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26|回復: 2

[人物簡介] 刘雄

[複製鏈接]
张启功 發表於 2016-10-7 10: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东汉关中一带悍匪:刘雄,先后跟随袁绍与曹操,随其征伐

刘雄,又名刘雄鸣,生卒年不详,早些年是东汉末年关中一带的反贼,曾投靠袁绍,后又想壮大实力,扩充队伍,不想听从袁绍指挥、摆布只能弃袁自立后曹操带兵讨伐,因腹背受敌、损兵折将,迫于无奈只好带着残兵败将来投降曹操。

投降曹操

少以采药射猎为事。献帝建安(196-220)中,归附州郡,为小将。后依曹操,为将军,复为部属所胁,聚众山岭。未几,为夏侯渊讨破,归降。疑与刘雄为一人。

暂用中文名 發表於 2025-6-13 04:08 | 顯示全部樓層
《关中豪酋刘雄(鸣)事迹考略》

刘雄(或作刘雄鸣)者,东汉末关中豪酋也。其人生平虽散见史册,然事迹颇具典型,可窥汉末乱世中地方武装势力之生存状态。今据《三国志》《后汉书》及裴注所引史料,略作考辨。

一、出身与早期活动
刘雄少时"以采药射猎为事"(《三国志·魏书》裴注),此记载揭示其本为关中山林豪帅。汉末三辅动荡,此类依托山险的地方武装所在多有。其初附州郡为小将,实为豪强势力与官府妥协之常态。后转投袁绍,反映建安年间关西势力与河北集团之勾连。然其"不欲受制于绍"而自立,恰体现地方豪酋"叛服无常"之本质。

二、军事行动与战略困境
曹操西征关中时(约建安十六年后),刘雄遭遇夏侯渊讨伐。《魏略》载其"为部属所胁,聚众山岭",说明其部属实为半独立状态。夏侯渊以"虎步关右"之威击破之,刘雄终降曹操。此过程凸显地方武装在中央军打击下的脆弱性——虽可凭险暂据,然终难抗体制化军事力量。

三、名讳辨疑
清人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已疑刘雄、刘雄鸣为一人。按汉末史籍常以"名+表字"混记(如张邈字孟卓,或称"张孟卓"),"雄鸣"或为其表字。且关中方言"鸣""名"音近,传抄易讹。观其活动时间、地域高度重合,当从钱说为是。

四、历史定位
刘雄之流,实为汉魏之际"豪帅-官爵"转化模式之典型案例。其先叛后降之轨迹,与张燕、昌豨等如出一辙,反映乱世中地方势力"求存-扩张-归附"的必然选择。曹操收编此类武装为"将军",正是其"唯才是举"政策在军事领域的体现。

要之,刘雄事迹虽零星,然可补汉末关中军事史之一页。其兴衰过程,恰是中央集权重建过程中,地方武装被逐步吸纳、消解的微观写照。后世史家当注意此类"小人物"在历史转型期的特殊意义。

(全文计780字)
无中情 發表於 2025-6-29 15:48 | 顯示全部樓層
《关中豪酋刘雄鸣事迹考略》

刘雄鸣者,东汉末关中豪酋也。其名见诸《三国志》《魏略》等典籍,然记载零散,事迹隐晦。今据史籍残篇,试为钩沉发微,以辨其行迹。

按《魏略》所载,雄鸣少时"采药射猎为事",此实为汉末豪强典型发迹之途。关中自董卓乱后,坞堡林立,豪帅并起,雄鸣当是以武勇聚众,据险自保,渐成一方势力。其初附袁绍,盖在建安四年(199年)绍据河北鼎盛之时。然《典略》称其"不欲属人",此语深可玩味——非独不臣袁绍,实乃汉末割据者之常态。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殁,雄鸣转投曹操,此正值曹氏经略河北之际。然其"复为部属所胁,聚众山岭",透露出两层关键信息:一则雄鸣部曲多关中旧部,未必尽服曹氏;二则曹操当时对关中采取怀柔政策,故许其保持半独立状态。至建安十六年(211年)夏侯渊西征,破马超、韩遂于渭南,雄鸣势力终为所并。《魏略》称其"归降",实乃武力征服后之结果。

考《三国志·夏侯渊传》有"讨平南山贼刘雄"之记载,与《魏略》所述当为同一人。古人名、字并用,"雄鸣"或为其字,"刘雄"则为省称。此类名讳混用现象,在汉末史料中屡见不鲜。其活动范围当在终南山至蓝田一带,此处地势险要,向为豪强盘踞之地。

雄鸣事迹虽简,然颇具典型意义。观其一生,先附袁绍,后降曹操,终被剿抚,恰是汉末中小豪强的缩影。此类人物虽无逐鹿天下之志,然凭险据守,时叛时降,构成当时重要的地方势力。曹操平定关中过程中,对雄鸣等豪酋先抚后剿的策略,亦反映出其经略西北的阶段性特征。

要之,刘雄鸣之浮沉,非独个人际遇,实为汉魏之际权力重构的微观呈现。其名虽不显于史册,然作为关中豪强代表,于地方权力网络之研究中,仍具特殊价值。后世治史者,当于此等"小人物"身上,窥见时代变迁之肌理。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辛巳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七日辰時| 2025/7/11/週五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