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21|回覆: 1

[中醫世家] 芍藥藥對 婦科必備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11-3 12: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芍藥是臨床常用中藥,以芍藥爲主方者數以百計。同時,芍藥也是中醫婦科最常用的藥物之一,其應用配伍廣泛,用之得當,療效可靠。

【芍藥配當歸】

    當歸補血和血,芍藥和血斂陰,臨床常用於氣血不足,氣血不調之證,二藥在方中常等量相配。血虛明顯,則倍用當歸;月經先期,當歸減量,以防其活血之性。【金匱】當歸芍藥散治婦人懷孕腹中痛,取當歸配芍藥以養血安胎。對於氣血不足之胎動不安者,也可用當歸白芍入方治之。

【芍藥配熟地】

    芍藥配熟地常見四物湯,該方補血滋陰,通治血中百病。一切補血諸方,皆可由四物湯化裁。婦人之病,重在肝腎,肝主藏血,賴腎水以涵之;善補血者,求之於肝腎,白芍配熟地,正合此意。熟地入腎,壯水補陰,白芍入肝,斂陰養血,已癸同源,肝腎雙補,此配合最爲婦科常用。

【芍藥配川芎】

    川芎爲血中氣藥,其上行至頭,下達血海,通行十二經絡,有活血化瘀作用。婦人病,氣血壅滯者,必須辛散,川芎有良好的辛散行血作用。若見婦人氣盛者,又賴酸爲之收,白芍可斂肝之液。故川芎配白芍,一散一收,相得益彰。凡婦人氣機不調,月經先後無定、經水不暢或月經量多、延日不止者,均可用川芎配芍藥,動中有守,補而不滯,使氣通血盛,疾病無憂。

【芍藥配桂枝】

    桂枝通陽和衛,芍藥和營養血,名方桂枝湯,即取桂枝芍藥等量相配,一動一靜,滋陽和陽,解肌發汗,調和營衛,故後人稱之爲群方之冠。婦人產後,百脈空虛,受虛邪賊風之侵,見畏寒身熱者,每以桂枝伍白芍,解肌發汗,調和營衛。若加川芎、荊芥等藥,則共起行血搜風作用,可解表而不傷正,斂陰而不留瘀,故稱之爲桂枝生化湯。

【芍藥配柴胡】

    芍藥配柴胡,最常見於逍遙散,用於肝鬱脾虛之證。婦人以血爲本,調經肝爲先。女子陰類也,常不足於血而有餘於氣。臨床若情志不暢,則肝失柔和,肝氣橫逆,則見脅痛寒熱、口苦頭暈、月經失調,常用白芍養血,以涵肝木主體,配柴胡辛散,以順肝之性,最合【內經】『木郁達之』之旨,且疏柔相濟,動靜兼顧。

【芍藥配白朮】

    肝藏血,脾統血,白朮健脾運促生化,使氣血充盈而統之,白芍補肝斂陰而藏之。臨床常見肝脾二髒功能失調所致的月經過多、經行延日不止者,可重用白朮、白芍。芍藥配白朮,如名方痛瀉要方,爲瀉肝補脾之良藥;逍遙散中芍藥配白朮,亦雙補肝脾,相得益彰。

【芍藥配黃芩】

    芍藥配黃芩,見於【傷寒論】之芍藥湯,治太陽少陽合病之下利腹痛。用黃芩泄大腸之熱,芍藥以益太陰之虛、雖下利而又須補中者。婦人妊娠胃熱,或孕後脾虛下陷而成瀉痢,胃熱肝氣上沖等證,取芍藥可開血分之結,黃芩以泄血分之熱,或少佐以白芍、黃連;若早孕惡阻,因肝膽火旺而犯胃者,也可用白芍、黃芩調治,取白芍酸斂以益肝陰,黃芩苦寒以瀉胎火。

【芍藥配大黃】

    【傷寒論】中治太陽病腹滿而大實痛,立方桂枝加大黃湯,重用芍藥配大黃,下積和營而止腹痛。芍藥入營分活血行瘀,以赤芍爲宜,大黃入血分逐瘀行滯。筆者臨證用赤芍配大黃治療急慢性盆腔炎之發熱起伏、下腹疼痛,以及婦人少腹症塊及腫物,伴有經行量少色黑等症效佳。

