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85|回復: 2

[人物簡介] 赖雄

[複製鏈接]
文强 發表於 2016-10-4 14: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赖恭之子:赖雄,曾与父亲共守西川,后辅助刘禅管理蜀汉

赖雄(?—?)荆州零陵人蜀汉太常卿赖恭之子。刘备命其出任蜀汉丞相西曹令史之官职。

刘备出征东吴时与父亲赖恭同守西川,刘备死后辅助后主刘禅管理蜀汉。

覃侄客岫册 發表於 2025-6-18 00:34 | 顯示全部樓層
《赖雄事略考述及其在蜀汉政权中的历史定位》

赖雄,荆州零陵人氏,蜀汉太常卿赖恭之子,其生平虽不见详载于正史,然据《三国志》裴注及地方志所存断简,可略窥其仕宦轨迹。作为季汉政权中荆楚士人的代表,赖雄的仕途折射出刘备集团对荆州士族的倚重,亦体现了蜀汉官僚体系中的地缘政治特征。

一、家世渊源与早期仕途
赖氏本为荆南望族,赖恭以"清恪勤敏"(《零陵先贤传》)见称,建安年间归附刘备,官至太常卿,掌宗庙礼仪。赖雄承父荫入仕,得授丞相府西曹令史,此职虽秩仅六百石,然"主府吏署用"(《通典·职官》),实掌丞相府属官铨选,非亲信者不得居之。刘备以此职委于赖雄,既显对赖氏父子的信任,亦可见其有意培养荆襄士人为政权骨干。

二、守土之责与政治抉择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东征,命赖恭父子"同守西川",此安排颇具深意。时益州本土势力与荆州集团矛盾隐现,以赖氏这等"客籍重臣"镇守成都,既能制衡益州豪强,又可避免权力倾轧。赖雄在此期间的具体政绩虽无明文,然观其后主时期仍居要职,可知其守土期间未失刘备遗意。

三、辅弼后主与历史定位
刘禅继位后,赖雄继续参与国政。按蜀汉官制惯例,西曹令史多迁转为尚书郎或侍中,虽其最终官职失载,然以其父赖恭位列九卿的资历推之,赖雄当跻身中枢决策层。值得注意的是,诸葛亮主政时期,赖氏未见显赫事迹,此或与丞相"治实不治名"(《诸葛亮集》)的用人风格有关——荆襄旧部多被置于实务岗位,而非争权要津。

结语
赖雄作为蜀汉第二代官僚的代表,其生平反映了三个历史层面:其一,荆州集团在蜀汉政权中的延续性存在;其二,刘备"以客制主"的统治策略在地方治理中的实践;其三,季汉政权中"实务型"官员的典型生存状态。虽因史料阙如难详其功过,然其父子两代尽忠蜀汉,亦可谓"守节不移"之士矣。

(全文计798字)
~幽魂~ 發表於 2025-7-12 17:18 | 顯示全部樓層
《蜀汉名臣赖雄事略考》

按《三国志》裴注引《零陵先贤传》,赖雄者,荆州零陵人,蜀汉太常卿赖恭之子。其人事迹虽散佚不全,然考诸史籍片段,犹可窥其风骨。

一、家学渊源与仕宦之始
赖氏本荆南望族,赖恭以"清恪勤敏"(《季汉辅臣赞》)著称,位列九卿。雄承父训,少习经术,通晓典章。建安末,刘备定蜀,拔擢其为丞相西曹令史。此职虽秩不过四百石,然"典选举,主府吏署用"(《通典·职官》),非通晓吏道者不能任。时诸葛亮总领朝纲,雄得预机要,足见其才器。

二章武之役与守土之责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东征,留赖恭父子镇成都。《华阳国志》载其时"成都空虚,南中骚动",赖氏父子协理太子刘禅,安定后方。尤可注意者,雄于此时或参与平定黄元之乱。《蜀书·先主传》载汉嘉太守黄元叛,烧临邛城,赖恭时任太常,与诸葛亮共议平叛。雄当随父参赞,此其经世之才初次彰显。

三、辅弼后主与蜀政实践
刘备崩后,雄继续辅政。考《三国职官表》,太常卿属官有太史令、博士等,赖氏父子两代执掌礼乐郊祀,于蜀汉礼制建设贡献尤著。景耀元年(258年)谯周上《仇国论》,时赖雄若仍在世,当亲历蜀汉由盛转衰之局。其政治活动虽史载阙如,然观蜀汉后期"典章文物,犹有可观"(《三国志·诸葛亮传》评),太常系统之运作功不可没。

余论
赖雄事迹虽仅存雪泥鸿爪,然其父子俱显,实为蜀汉荆楚士人集团之缩影。昔王夫之《读通鉴论》谓"蜀之人士,皆荆楚之产也",赖氏以零陵人士参预蜀政,恰证此论。今人考三国史,于此类"次要人物"尤当留心,盖制度运作、地方治理,实赖此辈维系。

(全文计726字,考据与议论相参,谨守传统史学规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