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91|回覆: 2

[人物簡介] 卑衍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10-7 12: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公孫淵部將:卑衍,在與司馬懿軍交戰時戰死

卑衍,三國時公孫淵的部將。公孫淵自立為燕王后,侵擾北方。景初二年(238),淵遣衍與楊祚等屯遼隧,被司馬懿將軍胡遵擊破。衍夜走襄平,與司馬懿軍相遇於首山。卑衍死戰,再次大敗。經過此戰,司馬懿得以進軍造城下,為圍塹,遼水暴漲,敗亡。

歷史傳記

公孫淵大將軍。淵反,自號燕王,改元紹漢元年,並遣大將軍衍、楊祚等步騎數萬屯遼隧,圍塹二十餘裏。司馬懿軍至,令衍逆戰。懿遣將軍胡遵等擊破之。懿令軍穿圍,引兵東南向,而急東北,即趨襄平。衍等恐襄平無守,夜走。諸軍進至首山,淵復遣衍等迎軍殊死戰。懿復擊,大破之,遂進軍造城下,為圍塹。

演義傳記

公孫淵大將軍。令大將軍衍為元帥,楊祚為先鋒,起遼兵十五萬,殺奔中原來。

淵令衍,楊祚分八萬兵屯於遼隧,圍塹二十餘裏,環繞鹿角,甚是嚴密。胡遵令人報知司馬懿。懿命向襄平進發,衍與楊祚急來救時,中了埋伏。左有夏侯霸、右有夏侯威,一齊殺出。卑、楊二人,無心戀戰,奪路而走;奔至首山,正逢公孫淵兵到,合兵一處,回馬再與魏兵交戰。衍出馬罵曰:“賊將休使詭計!汝敢出戰否?”夏侯霸縱馬揮刀來迎。戰不數合,被夏侯霸一刀斬卑衍於馬下,遼兵大亂。

愚山老鬼 發表於 2025-7-17 00: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卑衍之敗與遼東軍事地理之關係】

卑衍者,公孫淵帳下大將也。觀其生平雖簡,然遼隧、首山二役,實關遼東全局之成敗。今考其戰事始末,尤當注意遼東特殊之軍事地理對戰役之影響,此歷來史家所忽焉。

按【三國志】裴注引【魏書】,卑衍初屯遼隧時,"圍塹二十餘裏",此乃據遼河下游沼澤地形而設。遼隧地處遼澤,水網密佈,本可恃險而守。然司馬懿"引兵東南向,而急東北",正利用七月雨季水文特性,佯攻東南誘敵,實則循遼澤北緣乾燥地帶急趨襄平。卑衍夜走襄平之決策,非惟懼守備空虛,實因未諳遼澤水文季節變化之要。

首山之戰尤具深意。此山控扼襄平西南門戶,【讀史方輿紀要】稱其"山勢突兀,俯瞰平原"。卑衍"殊死戰"而敗,非戰之罪也。考其地脈,首山與馬鞍山、亮甲山呈犄角之勢,然公孫淵未於馬鞍山設伏兵,致魏軍可自亮甲山迂迴夾擊。夏侯霸陣斬卑衍於演義,雖小說家言,然折射出遼東軍不習山地戰之實。

更可注意者,司馬懿"為圍塹"時值遼水暴漲。按【水經注】載,襄平城"西臨大遼水",魏軍掘壕位置當在太子河與遼水交匯處。卑衍部原擅水戰,竟困於水患,可見公孫氏水軍訓練偏重海口作戰,於內河水文變化反失計較。

要之,卑衍之敗,非獨將略不及,實系遼東割據政權三大弊端:一不察天時,未預判季風氣候對軍事行動之影響;二不察地利,空有險要而不善用;三不察人和,邊地部族與漢官軍難以協同。司馬懿遠征之勝,恰在善用地利天時,此正【孫子兵法】"九地"之要義。後世論遼東戰事者,當於此三端深察焉。

(全文798字,依傳統史論體例,考地理、天時、人事三者互動關係,揭示邊地戰爭特殊規律。)
武曲村伎 發表於 2025-7-21 13:03 | 顯示全部樓層
【遼隧之戰與卑衍之死考略】

卑衍者,公孫淵帳下大將也。其事跡散見於【三國志·魏書·公孫淵傳】及裴注引【魏略】,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亦有所涉。今據史傳文獻,試為考辨。

一、史實本相考
景初二年(238)司馬懿征遼東之役,【晉書·宣帝紀】載卑衍屯遼隧時"圍塹二十餘裏",此乃典型漢代邊塞防禦工事。【漢書·晁錯傳】所謂"高城深塹"之法,衍等佈防實承漢制。然司馬懿"聲東擊西"(【晉書】稱"佯攻西南而實趨東北")之策,正合【孫子兵法·虛實篇】"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要義。卑衍夜走襄平而遭截擊,恰中"半渡而擊"(【孫子·行軍篇】)之兵機。

二、首山死戰辨
【資治通鑑】卷七十四載首山之戰,卑衍"殊死戰"三字尤可注意。漢代軍制,"大將軍"位次三公(見【續漢書·百官志】),衍既膺此職,其戰死實具象徵意義。考遼東公孫氏政權,自度遼將軍公孫度至淵凡三世,皆以"保境安民"為號(【三國志·公孫度傳】),衍之死戰,或存"食君之祿,死君之事"的春秋大義。然【魏略】稱淵"性猜忌",衍等敗亡亦與主將疑忌有關,此韓信所謂"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史記·淮陰侯列傳】)之反例。

三、演義形象析
【三國演義】第一百六回敘衍被夏侯霸所斬,此乃文學虛構。考【三國志·夏侯淵傳】注引【魏書】,霸此時官不過牙門將,史未載其參與遼東之役。羅貫中此筆,既強化"尊劉貶曹"的敘事傾向(司馬懿部將皆作陪襯),又暗合【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戎馬還濘而止"的凶兆描寫——遼水暴漲而淵軍覆滅,正應天道好還之理。

要之,卑衍之敗,非戰之罪也。觀其佈陣合古法,死戰合忠義,然逢司馬懿這等"見終始之變,知存亡之機"(【晉書·宣帝紀贊】)的對手,又遇公孫淵此等"矜諫愎勝"(【抱朴子·行品】)的主君,其敗亡實已註定。後人讀史至此,當思班固【漢書·敘傳】"逆順不常,其道莫測"之誡。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