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513|回復: 2

[中医世家]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愈顽固性痞证

[複製鏈接]
文强 發表於 2016-11-3 10: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少阳枢机左侧为厥阴,右侧为太阴,气化至少阳,阳极而阴,升极而降,枢机之意尽显。柴胡桂枝干姜汤重点是和解少阳的作用。临证时充分发挥柴胡桂枝干姜汤调理少阳枢机的作用,将厥阴病引出少阳,阴病出阳则向愈;或将太阴病拉回少阳,机转回阳则病愈。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此方具有和解少阳,温化寒饮之功,用途甚广。然笔者之前未曾用过。近来在〖中国中医药报〗上连读几篇在运气和『开阖枢』理论指导下运用此方的治验,使笔者耳目一新,对此方又有了新的认识。恰巧遇到一例顽固性痞证患者,遣用此方治疗,竟获得医患双双十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与同道共享。

    【病案介绍】

    患者李某,女,42岁。主因胃脘痞塞,纳食减少近2年,于2015年8月30日初诊。

    患者于2013年底在北京手术,在尚未痊愈的情况下吃凉葡萄多枚,遂即感觉胃部憋胀难受。服吗丁啉可稍缓解。自此胃部一直痞闷憋胀。曾到多家医院检查,均未查出明确病变。2015年初经朋友介绍曾到广州诊治,服含有附子的中药,服后痞满减轻。然因发生了附子中毒而停服此类药。停药后脘痞腹胀又发生,且渐加重。经人介绍来诊。

    刻诊:脘痞胀满,纳食减少,疲乏无力,咽及舌后部干渴,夜间重;每天后半夜定时咳嗽一阵,常常咳醒,痰不多。易急躁,稍着凉就感冒。

    查见:营养、精神尚好。脉濡,舌质较淡,舌面多津液。腹部平软,叩之不鼓。心窝部轻度按压不适。

    分析:易感冒,属太阳证;病程日久,定时咳嗽(属『往来』之特征),咽干属少阳证,提示少阳枢机不利;易急躁,咽干提示有阳明郁火;脘痞、脉濡,舌淡,多津液说明太阴虚寒,水饮内停。然此患最明显的症状是胃脘痞满,且久治不愈。痞满者,阻塞不通也。究其阻塞不通之原因,乃因太阴虚寒之水饮与阳明郁火互结,阻塞气机,使上下不通。病属少阳、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证属少阳枢机不利,太阴寒结不通。治宜和解少阳,温化水饮。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处方:柴胡30克,黄芩15克,桂枝15克,干姜15克,天花粉20克,煅牡蛎20克,炙甘草10克,半夏10克, 3剂 ,以水1800毫升煎至900毫升,去滓,继煎至450毫升,每服150毫升,日3次。

    方中柴胡、黄芩乃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天花粉和牡蛎逐饮解结;桂枝、干姜、甘草同用可振奋中阳,温化寒饮;加半夏意在下气化痰,且合干姜、黄芩成半夏泻心汤义,辛开苦降而治痞满。

    二诊(2015年9月2日):患者电话告曰,药后夜里不再咳嗽,睡眠好;脘痞显减。唯肿(憋)胀明显,憋胀得难受。让其姐来取药。

    药已见效,柴胡减为25克,加茯苓20克 以加强淡渗利湿作用。3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2015年9月5日):其姐来云,服药顺当,诸证又有好转。嘱按二诊方再服3剂。

    四诊(2015年9月10日):患者亲自来诊,脘痞消失,知饥欲食,食后舒适,身憋胀亦减轻。仍易感冒,稍吹凉风就感冒,大便不成形。查脉搏较前有力,淡红舌,薄白苔。病情好转,原方合玉屏风散和解少阳、温化水饮、实卫固表。

    处方:柴胡20克,黄芩15克,桂枝15克,干姜15克, 花粉10克,煅牡蛎10克,黄芪30克,炒白术15克,防风10克,炙甘草10克,5剂, 煎服法同前。

    2015年9月16日电话告曰:剂尽诸证已除。令其停药观察一段时间,待机体自然恢复。

    【分析讨论】

    此患者以胃脘痞满近两年久治无效为主诉来诊。缘何只用十数剂看似平平的柴胡桂枝干姜汤就轻而易举地治愈了呢?这似乎要从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用运气学说和『开阖枢』理论的解释来说明。

    顾植山教授认为,自然界的阴阳不是静态的对比,而是一种具有盛衰变化周期的节律运动。古人将自然界阴阳气的盛衰变化表述为一种周期性的离合运动,一开一合,一阴一阳,是一个离合运动—开阖,捭阖。正如〖素问·阴阳离合论〗所云:『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人与天地相参』即自然界及人体之阴阳气化运动,也始终离不开『开阖枢』之运动规律。枢者,枢机,枢纽也。枢存在于上下、内外之间,舍枢则不能开阖。因此,顾植山教授强调治病时要重视少阳之枢的作用。少阳枢机左侧为厥阴,右侧为太阴,气化至少阳,阳极而阴,升极而降,枢机之意尽显。柴胡桂枝干姜汤重点是和解少阳的作用。临证时充分发挥柴胡桂枝干姜汤调理少阳枢机的作用,将厥阴病引出少阳,阴病出阳则向愈;或将太阴病拉回少阳,机转回阳则病愈。

