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06|回復: 2

[人物簡介] 张肃

[複製鏈接]
是飞 發表於 2016-10-8 12: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东汉广汉太守:张肃,是张松的兄长,其外形伟岸,气度威严

张肃,字君矫,蜀郡人,字君矫(〖华阳国志〗)张松之兄,张表的伯父(〖华阳国志〗,一说为张表之父)汉末益州牧刘璋部下的广汉太守。

历史传记

张肃,字君矫,张松的兄长,蜀郡乃至益州世家大族,益州别驾从事,刘璋的部下。长得很伟岸,气度威严。曾奉命出使结交曹操,被辟为丞相府椽,拜广汉太守。后来,他发现弟弟张松密谋卖主,联络刘备,害怕牵连自己,于是告发,张松因此被杀。刘备入蜀后曾效命于帐下,后弃用。

历史评价

益部耆旧杂记〗:张肃有威仪,容貌甚伟。

龙依 發表於 2025-6-10 07: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张肃之仕宦操守与东汉末季士人伦理困境》

张肃(字君矫)事蹟虽散见于《华阳国志》《益部耆旧杂记》等典籍,然其人在汉魏鼎革之际的抉择,实折射出东汉士大夫阶层在政治伦理与家族利益间的深刻矛盾。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析论之。

一、家世与仕宦之根基
张氏为蜀郡冠族,据《华阳国志》载,其弟张松、侄张表皆位至州郡要职,此正符合东汉"世仕州郡"的地方豪族特征。张肃以"威仪甚伟"见称,得举孝廉入仕,此乃汉末清议标准下"容止可观"的典型。其出使曹操获拜广汉太守,既体现汉廷"试守"制度,亦反映建安年间益州与中央政权之微妙关系。

二、告发亲弟的伦理争议
建安十六年(211年),张肃揭发张松私通刘备之事,历来颇有微词。然考诸《春秋》之义,"大义灭亲"本为士大夫守则。《后汉书·党锢传》载范滂"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之语,正与张肃所为暗合。其行为本质,乃恪守"事君不贰"的汉代官僚伦理,较之许靖、糜竺等辗转事主者,反见汉臣本色。

三、刘备政权下的边缘化
张肃虽事后转仕刘备,然终不见用,此非才具不逮,实因季汉政权以"荆楚旧部"为核心的政治结构使然。观诸葛亮《出师表》所列"益州人士",皆与刘备有旧谊者,张肃作为刘璋旧臣,又曾阻挠刘备入蜀,其境遇与刘巴类似,皆反映政权更迭中"贰臣"的尴尬处境。

要之,张肃之生平,恰如一面镜子,照见汉末士人在"忠君""孝悌""保族"三重价值间的艰难抉择。其最终选择先忠后亲,实为汉代经学熏陶下"公义胜私情"的体现,未可简单以"卖弟求荣"斥之。后世史家囿于蜀汉正统观,对其评价未免失之偏颇。今当置于特定历史语境,方得公允认识。
任逸然 發表於 2025-7-31 07: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张肃之仕宦操守与历史评价》

张肃,字君矫,蜀郡人,东汉末益州牧刘璋帐下广汉太守,别驾从事张松之兄。其人事迹虽散见于《华阳国志》《益部耆旧杂记》等典籍,然其仕宦抉择与伦理困境,实为汉末士大夫阶层政治处境之缩影,今试析之。

一、家世与仕途:蜀地豪族的政治依附
张氏为蜀郡世族,据《华阳国志》所载,其族与张表(蜀汉名臣)有亲缘关联,足见地方影响力。张肃以"威仪甚伟"见称,此非仅言其形貌,实暗合汉代"容止观人"之传统。《益部耆旧杂记》特标其"容貌甚伟",恰印证其以士族风仪获刘璋倚重,得任广汉太守,掌一郡军政。建安中奉命使曹,受辟丞相府椽,更显曹操对益州势力的笼络意图。

二、告发张松事件的政治伦理争议
张肃生平最大争议,在于告发弟张松"密谋卖主"之举。按《华阳国志》所载,此系"惧祸及己"所致。然需置于汉末语境审视:其一,汉代律法"首匿相坐",亲属连坐乃常态;其二,张松私结刘备之谋,实涉益州易主之大变局。张肃选择效忠刘璋而弃手足,恰反映士大夫"忠先于孝"的纲常观念。后世或责其背亲,然在"家国同构"的汉代政治伦理中,此举实为保全宗族之理性抉择。

三、刘备时代的边缘化与历史定位
刘备定蜀后,张肃虽暂得留用,然终遭弃置。此结局非偶然:一则其曾阻挠刘备取益州,二则新政权需清洗旧官僚体系。其悲剧性在于,无论效忠刘璋抑或转投刘备,皆难逃政治更迭中的边缘化命运。然需辨明者,《三国志》未为张肃立传,非因其人无足轻重,实因陈寿"尊刘"史观下,对刘璋旧部多所简略。

结语
张肃之生平,折射出汉末士人在政权更替中的两难处境。其以世族之身周旋于刘璋、曹操、刘备之间,终因时势所迫成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后世评价当超越简单的道德批判,而置于"大义灭亲"与"明哲保身"的汉儒伦理框架中理解。至其风仪气度,则足为蜀地士族风范之代表,此亦《益部耆旧杂记》特书之深意。

(全文798字)

注:本文考据以《华阳国志》《益部耆旧杂记》为本,兼采汉代律法及政治制度研究成说,力求立论有据。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