【芍藥配附子】

    腎中真陽可溫煦五臟六腑,以行臟腑氣血,若陰凝寒客,或腎陽虛衰,臨床均以附子回陽逐寒,並可配白芍和營止痛。筆者臨證治寒凝胞絡之痛經,取附子辛溫大熱,祛寒壯陽,合芍藥養血和營,緩急止痛,並緩解附子辛熱燥烈之性,二藥合用,溫陽祛寒而不傷陰動血,故諸症速愈。

周佐 發表於 2025-4-6 21: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芍藥在婦科方劑中的配伍精要】

芍藥爲毛茛科植物芍藥的乾燥根,性微寒,味苦酸,歸肝、脾經,具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柔肝止痛之功。【神農本草經】列其爲中品,謂其"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在婦科臨床中,芍藥配伍變化尤爲精妙,今擇要析之。

一、養血調經配伍
當歸-芍藥乃"動靜相宜"之典範。當歸辛溫走而不守,芍藥酸寒守而不走,【金匱要略】當歸芍藥散取二藥等量,正合"血以流通爲貴,以斂攝爲順"之旨。臨床見血虛兼瘀者,可依李東垣"當歸倍芍"法;若經水先期量多,則當遵張景岳"減歸增芍"之訓,此中劑量變化,深合"中醫不傳之秘在量"之要義。

熟地-芍藥構成"肝腎同調"結構。熟地滋腎填精,白芍柔肝養血,二藥相伍暗合"乙癸同源"之理。四物湯以此爲基礎,其變方達百餘首,如【婦人大全良方】加減四物湯,即以熟地30克配酒芍15克治血虛發熱,體現"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的配伍智慧。

二、調和氣血配伍
川芎-芍藥展現"開闔相濟"之妙。川芎上行頭目,下行血海,與芍藥配伍形成"辛散酸收"動態平衡。【傅青主女科】生化湯變方中,川芎6克配酒芍12克,既防川芎辛散太過,又助芍藥活血不滯,治療產後惡露不絕時,尤顯"疏泄不忘固攝"的配伍思想。

桂枝-芍藥構成"陰陽相須"格局。桂枝湯以等量配伍示人"營衛和諧"之道,婦科化裁爲桂枝生化湯時,仍保持1:1比例。近賢蒲輔周治療產後外感,常以桂枝9克配炒芍12克,稍佐荊芥穗,既存原方調和之旨,又增疏風之效。

三、臟腑功能調節配伍
柴胡-芍藥體現"剛柔相濟"之法。逍遙散中柴胡6克配白芍15克,正合"肝體陰用陽"之性。當代婦科名家羅元愷治療經前乳脹,常以醋柴胡配酒芍,既順肝木條達之性,又養肝陰之體,深得"木郁達之"三昧。

白朮-芍藥形成"肝脾同調"體系。痛瀉要方中白朮3倍於芍藥,遵"見肝之病,知肝傳脾"之訓。國醫大師夏桂成治療更年期經亂,善用土炒白朮30克配炒白芍10克,取"培土榮木"之意,療效卓著。

黃芩-芍藥配伍尤宜血熱證候,黃芩苦寒清熱,芍藥酸寒斂陰,二者合用可治熱擾沖任之月經先期。朱南孫教授常用黃芩炭9克配生白芍12克治療崩漏,既清血室伏熱,又防寒涼凝血。

結語
芍藥在婦科應用,貴在把握"養血不忘調氣,補虛不離通瘀"的原則。其配伍精要在於:
1. 與血藥配則調其動靜
2. 與氣藥合則衡其開闔
3. 與臟腑藥伍則求其平衡

歷代醫家通過芍藥配伍變化,演繹出豐富多彩的婦科方劑體系,實爲"方藥之樞機,婦科之圭臬"。臨證當詳辨體質,審察病機,方能將芍藥之用發揮至"致中和"的境界。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