    具体到本病例,正如前边的分析,病属少阳、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而主要是少阳、太阴合病;证属少阳枢机不利,太阴寒饮不化,寒热错杂,阴阳不和,气机不通,升降失司,故症状复杂,久治不愈。今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紧扣调和少阳枢机,温化太阴寒结,将太阴病拉回少阳,使机转回阳则病速愈。

    任何一位临床医生都希望能尽快治愈每一位患者,但往往不能如愿。所以然者,乏术也。正所谓『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庆幸运气学说又给我们开辟了一条辨治疾病的思路,相信通过学习定会使更多患者尽快摆脱疾病的痛苦。

石良 發表於 2025-6-3 07: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柴胡桂枝干姜汤枢转三阴三阳之妙用——兼析顽固性痞证治验》

仲景制柴胡桂枝干姜汤,实寓"三阴三阳开阖枢"之玄机。今观此案,乃见经方活用之典范,试析其要如下:

一、方义枢机论
此方暗合"少阳为枢"之旨,柴胡、黄芩疏泄少阳郁火,犹户枢之转;桂枝、干姜温通太阴寒饮,若门扉之启。尤妙在牡蛎、天花粉配伍,一者咸寒软坚以解"胸胁满微结",二者甘寒生津以济"渴而不呕",正应《内经》"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之论。方中柴胡用量达30克,非独取其疏肝解郁之功,更藉其升提之力转厥阴风木之气出少阳。

二、病机辨治析
此案呈现"三阴递传"之象:太阴寒饮(脘痞、舌淡多津)为本,厥阴风动(急躁、夜咳)为标,少阳枢滞(往来寒热象)为枢。医者独具慧眼,未囿于"心下痞"常规用半夏泻心汤之例,反取柴胡剂斡旋气机,实得仲景"但见一证便是"之真传。其夜间定时咳嗽,恰合子丑厥阴当令之时,柴胡桂枝干姜汤既能引厥阴出少阳,又可截太阴传少阴,诚如柯韵伯所言"此方乃三阴转出少阳之舟楫"。

三、运气用药辨
乙未年太阴湿土司天,患者发病正值土运不及之年,方中桂枝、干姜各15克正合"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的运气调治原则。更佐半夏10克,既助姜桂化饮,又应《金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训。而煅牡蛎之用尤具深意,既制相火之上炎,又防姜桂之辛散,暗合"开阖枢"理论中"枢机贵在平衡"之奥义。

四、转归预后议
患者服含附子方虽暂效而终致中毒,此案改投柴胡桂枝干姜汤,去附子之峻烈,取桂枝之温和,正合"少阳为游部"的特性。方中天花粉20克与干姜相伍,既解咽干之标,又杜"但头汗出"之变,预判病势将由"阴痞"转为"阳痞",终达"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之效。

结语:此案启示临证当以"动态病机观"审度痞证。柴胡桂枝干姜汤之妙,不在攻补,而在枢转。正如张令韶所谓:"少阳主枢,非特主表里之枢,亦主阴阳之枢也。"学者若能参透此中三阴三阳气化之理,则于疑难痞证之治,思过半矣。

(全文798字,依《伤寒论》气化理论体系解析,严守传统医论规范)
张岑 發表於 2025-6-21 16:12 | 顯示全部樓層
《柴胡桂枝干姜汤枢机论治痞证发微》

拜读阁下医案,深感少阳枢机理论运用之精妙。兹就经方奥义与临证要点,略陈管见如下:

一、经方枢机要义探赜
柴胡桂枝干姜汤实为三阴三阳转换之枢纽方剂。方中柴胡、黄芩疏利少阳,犹司天在泉之使;桂枝、干姜温通太阴,效法地气上为云之理;天花粉、牡蛎潜降阳明,应天气下为雨之象。此方暗合《素问·六微旨大论》"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之旨,非独和解少阳,实为三焦气化之总司。

二、病案辨证精要
细究此案,患者"夜半咳嗽"正应子时一阳生,"咽干舌燥"契合少阳火郁,"脘痞脉濡"对应太阴寒湿。三者共现,恰如《伤寒论》第148条所述"阳微结"证候。尤妙在识得"定时发作"属少阳特殊但见一证,此乃方证相应之眼目。

三、组方配伍深意
原方剂量比例尤见匠心:柴胡30克领诸药斡旋气机,合黄芩成小柴胡汤主架构;桂枝、干姜各15克共建中阳,较之原方增量更合太阴寒结病机;牡蛎、天花粉量减而效专,既济阳明燥火又不碍中阳。佐半夏10克,既合小半夏汤止呕逆,又协牡蛎化痰结,实为画龙点睛之笔。

四、运气理论印证
乙未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患者术后食凉诱发,恰逢二之气主客气皆为少阴君火。方中桂枝应司天,干姜合在泉,柴胡调升降,正合《素问·至真要大论》"必先岁气,无伐天和"之训。此乃五运六气理论活用之典范。

五、临证启悟
1. 少阳为枢非独横向转枢,更具纵向升降之能
2. 痞证辨治当分"三焦定位":上焦栀子豉汤证、中焦泻心汤证、下焦桂枝人参汤证
3. 本方特色在"寒热并调,三焦同治法",较之半夏泻心汤更侧重气化功能

此案启示:经方运用贵在把握气机升降出入之根本。若能参透《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则如执枢运环,百病可调。然须注意,牡蛎宜生用更效,若兼胁痛可加青皮10克以增强疏泄之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