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895|回覆: 1

[醫藥臨床] 炙甘草湯加附子治老年人頑固性失眠

[複製鏈接]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11-4 08: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炙甘草湯出自【傷寒論】,是臨證中常用的名方。該方具有益氣滋陰、通陽復脈之功效,主治陰陽氣血不足,心臟失養引起的心動悸、脈結代、虛羸少氣、無光少苔或舌質干而瘦小者。筆者臨證體會,該方除治療上述病證外,在方中加入附子、黃連對老年人頑固性失眠有很好的效果。

病例:劉××,女,81歲。老人患有糖尿病、心臟早搏、失眠等病症多年。特別是長期失眠十分苦惱,只能靠吃安定片維持睡眠。2014年入冬後,心動悸、脈結代諸症加重,甚時感覺胸口缺氧閉悶,入夜則面部潮紅,心煩胸悶,徹夜難寐,入某二甲醫院住院治療一周後心臟早搏症狀減輕,尤其是失眠症狀不能減輕,西醫說沒有好辦法,囑其出院後慢慢調理。出院後遂請中醫治療。2014年12月28日來診。望見老太身形偏胖,面色無華,自訴胸口憋悶,兩下肢無力,入夜如浸冷水之中,但面部又感發熱發燥,口乾不欲飲,頭昏重如裹,身重睏乏,時有心慌短氣,診脈濡細而弱,時有結代;望舌胖質紅,舌苔白膩而厚,飲食納差,大便溏。四診後分析,此老人患病多年,病情纏綿,虛實夾雜,氣血陰陽不足,且兼有濕邪內阻。補氣血易助濕,去濕又易伐正,比較棘手。認真思考後決定治分兩步,首先寬中去濕,使邪去正安,第二步扶陽通脈、安神助眠。遂先處方以藿朴夏苓湯加減,服20餘劑後,頭昏重如裹的症狀已去,飲食轉佳,胸悶減輕,但自訴失眠難寐,有時吃了安定片後仍徹夜難眠,雙下肢仍(尤以膝關節以下)冰冷不溫,乏力不能行走,精神疲乏,時有心悸,下午自覺面部潮紅,診脈細數,時有結代,舌苔中部仍是白厚苔。遂轉入第二步治療,以炙甘草湯加附子、黃連等為治。處方:炙甘草50克,桂枝20克,黨參20克,熟地20克,阿膠(烊化)15克,麥冬15克,麻仁10克,大棗10枚,酸棗仁15克,夜交藤30克,制附片60克,黃連15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10劑為1療程。煎前先用冷水將諸藥浸泡60分鐘,再用文火慢煎60分鐘,取頭汁300毫升,再加冷水文火煎100分鐘,取汁500毫升,將兩次的藥汁拌勻後分3次服。首服時宜飯後1小時,少量多次,胃部如無不適,再加大服量。

服藥4劑後,感覺雙下肢轉溫,下午面部發熱、口乾等症狀減輕,睡眠好轉,每夜只吃半顆安定片。藥已對症,囑繼服余藥。10劑服完後,感覺精神大好,心悸已無,雙下肢有力不再發冷,口乾及面部發熱症狀基本消除。診脈平緩有力,結代已無。第二療程,繼用上方10劑。後訴服完後睡眠已很好,不用服安定片,每晚能自然入睡,睡眠質量較好。

按:本病例為重症老年人失眠症,臨床上是一難治病。現在老年人失眠症患病率高,除氣血不足,心神失養所致外,有很大一部分是屬於腎陽虧虛、腎水亦不足,心火偏旺、水不濟火,心神不安所致,故用傳統的補益氣血、養陰安神的方法治療老年人失眠症效果不好。不妨用溫下清上,使水火既濟之法能收到意想不到之效果。中醫認為腎為水髒、心為火髒,按五行學說應是腎水制心火,一旦水不克火,君火虛妄,就導致心悸、失眠、煩燥等病症發生。故於方中加入附子以溫腎陽,助熟地、阿膠等滋腎水,加入黃連以清心火。附子、黃連二藥合用,辛苦相投,一寒一熱、有寒熱並用,陰陽相濟之義,此正是清代王旭高所謂的『黃連配附子能交水火於傾刻』,故使難治之症亦可治也。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田覃帖 發表於 2025-3-31 22:28 | 顯示全部樓層
【炙甘草湯加附子辨治老年頑固性失眠案析】

