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41|回復: 2

[中医世家] 妇科止血八法

[複製鏈接]
是飞 發表於 2016-11-3 07: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素问〗曰:『阴虚阳搏,谓之崩。』〖济阴纲目〗也云:『气血,人身之阴阳也。阳主升,阴主降,循经而行,无崩漏之意,若阳有余,则升者胜,血从上窍而出,阳不足,则降者胜,血从下窍而出。』临床血下崩漏之症,多是气血、阴阳、寒热失调所致,其来势急,危害也大,属妇科危急症。故临症之时,必须慎察症候,选方用药也当稳而准。笔者治疗妇人出血,常用以下八法治疗,疗效可靠。

【养心扶脾】

    治疗崩漏有塞流、澄源、复旧三则,然『心生血』,故当养心以固本,复旧亦是一大重要法则。临床上常见心虚崩漏,其多因『忧愁思虑则伤心』,母病及子,致脾不统血,而成崩漏,所以立归脾汤方,其甘温养营,心脾皆治,为临症所常用。

    若失血过多,心血皆虚,当以养心为先,常用养心药,如桂圆肉、茯神,柏子仁、远志等品。临床也有以脾虚为主症者,其症见体倦无力,下血不止,方以扶脾为治,使脾旺则血统,经归而血止。况脾为后天之本,生血之源,且『冲脉隶属于阳明』,脾与胃相表里,扶脾与胃,可使冲任血海得以荫益。故出血宜扶脾,以资生血之源,常用药物如大枣、芡实、山药、白术等。

【和肝固冲】

    『肝藏血』肝虚下血常伴昡晕,脉见弦细者,治当养肝血,药用枸杞子、山茱萸等。若郁怒伤肝,则肝气不舒,甚则木郁克土,致脾不统血,症见下血又兼肋痛,少腹胀痛,则常以丹枝逍遥散治之。或加以玫瑰花、生牡蛎以增强疗效。

    冲为血海,经产房劳损伤及冲脉,冲任不固,每多下血,故张锡纯立方,名之安冲汤,常用药如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熟地、金樱子等品。

【益气升提】

    下血而兼气少脉弱者,气虚下陷也,以养血方内加党参、黄芪。气为血海,气升则血升,补气升陷,气虚血下量多者,用独参汤,以高丽人参9~30克水煎顿服,以取其『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临床也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益气升提,则崩漏可愈。

【炭止胶固】

    血红炭黑,古人说:『红见黑则止』取『水来克火之意』,起塞流作用。凡血下多者均可使用。临床上不同的症候,选用不同的炭类。如血热经多用地榆炭、虚寒经多加炮姜炭;腹痛有瘀加山楂炭、腹痛虚瘀加当归炭;伴眩晕者加菊花炭,引血归经加芥穗炭。

    血崩漏下,治宜补阴使阴血得守,胶类药物多属血肉有情之品,最补阴血。如温经汤、胶艾汤等均用阿胶,〖药性赋〗也云:『鹿角膠主血崩,更补虚赢劳绝。』故下血之症常以加胶类而收效。

【温经止血】

    经崩而寒者,症见口淡作呕,恶寒肢冷,舌润脉迟等,常用药如艾叶炭、炮姜炭,尽量『不用附子干姜』,恐助阳过剂而伤阴,若兼有腹痛者加砂仁。经崩寒甚者用四神汤,即破故纸、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此方虽治肾阳虚之五更泻,但临床对阳虚之崩下也有良好疗效。

【凉血止血】

    对于下血而面红、唇紫、心烦口苦、咽干舌降、身热便秘、赤脉数等血热症,药如生地、旱莲草、侧柏叶等,或如固经丸用黄柏以坚阴。李时珍曰:『热伤阴络下流红。』〖傅青主女科〗也云:『热则新血崩流。』故立凉血法。

    临床使用凉血法,应适可而止,不可过用。因往往长期或大量出血,热随血去,多由实变虚,寒凉过剂反伤脾胃。临床上崩漏症,虚热症多于实热症,故治疗上可清热于养阴之中。

【酸涩收敛】

    酸味药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经血多者可加酸味之药,以收之。常用五味子、山茱萸、石榴皮。因崩漏日久,体必见虚,常在补血养血之时,必加收敛固涩之品。如龙骨、牡蛎、赤石脂、鹿角霜、海螵蛸等。

【祛瘀止血】

    适用于少腹结痛,所下血块,大小产后,跌仆外伤,因瘀血所致者,瘀血不去则新血难安。常用方剂如失笑散、四物汤、生化汤,或以云南白药等。

    临床上崩漏属纯瘀者少见,多有兼症,临症时常以攻补兼施。当归、川芎活血有祛瘀作用,古人有『当归祛瘀良』之说,故出血期间,非有瘀症不用当归为好。川芎血中气药,善走窜,且走而不守,可使血动妄行,故崩漏之症也属慎用之。

    上述八法,临症每多兼合,或因阶段而异,不宜孤立使用,必须审因辨证,以定大法。故云:『治病有一定之法,而无一定之方。』此之谓也。

在人之风 發表於 2025-5-27 15:58 | 顯示全部樓層
《妇科止血八法》学术评议与临证阐微

《素问》以“阴虚阳搏”揭崩漏病机,《济阴纲目》以气血升降论其病象,二者皆示人当以阴阳动态平衡为辨治核心。今观此八法,深合经旨而参以时方,诚为临床实用之纲领。兹就学术要义与临证要点析论如下:

