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90|回復: 2

[人物簡介] 夏侯玄

[複製鏈接]
张启功 發表於 2016-10-12 09: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魏国四聪之一:夏侯玄,在史上与何晏等人开创魏晋玄学先河

夏侯玄(209年-254年),字太初(一作泰初)。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玄学家、文学家、官员,夏侯尚之子、夏侯霸之侄、曹爽姑子。魏文帝时世袭其父爵位,明帝时任散骑黄门侍郎,因与外戚毛曾同座时面露不悦,而被魏明帝曹叡贬为羽林监。

239年(景初三年),曹芳继位,拜夏侯玄为散骑常侍、中护军。后任征西将军,与曹爽策划了失败的骆谷之役,大失人心。

249年(正始十年),曹爽被杀,夏侯玄被剥夺兵权,他拒绝夏侯霸逃往蜀汉的建议,受诏入朝任大鸿胪、太常等职。

254年(嘉平六年)二月,中书令李丰与外戚张缉密谋杀司马师,以夏侯玄代替他为大将军,张缉为骠骑将军。但密谋泄露,夏侯玄被司马师杀害,夷灭三族。临死时,仍然面不改色,从容受刑,时年四十六岁。

夏侯玄少时有名望,仪表出众,时人目之以为“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在政治上,提出了“审官择人”、“除重官”、“改服制”等制度,司马懿认为“皆大善”。他博学多识,才华出众,尤其精通玄学,被誉为“四聪”之一,与何晏等人开创了魏晋玄学的先河,是早期的玄学领袖。

人物生平

弱冠知名

夏侯玄是夏侯尚之子,夏侯霸之侄,曹爽姑姑的儿子。

黄初六年(225年),夏侯尚去世,夏侯玄承袭其爵位昌陵乡侯。

夏侯玄少时便有名声,在弱冠时担任散骑黄门侍郎。因在和毛皇后之弟毛曾同坐时面露不悦,而被魏明帝曹叡记恨,贬其为羽林监。

建议时政

景初三年(239年),少帝曹芳即位,由夏侯玄的表亲大将军曹爽辅政,夏侯玄升任散骑常侍、中护军。

司马懿曾经与他谈及时事,夏侯玄提出了“审官择人”、“除重官”、“改服制”等政治制度,被司马懿赞同。后任征西将军,掌管雍州、凉州军事。

正始五年(244年),夏侯玄与曹爽一起策划了失败的骆谷之役,大失人心,为时人所嘲笑。

入朝被抑

正始十年(249年),夏侯玄被剥夺兵权,入朝任大鸿胪,不久徙太常。夏侯玄为司马氏所抑制,郁郁不得志。自从被征回朝廷后,从不结党营私,也未蓄养美姬。

据〖魏氏春秋〗记载:当初,夏侯霸与夏侯玄一同被征召,夏侯霸将南逃至蜀汉,想要叫夏侯玄与他一起离开。夏侯玄说:“我怎么能为了苟存自己而投降敌国呢?”于是接受诏命前往京师。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去世后,许允对夏侯玄说:“没有可以忧虑的了!”夏侯玄却叹息道:“士宗(许允字),你怎么看不清时事呢?此人(指司马懿)尚且能够以世代的交情善待我,而子元(司马师字)、子上(司马昭字)是不会容忍我的。”

从容受刑

嘉平六年(254年)二月,中书令李丰与皇后父光禄大夫张缉密谋杀司马师,以夏侯玄代替他为大将军,以张缉为骠骑将军。李丰秘密地告诉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贤等说:“你们几个人在内廷,不法的事很多,大将军这人严厉刚毅,反复强调,张当的下场可以作为鉴诫。”苏铄等应诺听从他的命令。

司马师秘密得知了他们的计划,于是请李丰来相见。李丰去后,立即被杀。这件事下交给主管部门,逮捕了夏侯玄、张缉、苏铄、乐敦、刘贤等人,押送给廷尉监管。

夏侯玄到廷尉,不肯写罪辞。钟毓自亲自审理此事。夏侯玄严肃的责被钟毓道:“我有何罪?你要作为公府的令史来诘问我吗?那供辞就请你代我做吧!”钟毓因为他是名士,名节高而不可屈服,而在当夜就写出了罪辞,装作流泪交给夏侯玄看。夏侯玄看完后,只是点头而已。

之后钟毓上奏说:“李丰等人阴谋胁迫君主,诛杀宰辅,大逆不道,请依法论处。”曹芳于是会集公卿百官廷尉来合议,众人都同意钟毓所判处的结果。

曹芳下诏说:“齐长公主,是先帝遗留在人间的骨肉,宽恕她三个儿子的死刑。”于是,夏侯玄、张缉、乐敦、刘贤等,都被诛灭三族,其余的亲属迁到乐浪郡。

三月,夏侯玄在东市被处斩,临斩时,仍然神色不变,举动自若,从容受刑,时年四十六岁。

历史评价

何晏: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夏侯泰初是也。

荀粲:夏侯太初一时之杰士,虚心于子,而卿意怀不可交。合则好成,不合则致隙。二贤若穆,则国之休。此蔺相如所以下廉颇也。

傅嘏:太初志大其量,能合虚声,而无实才。……以吾观此三人者,皆败德也。

陈寿:玄以规格局度,世称其名,然与曹爽中外缱绻;荣位如斯,曾未闻匡弼其非,援致良才。举兹以论,焉能免之乎!

