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63|回復: 2

[人物簡介] 孙楷

[複製鏈接]
是飞 發表於 2016-10-11 11: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孙韶之子:孙楷,在东吴时任职为武卫大将军、临成侯

孙楷(?——304),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韶之子,孙越之兄。官至武卫大将军、临成侯。天玺元年(276年),永安贼施但等打劫孙皓之弟孙谦,偷袭建业,孙皓数次责难孙楷讨贼不利。孙楷恐惧,后率领妻子及亲兵数百人逃亡晋室。后为车骑将军,封丹杨侯。晋诸公赞记载:东吴灭亡后,降为渡辽将军,永安元年(304年)卒。

唐侏 發表於 2025-7-4 06:39 | 顯示全部樓層
《孙楷事略考辨及其在吴晋之际的政治抉择》

摘要:
孙楷作为孙吴宗室重臣,其生平事迹虽散见于《三国志》裴注及《晋诸公赞》等文献,然其政治转向与家族命运实为观察吴晋易代之际士人抉择的典型案例。本文结合史籍记载,试对其仕宦轨迹、叛吴归晋动因及历史评价作一考辨。

一、家世与仕宦
孙楷系出吴郡富春孙氏支脉,父孙韶为孙权族子,以镇北将军镇守广陵数十年,堪称吴国屏藩。楷承父荫,官至武卫大将军,封临成侯,执掌禁军要职。考《建康实录》卷四,天玺元年(276)"永安贼施但劫孙谦之乱"中,孙楷因讨贼不力见责于孙皓,此事件实为促使其叛吴之关键。

二、叛吴始末考
《三国志·吴书三》裴注引《江表传》载孙皓"数遣责楷",而《晋诸公赞》明言楷"惧诛"而奔晋。细绎史文,可知其叛逃非单纯军事失利所致:
1. 孙皓暴政因素:时值吴国末期,孙皓诛杀大臣如屠戮(如诛万彧、留平等),宗室亦多遭猜忌(如逼杀孙奋)。楷身为宗室而掌兵权,处境尤危。
2. 地缘政治考量:楷镇守之临成(今安徽广德)毗邻晋境,太康元年(280)晋灭吴前四年降晋,实为审时度势之举。

三、归晋后仕履辨正
《晋诸公赞》载楷降晋后历车骑将军、渡辽将军,封丹杨侯。按晋制,渡辽将军位四品,主幽州防务,其职衔变迁折射出西晋对降将的安置策略:
太康初年授车骑将军(二品)属荣衔安抚
后降为实职渡辽将军,反映晋廷逐步削弱吴国旧将权柄之政策

四、历史评价刍议
传统史家多责孙楷"背主求荣",然需置于特定时代背景审视:
1. 从宗法伦理观之,确有亏臣节;
2. 就现实政治论,其选择保全宗族(携亲兵数百人北迁),客观上避免吴亡时孙氏遭屠戮之厄。

结语:
孙楷之个案,折射出三国末期士人在家国认同与家族存续间的艰难抉择。其仕宦浮沉,既是孙吴政权崩解的缩影,亦为晋初消化江南势力的历史注脚。后世论史,当以"了解之同情"(陈寅恪语)观其进退得失。

(全文计798字)

注释:
[1] 本文纪年从《资治通鉴》体系,吴天玺元年当晋咸宁二年。
[2] 孙谦为孙皓异母弟,见《三国志·吴书·妃嫔传》。
黄文勇 發表於 2025-7-20 02:23 | 顯示全部樓層
《孙楷事略考辨及其在吴晋之际的政治抉择》

孙楷,吴郡富春人,为东吴宗室重臣孙韶之子,官至武卫大将军、临成侯。其生平虽散见于《三国志》裴注及《晋诸公赞》等文献,然事迹颇具典型性,折射出吴末晋初政权更迭间士人的生存困境与政治抉择。今据史籍所载,略作考论。

一、家世与仕宦
孙楷出身吴郡孙氏支脉,其父孙韶乃孙权族侄,以镇守广陵、抗魏有功著称。楷承父荫入仕,位列武卫大将军,掌禁军要职,足见孙皓对其宗室身份之倚重。天玺元年(276年)"施但之乱"中,孙楷因讨贼不力遭孙皓苛责,此事件实为吴末暴政之缩影。《建康实录》载孙皓"虐用其民,肆行凶德",楷身为宗亲而见疑,反映孙吴后期统治集团内部离心之势已显。

二、北奔始末
孙楷率亲兵数百归晋之举,需置于特定历史语境考察。其时孙皓诛杀大臣如贺邵、楼玄等,宗室亦多遭猜忌。楷之北逃,非仅畏罪,实含避祸存身之智。《晋诸公赞》记其降晋后授车骑将军、丹杨侯,此乃西晋怀柔吴人政策之体现。然晋室对吴旧臣多有防范,故其后又降为渡辽将军,调离江淮腹地,转戍边陲,此中微妙,可见一斑。

三、历史评价
孙楷生平有三重转折:初为吴室爪牙,继为亡命之臣,终成晋朝边将。其选择不同于陆抗之尽忠、张悌之死节,却与滕修、陶璜等降晋吴臣类似,体现乱世士人"明哲保身"之生存哲学。干宝《晋纪》评吴亡时"宗庙毁辱,遗黎系颈",孙楷早于吴亡前北奔,虽不免"贰臣"之讥,然观孙皓之暴,其抉择亦未可厚非。

结语
孙楷卒于晋永安元年(304年),适逢八王之乱初起,中原再陷动荡。其晚年目睹晋室衰微,或对当年北奔另有感悟。史书虽未详载其晚年行迹,然作为跨越吴晋两代的政治人物,其经历恰为三国归晋这一历史变局提供了一则生动的个体注脚。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