本案乃典型老年虛損兼夾濕濁之證,其辨證要點有三:一則年高久病,氣血陰陽俱虛,心脈失養而見脈結代、心動悸;二則濕濁內蘊,上蒙清陽則頭昏如裹,下注經脈則下肢冷重;三則虛陽浮越而面赤燥熱,形成上熱下寒之局。

炙甘草湯本為仲景復脈之祖方,今加附子、黃連,實寓深意。附子辛熱,一可助桂枝溫通心陽,二能引火歸元以解上熱下寒;黃連苦降,既清浮越之虛火,又合乾薑辛開苦降以化濕濁。方中人參、地黃補氣滋陰,阿膠、麥冬潤養心血,尤妙在附子與炙甘草相配,既制其燥烈之性,又成"辛甘化陽"之妙用。

患者舌胖苔膩、便溏納差,顯系脾陽不振,故去原方中滋膩之麻仁,加白朮健脾化濕。全方標本兼顧:以炙甘草湯補其本虛,附子黃連調其寒熱,參術姜棗顧護中焦。此正合【內經】"損者益之,勞者溫之"之旨,亦體現仲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辨證精神。

老年失眠多屬本虛標實,純用安神鎮靜猶如揚湯止沸。此案啟示:治失眠當首辨陰陽,次明虛實,對虛陽浮越、寒熱錯雜者,非附子不能收浮越之陽,非黃連不能降上擾之火。然須注意附子用量宜由小漸增,且必久煎以去其毒性,方為萬全。
fxqk001 發表於 2025-4-19 20: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炙甘草湯加附子辨治老年頑固性失眠之樞要】

仲景炙甘草湯本為"脈結代、心動悸"而設,然臨床活用此方,尤需深諳"陰陽互根"之妙。今觀此案,老嫗年逾八秩,病機呈現"上熱下寒、陽浮陰竭"之危候,正是【內經】所謂"陽不入陰則目不瞠"的典型證候。筆者以為,此案辨治有三大樞要值得深究:

一、濕濁與虛火交織之病機辨析
患者舌胖苔白膩與面部潮紅並見,此乃脾腎陽虛不能運化水濕,虛陽浮越不能歸宅之象。【景岳全書】云:"陽衰則氣去,故神志昏亂而晝夜不眠。"初診以藿朴夏苓湯先化濕濁,實遵葉天士"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之訓,待濕濁漸去,乃顯真陽式微之本。此時下肢冰冷、脈細結代,正是少陰真陽不足之確據。

二、附子與炙甘草湯配伍精義
原方本有桂枝通陽,今加附子至60克,非徒增溫陽之力,實取"附子走而不守,桂枝守而不走"相須為用之意。尤妙在重用炙甘草50克,既合【傷寒論】"甘草附子湯"緩急相濟之法,更暗含陶弘景"甘能緩附子毒烈"之誡。附子配黃連15克,乃取交泰丸"引火歸原"之意,使浮越之陽下歸坎宮。

三、煎服法暗合經方要旨
先浸後煎、文火久熬之法,正合徐靈胎"附子久煎取其醇厚"之說。分次頻服則效法仲景"少少溫服之"的服藥智慧,既防格拒,又助藥力徐徐溫運。阿膠烊化入藥,恰合【本草崇原】"膠類藥宜後納"之訓。

此案啟示:老年失眠絕非單純安神可解。患者脈結代、下肢冷、面潮紅三聯征,實為少陰病"但欲寐"之變證。筆者臨證體會,凡見此類"陰陽不相順接"之候,當以炙甘草湯為底方,陽虛甚者加附子,陽浮者佐黃連,陰虧者重用地黃,如此方能"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今案中患者服藥旬日即獲顯效,正驗證了陳修園"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之論。然老年痼疾,恐非一時可痊,後續調理當參景岳"補陣"之意,酌加鹿角膠、紫河車等血肉有情之品,方克全功。學者臨證,須明察陰陽消長之機,方不致犯虛虛實實之戒。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