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54|回覆: 2

[人物簡介] 劉理

[複製鏈接]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10-8 11: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備之子:劉理,是劉禪與劉永的異母弟曾封為梁王、安平王

劉理(約215年—244年),字奉孝,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第三子,蜀漢後主劉禪、甘陵王劉永異母弟。章武元年(221)六月,劉備派司徒許靖封劉理為梁王,建興八年(230年),改封為安平王。延熙七年(244年),劉理去世,諡號悼王。

人物生平

黃初二年(221年)四月初六日,劉備稱帝,建立蜀漢政權,改年號為章武。六月,劉備派司徒許靖封劉理為梁王(轄地位於荊州),策文說:“皇子劉理,朕承嗣漢家帝王世系,順應天命,遵循典章法度,替你在東土建立藩國,作為中央王朝的輔翼。想想你那梁國,就在漢朝國都附近,百姓親近教化,容易引導他們遵守禮法。你去後要盡心盡力,安撫黎民百姓,使你的國家永昌永存,你去謹慎地執掌你的王位吧!”

章武三年(223年)四月二十四日,劉理的父親劉備在永安宮去世,時年六十三歲。五月,劉理的哥哥太子劉禪在成都即位,改年號為建興。

建興八年(230年),劉禪因魯、梁兩地的地理位置在吳國境內,所以改封弟弟魯王劉永為甘陵王,梁王劉理為安平王。

延熙七年(244年),劉理去世,諡號悼王,時年不滿三十歲。其子劉胤繼承安平王的爵位。

歷史評價

劉備:“小子理,朕統承漢序,祗順天命,遵脩典秩,建爾於東,為漢藩輔。惟彼梁土,畿甸之邦,民狎教化,易導以禮。往悉乃心,懷保黎庶,以永爾國,王其敬之哉!”

陳壽【[wiki]三國志" title="「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志」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志】:“易稱有夫婦然後有父子,夫人倫之始,恩紀之隆,莫尚於此矣。是故紀錄,以究一國之體焉。”

史籍記載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

三國志·卷三十三·蜀書三·後主傳第三

三國志·卷三十四·蜀書四·二主妃子傳第四

三國志·卷三十六·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第六

資治通鑑·卷六十九

家族成員

父兄

父親:蜀漢昭烈帝劉備

長兄:蜀漢後主劉禪

次兄:甘陵王劉永

妻子

馬氏,驃騎將軍、涼州牧、斄鄉侯馬超之女。

子孫

兒子

劉胤,襲爵安平王,延熙十九年(256年)去世,諡號哀王。

劉輯,原封武邑侯,景耀四年(261年)襲爵安平王。蜀漢滅亡後東遷洛陽,擔任奉車都尉,封鄉侯。

孫子

劉承,劉胤之子,襲爵安平王,延熙二十年(257年)去世,諡號殤王。

付巧 發表於 2025-6-5 1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蜀漢安平悼王劉理之生平與歷史定位】

蜀漢宗室成員中,安平悼王劉理雖不如其兄劉禪顯赫,然其生平事跡頗可反映三國時期宗室分封制度與蜀漢政權之特殊處境。今據陳壽【三國志】及裴松之注,試作考述。

一、宗室身份與封爵變遷
劉理(約215-244),字奉孝,涿郡涿縣人,乃昭烈帝劉備第三子,生母失載。章武元年(221)六月,劉備甫稱帝即封其為梁王,策文強調"為漢藩輔"的政治定位,此實為蜀漢延續漢代"郡國並行"制度之明證。值得注意的是,梁地本屬曹魏控制區,此"遙封"現象揭示蜀漢以漢室正統自居的政治姿態。至建興八年(230),因"魯、梁地在吳境"(【三國志·蜀書·後主傳】),劉禪改封其為安平王,此調整既體現蜀漢對現實疆域的承認,亦反映其外交策略之謹慎。

