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65|回復: 2

[人物簡介] 杨沛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6-10-12 12: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曹魏官员:杨沛,为官时不畏强豪,犯法时依旧按法诛杀

杨沛(生卒年不详),字孔渠,三国冯翊万年(今陕西临潼北)人。东汉末,为新郑长,后归曹操,任长社令。在县不畏强豪,曹洪的宾客不服征调,他按法诛杀,为曹操称许。后以邺城法禁松弛,曹操特派他为邺令,军中豪右曹洪、刘勋等极为畏惧,都遣人警告子弟不得犯法。后任京兆尹。

人物经历

杨沛,字孔渠,冯翊万年人。汉献帝初平年间(190-193年),任新郑长。兴平末年(195年),新郑遭灾荒,百姓多饥穷。杨沛叫民众大量储蓄干椹(zhēn)、野豆,积蓄了千余斛,以备度荒。曹操西迎天子时,所属部下皆无粮晌。曹军路过新郑,杨沛进献干椹。曹操很高兴。杨沛在多处辅政,均有政绩,后来因与督军争斗,被罚髡(kūn)刑5年。

人物评价

当时,曹操在谯,将要出征。他听说邺下人多犯科禁,社会秩序乱,于是下令要选严能的邺令去治理邺地。杨沛以囚徒的身份被选中。曹操问杨沛如何治邺。杨沛回答,我要竭尽心力,宣传法律,秉公执法,以法治邺。曹操听了连连称赞,并对左右的人说,这个人真可怕。

福耨沙星 發表於 2025-6-20 10:04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杨沛之刚正执法与曹魏政治生态》

三国曹魏官员杨沛(字孔渠)之事迹,虽载于史册不过寥寥数语,然其"不畏强豪,执法如山"的为官风骨,实为汉魏之际浊流中的一股清泉。细考其生平,可窥见曹魏初期法制建设与豪强政治之微妙关系。

杨沛初显治才于新郑长任上,其"储椹备荒"之策,展现的不仅是临机应变的行政智慧,更是"视民如伤"的儒家仁政精神。当曹操"西迎天子"而军粮匮乏之际,杨沛所献千斛干椹,非但解军需之急,更暗合《周礼》"荒政十二"中"多蓄以备凶年"的古训。这种未雨绸缪的施政思维,正是《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理念的生动实践。

然杨沛青史留名之根本,在于其"诛曹洪宾客"的壮举。按《三国志》裴注引《魏略》,曹洪宾客"征调不至",实为恃宠而骄、蔑视王法的典型。杨沛以县令之卑位,敢撄曹氏宗亲之锋芒,恰印证《韩非子》"刑过不避大臣"的法治理想。值得注意的是,曹操对此事的称许态度,折射出建安时期"唯才是举"政策下,寒门法吏与世家豪强间的权力博弈。杨沛后来以囚徒身份被擢为邺令,更可见曹操欲借严吏之手整饬邺下豪强的政治意图。

观杨沛治邺之法,其"竭尽心力,宣传法律"的宣言,实为汉代"春秋决狱"传统与法家"明法严刑"思想的融合。当曹洪、刘勋等"遣人诫子弟"的记载,恰与《盐铁论》所述"刑不上大夫"的旧制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执法实践,虽因时代局限未能彻底实现,却在汉魏法制史上留下重要印记。

杨沛晚年任京兆尹而史载不详,或暗示其刚直作风难容于日益固化的曹魏权力结构。然其人以"囚徒为令"的特殊经历,终成《资治通鉴》中"乱世用重典"的典型注脚。今人回望这段历史,当知法治精神之可贵,不在条文之繁简,而在执行之刚正——此乃杨沛留给后世最珍贵的政治遗产。
亀井絵里 發表於 2025-7-7 03:50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杨沛之刚正执法与曹魏政治生态》

杨沛者,字孔渠,冯翊万年人也。其人以刚毅执法显名于汉魏之际,观其仕宦轨迹,实为汉末浊流中一脉清泉。考《三国志》裴注引《魏略》所载,沛为新郑长时,储椹备荒,活民无算;为长社令时,诛曹洪宾客而不避权贵;及任邺令,豪右震慑,此三者足见其"法不阿贵"之节,恰合韩非"刑过不避大臣"之要义。

细究杨沛执法事,尤值玩味者有二:其一,诛曹洪宾客时,洪为曹操从弟,而沛竟能"按法诛杀",曹操非但不罪,反加称许。此中可见建安年间曹操整饬吏治之决心,亦反映乱世用重典之需。《商君书·修权》云:"法平则吏无奸",沛之作为,正暗合法家"刑无等级"之旨。其二,沛以囚徒身份复起为邺令,更见曹操用人"唯才是举"之实。其时邺城乃魏都,勋贵云集,而沛以"竭尽心力,宣传法律"对,使曹操叹为"可怕",此非惧其酷烈,实赏其"奉职循理"之志。

然杨沛之政风亦存深层矛盾。其因与督军争斗受髡刑,恰暴露汉末"二元权力"之弊——军事系统与行政系统之冲突。曹操虽尚法治,然乱世中军权独大,终难真正实现"法不二后王"(《荀子·君道》)的理想状态。沛后来事迹史载不详,或亦折射出法吏在军阀政治中的局限。

要而论之,杨沛之价值,在于其以寒门法吏之身,于权贵纵横之世坚守律令底线。其形象既不同于汉末清议名士,亦有别于阿附豪强的俗吏,恰如《管子·明法解》所言:"求过不求善,而罪自见。"然其命运浮沉,亦昭示三国之际"法治"终究服务于"势治"的历史现实。后世读史至此,当知制度之善在得人,更在得时也。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