裴楷:①肃肃如入廊庙中,不修敬而人自敬。②如入宗庙琅琅但见礼乐器。

袁宏:渊哉泰初,宇量高雅。器范自然,标准无假。全身由直,迹洿必伪。处死匪难,理存则易。万物波荡,孰任其累!六合徒广,空身靡寄。君亲自然,匪由名教。敬授既同,情礼兼到。

世说新语〗: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李翰:泰初日月,季野阳秋。

苏轼:汉景帝以鞅鞅而杀周亚夫,曹操以名重而杀孔融,晋文帝以卧龙而杀嵇康,晋景帝亦以名重而杀夏侯玄,宋明帝以族大而杀王彧,齐后主以谣言而杀斛律光,唐太宗以谶而杀李君羡,武后以谣言而杀裴炎,世皆以为非也。

陈亮:夏侯太初处死生祸福之际而不动,名不虚得也,而遇非其时矣。

叶适:如玄之智,虽未必能存魏,然玄死而后魏卒亡,盖与其国相始终矣。

陈普:一日天诛正始余,百年曹马两丘墟。景王似见铜驼祸,究极根源杀太初。十家血染市朝红,更涨余波及李丰。老子庄生真毒手,子元子上即而翁。

王夫之:何晏、夏侯玄、李丰之死,皆司马氏欲篡而杀之也。而史敛时论之讥非,以文致其可杀之罪,千秋安得有定论哉?

王鸣盛:若夏侯玄、李丰之狱,则师、昭相继,逆节彰著,诸公身死族灭,皆魏室忠臣也。

李慈铭:按夏侯重德,平叔名儒,嘏于是时名位未显,何至内交见拒,且烦奉倩为言......然太初名德,终著古今,不能相累。平叔论语,永列学官,以视嘏辈,直蜉蝣耳。

轶事典故

名士风度

夏侯玄有一次靠着柱子写字,当时下着大雨,雷电击坏了他靠着的柱子,衣服烧焦了,他神色不变,照样写字。而宾客和随从都跌跌撞撞,站立不稳。

当时的人评论夏侯玄好像怀里揣着日月一样光彩照人,李丰精神不振的时候,就像玉山将要崩塌一样。

夏侯玄被逮捕时,钟毓任廷尉,他弟弟钟会先前和夏侯玄不相交好,这时趁机对夏侯玄表示狎昵。夏侯玄说:“我虽然是罪人,也还不敢遵命。”经受刑讯拷打,始终不出一声,临到解赴法场行刑,也依然面不改色。

性情中人

夏侯玄和广陵人陈本是好友。当陈本和夏侯玄在陈本母亲面前宴饮时,陈本的弟弟陈骞从外面回来,一直进入堂屋门口。于是夏侯玄站起来说:“相同的事可以一齐办,不同的事不能混杂在一起办。”

不修自敬

裴楷评论夏侯玄说:“好像进入朝廷一样恭恭敬敬的,人们无心加强敬意,却会自主的肃然起敬。”另一种说法是:“好像进入宗庙之中,只看见礼器和乐器琳琅满目。”

名高遭忌

据〖魏氏春秋〗记载:在夏侯玄被逮捕时,司马昭流泪请司马师赦免他,司马师对他说:“你忘了在赵司空葬礼上的事吗?”之前,司空赵俨去世,司马师兄弟前来会葬,座上的客人有数百人,而夏侯玄晚到,所有客人都越席来迎接他,司马师因此而厌恶夏侯玄。

(裴松之则认为夏侯玄在正始五年至正始十年的时间内都在西境,而赵俨于正始六年在洛阳去世,如此夏侯玄就不可能参与葬礼,而且史料也未记载夏侯玄在正始六年入朝,所以他认为此事是捏造的。)