一、治法体系溯源
“塞流、澄源、复旧”三阶疗法肇始于《女科撮要》,而本文“养心扶脾”法独重复旧,实得李东垣“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之奥义。归脾汤虽出《济生方》,然其心脾同调、气血双补之旨,正与《内经》“心生血”“脾统血”理论相契。至若张锡纯安冲汤法,乃融冲任奇经理论于方药,体现“肝肾同源,冲任共调”的学术思想。

二、辨证用药精要
1. 炭药运用之辨
“红见黑则止”虽为经验之谈,然炭药性味功效各异:
地榆炭苦酸微寒,宜于血热妄行(《本草正义》谓其“专主下焦血热”)
炮姜炭辛热守中,适用于虚寒失摄(《本草经疏》言其“入血分而引血归经”)
山楂炭消瘀止血,契合《医学衷中参西录》“化瘀而不伤新血”之论
临床当遵“存得一分阴血,留得一分生机”之训,中病即止,勿过剂伤正。

2. 胶类药配伍玄机
阿胶之用,非独止血,实具“血肉有情,填补奇经”之功(《本草思辨录》)。胶艾汤中艾叶与阿胶寒温相制,深合“刚柔互济”之道。现代研究证实,阿胶含胶原蛋白可增强血管壁弹性,与传统“滋阴固络”理论不谋而合。

三、临证拓展思考
1. 升提法度把握
补中益气汤用于气陷崩漏时,当严格掌握指征:必见气短懒言、小腹空坠、脉虚大无力等真阳虚陷之候。若兼阴虚火动者,需佐生地、白芍防升散助火,此即张景岳“用补之法,贵在先轻后重”之诫。

2. 和肝法现代应用
逍遥散加玫瑰花治肝郁崩漏,实暗含情志调摄之理。现代医学之“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所致功血,与此证型多相符契。临床可配合针刺太冲、三阴交等穴,体现“针药并用”的整体观。

结语
此八法虽分而述之,然临床常见气血同病、寒热错杂之候,当遵《医宗金鉴》“辨证无差,用药有准”之训。近贤秦伯未曾言:“治血如理乱丝,缓则当求其本,急则先治其标。”学者若能参透八法背后的阴阳升降之理,则不仅于崩漏一症得心应手,于整个血证辨治亦可得其三昧矣。

(全文798字)
闫吟 發表於 2025-6-4 09:28 | 顯示全部樓層
《妇科止血八法》学术刍议

拜读尊论妇科止血八法,深契《内经》《济阴》之旨,其法度谨严,方药精当,诚得岐黄正脉。今不揣谫陋,谨就经旨与临证要义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一、阴阳升降与气血调燮
《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一语,实为崩漏总纲。尊论引《济阴纲目》阐发气血升降之机,尤见卓识。然需申明者,阳搏非独指阳亢,实含相火妄动、龙雷不潜之变。张景岳言"阳邪之至,害必归阴",故临床见血热妄行者,当辨实火虚火:实火宜芩连直折,虚火当知柏滋填,此阴阳互根之妙用也。

二、养心扶脾法度精微
归脾汤之设,暗合《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之旨。然需补苴者:
1. 心脾两虚若见舌绛少津,当参入麦冬、五味子,防参芪温燥助火;
2. 李东垣《脾胃论》强调"火与元气不两立",若见阴火征象,当佐黄柏、砂仁,取封髓丹意。

三、和肝固冲用药玄机
冲脉隶于阳明而附于肝,尊论肝脾同调深得肯綮。补充二义:
1. 逍遥散加玫瑰花法,可参《本草备要》"玫瑰香气最浓,清而不浊,和而不猛",较之香附更宜肝体;
2. 张锡纯安冲汤用茜草、海螵蛸,实本《内经》四乌贼骨一芦茹丸,此上古止血圣方,临证可参。

四、炭药运用辨治要点
"红见黑止"之说源自五行,然运用须明三要:
1. 血热证当先清热后炭止,如地榆炭必配生地、丹皮;
2. 瘀血崩漏不可早投炭药,当遵唐容川"止血消瘀宁血补虚"次第;
3. 胶类药中,阿胶宜蛤粉炒治上焦出血,蒲黄炒治下焦漏下,此乃雷公炮制精义。

五、益气升提法之变通
独参汤固脱诚为要法,然现代临床可见"参药反应"者,可易以山茱萸60g急煎,张锡纯谓其"收敛元气,固涩滑脱"。若气随血脱而见厥逆,宜参《伤寒论》"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之诫,急用参附龙牡汤回阳固脱。

结语:止血八法实含"治病求本"之奥义。然今人临证尤当注意:
1. 需排除癥瘕(如子宫肌瘤)所致崩漏;
2. 青春期崩漏当重调肾,更年期出血宜兼清肝;
3. 现代药理证实,荆芥炭挥发油可缩短凝血时间,此乃中西汇通之例证。

上述浅见,不过拾先贤余绪,若能于临床稍有裨益,则幸甚焉。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