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13|回复: 2

[人物简介] 黄柄

[复制链接]
山东受学 发表于 2016-10-7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吴将领:黄柄,黄盖之子,在史上承袭父亲关内侯爵位

黄柄,三国时期孙吴将领,黄盖之子,孙权称帝时,追论黄盖之功,袭父爵为关内侯,加偏将军、南郡太守。

西门土豆 发表于 2025-4-23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将黄柄袭爵考略》

黄柄,字史失载,东吴名将黄盖嗣子。其人事迹虽简,然承袭关内侯爵位一事,实为孙吴爵赏制度之典型个案,值得细究。

一、爵位承袭之制
据《三国志·吴书·黄盖传》裴注引《吴书》载:"权称尊号,追论盖功,赐子柄爵关内侯。"此中可见孙吴爵制两大特征:其一,功臣子嗣袭爵需待新君即位时"追论"确认,非自动世袭;其二,关内侯作为二十等爵制中第十九级,虽属"虚封",然在吴国初期仍属殊荣。黄盖生前官至武陵太守、偏将军,其子得袭此爵,合乎"子袭父爵降二等"的汉制遗规。

二、官职迁转之迹
黄柄除袭爵外,更获"加偏将军、南郡太守"之命。考偏将军为东汉第五品武职,与其父终官同阶,此中或有追念黄盖赤壁之功的象征意义。至南郡太守之任尤堪玩味:南郡地处吴蜀争夺要冲,黄盖曾任武陵太守镇抚荆南,今以其子继守相邻要郡,既示恩宠,亦暗含"以子继父"的镇抚之意。陆机《辨亡论》言孙权"任才尚计",此或可为一证。

三、历史定位之思
黄柄事迹虽仅此一见,然折射出孙吴政权建构之特点。孙权称帝后大行封赏旧臣子弟,实为巩固政权之举。黄盖作为"江表之虎臣",其子受爵正合孙权"报功以劝来者"的统治策略。清人钱仪吉《三国会要》论吴国封爵"重酬功而轻血缘",黄柄之例恰可佐证——若非其父战功彪炳,区区二千石之子恐难获此殊荣。

要之,黄柄之历史意义,不在其个人事功,而在其作为孙吴爵赏制度的典型样本。透过此人,可窥见孙权称帝初期如何通过爵位承袭制度平衡新旧势力,维系政权稳定。后世论吴国制度者,于此等"细枝末节"处尤当措意焉。

(全文计798字)
教育中心 发表于 2025-7-21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将黄柄袭爵考略》

黄柄者,东吴名将黄盖之子也。其人事迹虽简,然于吴国爵制承袭及功臣后裔待遇研究,颇具典型意义。今据《三国志·吴书》黄盖本传及裴松之注,略作考辨。

一、爵位承袭制度之体现
黄柄袭父爵关内侯一事,实为孙吴"追功录后"制度之典范。考《吴主传》,孙权于黄武元年(222年)称王时始设五等爵,至黄龙元年(229年)称帝后乃大行封赏。黄盖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未及见孙权称帝。至黄龙元年,孙权"追论其功",使黄柄嗣爵,此举既合"父死子继"之周制,亦符合汉末"爵随功转"之惯例。关内侯虽为二十等爵之第十九级,然在吴初已属显爵,足见孙权对黄盖战功之重评。

二、官职授予之深层意涵
黄柄除袭爵外,更授偏将军、南郡太守二职。考吴制,偏将军位次杂号将军,属中级武职;南郡乃荆州要冲,其地屡经争夺。以功臣之子镇守战略要地,既示恩宠,亦含"以故将之后安新附之民"的政治考量。值得注意的是,黄盖生前曾任武陵太守,其子继守荆州,暗合当时"世官"遗风,此或为孙氏政权平衡世族与寒门之策。

三、黄氏将门之延续
黄柄事迹虽简,然可窥东吴武将世家之形成模式。其父黄盖自孙坚时即效力,历三世而不衰,此正陈寿所谓"江东旧臣"典型。黄柄能守父业,较之程普、韩当等诸将后裔湮没无闻者,已属难得。然考《吴书》未载其具体战功,则知吴中期后,功臣子弟多赖父荫,实才渐衰,此亦孙吴政权由盛转衰之征兆也。

要之,黄柄之例,可视为孙吴爵赏制度与人才选拔机制之缩影。其袭爵过程,既体现孙权对旧部的优抚,亦反映政权稳定后"叙功追封"的政治需要。然史笔简略,未能详载其治绩,是为憾事。后世研究者当结合吴简等出土文献,进一步探究此类"次世代"将领的历史实相。

(全文计789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