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23|回復: 1

[人物簡介] 桓彝

[複製鏈接]
文强 發表於 2016-10-6 11: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东吴大臣:桓彝,其有忠贞之节,在众兄弟中只有他出仕东吴

桓彝(公元?-258年),字公长。荆州长沙郡临湘县人。东吴中后期大臣。祖父桓超,父桓胜,皆历典州郡。桓胜为尚书,著名南方。兄桓阶,字伯绪,仕魏,官至尚书令,封安乐乡侯,死后追赠太常、关内侯。桓阶另有一弟桓纂,仕魏官至散骑侍郎,封关内侯。彝少与兄阶为孙坚所重。

人物生平

桓彝有忠贞之节,在吴历任职各郡守,孙权后期,入朝担任尚书郎。建兴元年(252年),孙亮即位,任命桓彝为尚书。

当时孙綝当权,孙亮年幼,綝横行无忌。太平三年(258年),孙亮内心很讨厌孙綝,于是调查孙鲁育被杀的前因后果,并责怒虎林督朱熊、熊弟外部督朱损不匡正孙峻,下令丁奉杀朱熊于虎林,杀朱损于建业。孙綝入谏不从,孙亮便与公主孙鲁班、太常全尚、将军刘承商议诛杀孙綝。孙亮的妃子是孙綝堂姐的女儿,孙綝堂姐得知后将孙亮等人的密谋告诉孙綝。孙綝率众夜袭全尚,派遣弟弟孙恩杀刘承于苍龙门外,于是包围了皇宫。使光禄勋孟宗上告宗庙废孙亮帝位,召群司议曰:“少帝荒病昏乱,不可以处大位,承宗庙,以告先帝废之。诸君若有不同者,下异议。”群臣皆震怖,曰:“唯将军令。”孙綝遣中书郎李崇夺走孙亮的玺绶,以孙亮的罪状班告远近。

当时桓彝为尚书,孙綝胁迫群臣上书废帝,群臣都害怕孙綝,乖乖的署名。只有桓彝秉性坚毅,始终不肯署名,于是孙綝大怒斩杀了桓彝。

历史记载

1.〖汉晋春秋〗:彝,魏尚书令阶之弟。

2.〖吴录〗:晋武帝问薛莹吴之名臣,莹对称彝有忠贞之节。

历史之谜

桓彝兄弟都先于荆州,后投奔曹操,只有桓彝一人出仕东吴,其间情形,不为外人所知,有待后人细细思索。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2 19:53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次次挂科 發表於 2025-5-11 2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桓彝之忠节及其家族仕宦选择》

桓彝(?-258),字公长,荆州临湘人,乃东吴中后期骨鲠之臣。观其生平,有三事尤为可表:一曰家族仕宦之殊途,二曰孙綝乱政时之死节,三曰晋武帝时犹见追念。今试析之。

一、桓氏家族之仕宦分野
桓氏世居荆州,为南土冠族。彝祖父桓超、父桓胜皆典州郡,兄桓阶仕魏至尚书令,弟桓纂亦为魏散骑侍郎。独彝出仕东吴,此中缘由,《吴录》《汉晋春秋》皆未详载。考建安末年,曹操平定荆州,桓阶劝长沙太守张羡拒刘表,后归曹操;而彝或因年少未随,又值孙权招揽荆楚士人,遂留仕吴。此家族分仕三国之象,实为汉末士族"多方下注"之典型策略,非独桓氏,诸葛氏、张温氏亦然。

二、太平三年死节始末
孙綝废帝之变,乃吴国政争之关键节点。当孙綝胁迫群臣联署废立时,"群臣震怖,皆署唯诺"(《吴录》),独桓彝抗节不署。此非一时之勇,实与其历职郡守、尚书时之政风一脉相承。需知当时吴国朝堂,张布、濮阳兴等重臣皆屈从孙綝,彝以尚书之位独拒强权,较之魏国嵇康、夏侯玄之节,亦不遑多让。晋武帝泰始年间,薛莹以"忠贞之节"称彝于御前,足见其气节已超越政权更迭而获公认。

三、历史评价之深层意蕴
桓彝之死,表面为拒署废立文书,实则触及专制时代"君臣大义"与"权臣淫威"之根本矛盾。其兄桓阶在魏以劝进曹丕称帝闻名,兄弟一为开国劝进之臣,一为拒废殉节之臣,看似相悖,然细究之:桓阶所行乃士族顺应天命之常,桓彝所守乃人臣不事二主之节,二者皆符合汉晋之际"忠"的不同维度——前者忠于天道革鼎,后者忠于人主托付。

至若桓氏兄弟分仕三国之谜,或可作如是解:汉末士族为保家门不坠,往往使子弟各投明主。桓彝之仕吴,既有时势使然,亦见孙权用人"不限南北"之策(如重用南士薛综、陆逊等)。而晋武帝特重薛莹对桓彝之评价,恰反映西晋立国后对"忠节"观念之重塑需求。

要之,桓彝以一南土之士,在吴政衰微之际,能以死明节,其行已超家族利益之上。千载而下,读史至"孙綝怒斩彝"处,犹觉凛凛有生气焉。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