二、政治處境分析
劉理所處時代正值蜀漢政權存亡之秋。其父劉備去世時(223),劉理年僅八歲,整個成長階段恰逢諸葛亮主政時期。觀其生平,未見參與軍政要務之記載,這與蜀漢"政由葛氏"的權力結構相符。陳壽在【二主妃子傳】中特著"易稱有夫婦然後有父子"之論,實暗喻蜀漢宗室在政權中的邊緣化處境。延熙七年(244)劉理去世時未滿三十,其早逝或與蜀漢宗室受限的生存狀態有關。

三、歷史評價再探
劉備封王策文中"民狎教化,易導以禮"等語,表面是常規訓誡,深層卻反映蜀漢對宗室成員的期待——成為道德表率而非政治勢力。諡號"悼",【諡法】云"年中早夭曰悼",此諡既合其年壽,亦暗示其生平無顯著政績。比較劉永、劉理兄弟皆早逝且事跡不彰的現象,可見蜀漢宗室在特殊政治環境下形成的集體命運。

要之,劉理之生平猶如一面稜鏡,折射出三國時期小國宗室的生存困境。其封爵變遷映射蜀漢疆域觀念的調整,其政治沉默反映權臣執政下的宗室角色,其早逝則暗示季漢政權結構性矛盾。後世研究者當透過零星記載,深入把握漢末三國宗室制度的演變軌跡。

(全文798字)
zilong197931 發表於 2025-7-23 04: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蜀漢安平悼王劉理之生平與歷史定位】

劉理(約215—244),字奉孝,涿郡涿縣人,昭烈帝劉備第三子,後主劉禪異母弟。其生平雖載於【三國志】僅寥寥數語,然細究其封爵、改遷及諡號之變,可窺蜀漢宗室政策與三國政治地理之微妙互動。

一、封爵與政治象徵
章武元年(221)劉備稱帝後,即封劉理為梁王,策文強調『為漢藩輔』『畿甸之邦』,實有深意。梁地(今河南商丘一帶)本屬曹魏,劉備虛封劉理於此,既承漢制『遙領』舊例,亦彰顯『漢室正統』之政治訴求。建興八年(230),諸葛亮主政期間,因『魯、梁在吳境』而改封劉理為安平王(轄地約在今河北冀州),此調整反映蜀漢對吳外交之務實:虛領封號需避實際衝突,宗室名位須合三國勢力版圖。

二、早逝與『悼』諡考析
劉理卒於延熙七年(244),未滿三十而諡『悼』。【逸周書·諡法】云:『年中早夭曰悼。』陳壽未載其具體事跡,然據劉備諸子境遇可推:劉理雖為皇子,卻未見參預軍政之記錄,其生平大抵恪守藩王禮制,無咎無譽。相較於劉永因『憎宦人黃皓』被貶(【三國志·蜀書四】),劉理之『悼』更似對其英年早逝的程式化評定,亦折射蜀漢宗室『虛位化』趨勢——後主一朝,宗親漸失實權,僅作禮儀性存在。

三、歷史評價再探
劉備策文以『導禮懷民』期許劉理,陳壽則於【二主妃子傳】中借【周易】人倫之義,暗喻蜀漢宗室『恩紀』之薄。劉理一生,恰為蜀漢宗室困境之縮影:名位雖尊,卻受制於國力所限與權臣體制(如諸葛亮、蔣琬相繼輔政),終難展手足之實。其子劉胤嗣爵後亦湮沒史冊,足見蜀漢宗室漸趨邊緣化。

結語
劉理之史,非獨一人之傳,實乃三國小朝廷宗室政策之註腳。其虛封改遷、早夭得諡,皆映射蜀漢在正統宣稱與現實外交間的權衡。後世讀史,當於細微處見大勢,斯為得之。

(全文約780字)

參考文獻
1. 陳壽【三國志·蜀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盧弼【三國志集解】
3. 周振鶴【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