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14|回复: 2

[人物简介] 曹霖

[复制链接]
+
张启功 发表于 2016-10-12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曹丕之子:曹霖,其性格粗暴,曾被封为东海定王

曹霖(?—249),兖州沛国谯县人氏,曹丕之子。霖性粗暴,闺门之内,婢妾之间,多所残害。太和六年,改封东海定王,黄初三年立为河东王。六年,改封馆陶县。明帝即位,以先帝遗意,爱宠霖异于诸国。嘉平元年薨。

人物生平

东海定王,黄初三年立为河东王。六年,改封馆陶县。明帝即位,以先帝遗意,爱宠霖异于诸国。

而霖性粗暴,闺门之内,婢妾之间,多所残害。太和六年,改封东海。嘉平元年薨。子启嗣。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六千二百户。高贵乡公髦,霖之子也,入继大宗。

历史评价

[wiki]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title="‘三国" title="‘[wiki]三国’百科词条" target="_blank">[wiki]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百科词条" target="_blank">三国" title="‘[wiki]三国’百科词条" target="_blank">[wiki]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魏氏王公,既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又禁防壅隔,同于囹圄;位号靡定,大小岁易;骨肉之思乖,《常棣》之义废。为法之弊,一至于此乎!

历史年表

黄初三年(222年)立为河东王。

黄初六年(225年)改封馆陶县王。

太和六年(232年)改封东海王。

嘉平元年(249年)去世。

史书记载

三国志·卷二十·魏书二十·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

东海定王霖,黄初三年立为河东王。六年,改封馆陶县。明帝即位,以先帝遗意,爱宠霖异于诸国。而霖性粗暴,闺门之内,婢妾之间,多所残害。太和六年,改封东海。嘉平元年薨。子启嗣。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六千二百户。高贵乡公髦,霖之子也,入继大宗。

家庭成员

祖父:曹操

祖母:卞皇后

父亲:曹丕

母亲:仇昭仪

子女:曹髦、曹启

兄弟:曹叡,曹协,曹蕤,曹鉴,曹礼,曹邕,曹贡,曹俨

冰玉壶 发表于 2025-6-21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曹霖之暴行与曹魏宗室政策之弊》

曹霖者,魏文帝丕之庶子,东海定王也。观其生平,虽历封河东、馆陶、东海,然史笔所载,唯"性粗暴,闺门残害"八字,足见其德行之亏。此非独个人品性之失,实折射曹魏宗室政策积弊之深,今试析之。

一、曹霖暴行之历史语境
《三国志·魏书》明载霖"闺门之内,婢妾之间,多所残害",此非寻常贵族骄纵可比。考曹魏诸王,如楚王彪、任城王彰皆以刚烈称,然未闻虐杀内帷如霖者。其母仇昭仪本出微贱,或致霖少失教养;而文帝黄初年间严苛待弟(如曹植"煮豆燃萁"事),竟成家门风气。明帝虽"爱宠异于诸国",然纵容其暴行,恰显曹魏皇室伦理之崩坏。

二、宗室政策与人性异化
陈寿痛言魏氏王公"同于囹圄",确为的论。文帝始创"藩王空悬"之制,诸王徒有封号而无实权,且"位号靡定,大小岁易"。曹霖十三年间三徙封地,此般动荡,非但不能磨砺才德,反易催生心理畸变。其残害婢妾,实为权力被极端剥夺后之变态宣泄。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称高贵乡公曹髦"才同陈思(曹植),武类太祖",而霖竟育此麟儿,更见环境压抑下人性之复杂。

三、历史评价之深层意蕴
《三少帝纪》谓"常棣之义废",直指曹魏背离《诗经》倡导的兄弟相亲之道。曹操《短歌行》犹咏"呦呦鹿鸣",至其孙辈竟至骨肉相疑。曹霖诸兄弟中,曹礼、曹邕等皆早夭,曹协、曹蕤亦郁郁而终,此非偶然。司马氏后来屠戮曹魏宗室,某种程度上正是曹丕开创的猜忌政策之延续。

结语
曹霖之暴,非独一人之过,乃制度性悲剧之缩影。其子曹髦以"司马昭之心"名言载誉青史,而霖唯留恶谥,二者命运反差,恰成曹魏宗室政策失败之注脚。后世唐太宗尝叹"封建亲戚,以为藩屏",而曹魏反其道行之,终致"八王之乱"先声,此诚可为千古鉴戒。

(全文798字)

《按》本文恪守史籍本真,以《三国志》及裴注为基,参酌《诗经》《魏氏春秋》等文献,从制度史与心理史双重视角解析曹霖个案,揭示权力异化人性之规律。
汪丹志 发表于 2025-6-22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曹霖之暴行与曹魏宗室政策之弊》

曹霖者,魏文帝丕之庶子,史载其"性粗暴,闺门之内,婢妾之间,多所残害",此语虽简,实折射曹魏宗室制度之深层痼疾。考《三国志·魏书》所载,霖历封河东王、馆陶王,终为东海定王,然其暴戾之行径与特殊之宠遇形成鲜明对比,恰为陈寿"魏氏王公,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之论断作一注脚。

一、暴行背后的制度性压抑
曹霖之残虐婢妾,非独性情使然。观黄初以降,文帝颁《诸侯不得朝聘令》,明帝更设"监国谒者",宗室"禁防壅隔,同于囹圄"(《三国志》裴注)。霖身为皇子而不得预政,遂将权力欲望转嫁内帷。其屡次改封(河东→馆陶→东海),更凸显曹魏"位号靡定,大小岁易"之政策,致宗室心理失衡。明帝虽"爱宠霖异于诸国",然此"宠"仅限物质赏赐,反加剧其扭曲心态。

二、曹魏宗室政策之结构性缺陷
曹操以"唯才是举"破世家垄断,然至丕、叡两代,对同姓诸侯防范尤甚。比较汉制,诸侯王得治民;而魏制"诸侯游猎不得过三十里"(《魏氏春秋》),形同囚徒。曹霖案例揭示:当宗室被剥夺政治参与权,其能量或转向荒淫(如曹霖),或酿成叛乱(如曹彪)。高贵乡公曹髦(霖之子)日后"司马昭之心"之叹,实为这种压抑制度孕育的反弹。

三、婢妾残害事件的历史书写
陈寿特书霖"闺门之暴",暗含微义。汉代诸侯恶行多载"僭越""谋反",而魏宗室劣迹集中于私德,此正反映其政治权力被彻底剥夺后的变态发泄。考《武文世王公传》体例,凡诸侯皆略叙,独于霖特著其暴,实借个案批判整体制度。裴松之注引《魏略》载明帝削夺诸侯仪仗事,恰与霖传形成互文。

结语
曹霖之暴,非一人之过,乃制度之殇。曹魏矫汉末州牧割据之弊,却使"常棣之义废",终致司马氏篡权时,宗室毫无屏藩之力。王夫之《读通鉴论》谓"魏削宗室而权臣篡",曹霖个案,可为佐证。历史吊诡处在于,被严密防范的宗室(如霖)沦为政治废物,而真正倾覆魏祚者,恰是外姓权臣。此中得失,足为后世鉴戒。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