蒹葭倚玉树

魏明帝叫皇后的弟弟毛曾和夏侯玄并排坐在一起,当时的人评论说,这是芦苇倚靠着玉树。

个人作品

夏侯玄在文学上颇有造诣,著有〖乐毅论〗,因后来为“书圣”王羲之所书写而传于天下。与何晏、王弼二人同属当时社会所称的“士派”。

据〖隋书·经籍志〗载,夏侯玄有文集三卷(〖唐书·经籍志〗作二卷)已佚。今存有〖时事议〗、〖答司马宣王书〗、〖皇胤赋〗、〖乐毅论〗、〖肉刑论〗、〖答李胜难肉刑论〗、〖辨乐论〗、〖夏侯子〗等文,在〖艺文类聚〗及〖全[wiki]三国文" title="‘三国" title="‘全[wiki]三国’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全[wiki]三国文’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三国" title="‘全[wiki]三国’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全[wiki]三国文〗均有记载。

家族成员

父母

夏侯尚,字伯仁,官至征南大将军、荆州牧,封昌陵乡侯,因喜爱的小妾被曹丕下令赐死而神情恍惚,不久去世,谥号悼。

德阳乡主,曹真的妹妹。

叔伯

夏侯儒,夏侯尚的堂弟。

夏侯霸,字仲权,夏侯玄的叔叔。

姐妹

夏侯徽,字媛容,司马师的元配夫人,后被司马师毒死,西晋时追谥景怀皇后。

夏侯氏,和逌之妻。

發表於 2025-3-26 07: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夏侯玄之才性及其历史定位》

夏侯太初,沛国谯人,魏世名臣夏侯尚之子。少以风仪见称,《世说》载其"朗朗如日月之入怀",足见其容止之弘雅。然其历史地位,实不止于容止,更在玄学肇兴与政制改革两端。

一、玄学先声
夏侯玄与何晏、王弼并称正始名士,开魏晋清谈之风。其论才性同异,虽文多散佚,然《人物志》注中犹见其"明质异而理同"之旨,实为"四本论"之先导。其学贯通儒道,以形名析理为方法,较之汉儒章句,已显新学气象。司马懿虽恶何晏,独称玄之政论"皆大善",足见其思辨之精审。

二、改制之志
正始年间,玄上《时事议》,力主"审官择人""除重官""改服制"。其制禄省官之策,直指九品中正之弊;服制改革则欲以简朴矫汉末奢靡。虽因高平陵之变未行,然其制度设计,实承崔寔、仲长统之遗绪,下启傅玄、刘寔之论,为魏晋改制思潮重要一环。

三、悲剧终局
嘉平六年,李丰之谋泄,玄临刑颜色不变,《魏氏春秋》载其"格量弘济",至死不失名士风范。然其悲剧,非独在司马氏之酷,更在玄学理想与权力现实之龃龉。王夫之《读通鉴论》谓"正始诸贤,志弥天下而器不足",可谓的评。

要之,夏侯玄身兼名士、政治家双重身份,其学术启魏晋玄风,政制蕴改革宏图,终以"天下名士"之节概殉道。钟会虽诬其"词清而理伪",然千载之下,观其从容就戮之态,犹可想见正始之音未绝也。

(全文498字)
陈尤状 發表於 2025-5-1 08: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夏侯玄之玄学思想与政治实践》

夏侯太初(209-254)作为正始玄学之开山,其思想体系与政治实践实为理解魏晋学术转型之关键。今就其人其学,略陈三要:

一、玄学思想之开创性
夏侯玄与何晏、王弼并称"正始之音"代表,其《本无论》虽已散佚,然据《魏氏春秋》所载"天地以自然运,圣人以自然用"之论,可见其将老庄自然哲学引入经学诠释,开"贵无论"之先河。其"朗朗如日月入怀"之风仪,非仅容貌之赞,实为魏晋名士"神超形越"审美理想之典范。《世说新语》载其"蒹葭倚玉树"之评,正见其融合儒道之精神气质。

二、政治改革之矛盾性
太初所提"审官择人""除重官""改服制"三策,表面为行政改革,实则暗含"因循自然"之玄理。司马懿称"皆大善"者,盖因其制度设计契合曹魏抑制豪强之需。然骆谷之败,恰暴露玄学名士"宅心玄远"与实务操作之矛盾。其政治悲剧在于:既欲以道家无为精神改造官僚体系,又不得不卷入曹爽集团之权力角逐,终成高平陵之变牺牲品。

三、人格典范之终结意义
嘉平六年临刑时"颜色不变,举动自若"之态,非仅个人气节,实为魏晋士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终极实践。考其拒绝奔蜀、不蓄美姬等行迹,可见其始终恪守"名教即自然"之理念,与后来竹林放达之士迥异。东晋袁宏《名士传》列其为"正始名士"之首,正是对其融合儒道人格之肯定。

要之,夏侯玄之历史意义,在于其思想开创性、政治实验性与人格典范性之三位一体。其悲剧命运既折射汉魏学术转型之阵痛,亦预示魏晋士人精神困境。钱穆先生谓"魏晋以下学术新运,实由太初诸人启之",诚为的论。今人研治魏晋思想史,当于此三昧处着力,方得窥见中古思想流变之真际。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