法懸殊,恰合【內經】"五臟六腑皆令人咳"之旨。案一屬太陰寒飲,案二為陽明食積,二者病位深淺、病性寒熱判然有別,今析其理法方藥如次。

一、寒飲咳嗽,當崇仲景法度
趙童之證,乃典型寒飲射肺之候。【金匱要略】云"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案中乾薑、細辛、五味子三味,實脫胎於小青龍湯核心配伍。細考其妙:乾薑溫太陰之陽,細辛啟少陰之機,五味子斂肺氣之散,三藥相伍,暗合三陰遞進之序。更佐二陳湯(半夏、茯苓、橘紅)健脾燥濕,絕生痰之源,此即張介賓"善治痰者,惟能使之不生,方是補天之手"之謂。白僵蠶一味尤見匠心,取其"僵而不腐,得清化之氣"(【本草備要】),善通絡化痰,現代研究證實其具有抗過敏作用,正合患兒氣道高反應之病機。

二、食積咳喘,法承錢乙遺訓
蔡女病案示"食咳"典型證候。【小兒藥證直訣】早有"脾虛不能食,津液少,生痰而嗽"之論。處方中炒檳榔、內金、神曲三味,暗合保和丸消導之意。尤妙在地龍與麻黃相配,一宣一降,地龍"性寒而下行"(【本草求真】),善解支氣管痙攣,現代藥理證實其含次黃嘌呤,能舒張氣道;麻黃開鬼門以宣肺,二者相合,頗類現代支氣管擴張劑與激素之協同作用。桔梗、杏仁一升一降,暗含杏蘇散升降氣機之法,此即吳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之具體運用。

三、止嗽四藥配伍精義
兩案共用桑葉、蘇葉、貝母、前胡組合,實為化裁【醫學心悟】止嗽散而來。桑葉輕清走上,蘇葉芳香宣透,前胡降氣化痰,貝母潤燥開郁。四藥組合寒溫相濟,升降相因,較原方更合小兒"易寒易熱"之體質特點。現代研究顯示,該組合能顯著抑制咳嗽反射弧多個環節,可謂古今印證。

四、臨證啟示
1. 小兒咳嗽首辨三焦:上焦側重宣降,中焦注重運化,下焦考慮納氣。兩案分別體現中上二焦辨治思路。
2. "形寒飲冷則傷肺"與"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為小兒咳嗽兩大誘因,問診當詳究飲食史。
3. 遣藥須兼顧小兒脾常不足特點,案中神曲、內金之設,正示"治咳不忘和胃"之訓。

此二案雖為尋常咳嗽,然理法方藥環環相扣,既承經典之訓,又參現代之識,堪為兒科咳嗽辨治範式。學者當於此類驗案中細究"病機-證候-治法-方藥"對應關係,方能臨證變通,不致膠柱鼓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