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39|回復: 2

[人物簡介] 朱赞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10-3 15: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曹魏将领:朱赞,是曹真的同乡,后因早亡,曹真为其养子

朱赞(?—229)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魏大司马曹真的乡人。少与曹真、曹遵并事太祖。赞、遵早亡,真愍之,乞分所食邑封赞、遵子。后真请分真邑赐赞、遵子爵关内侯,各百户。

历史传记

魏名将曹真同乡,早亡。真与之交厚,养其子。

演义传记

魏国将士,曹真的副先锋。奉曹真之命进攻祁山的蜀军,但却变成和曹遵自相残杀。见蜀军与西羌军交战后撤退,自行引兵追击,却被赵云所杀。

抚弦士 發表於 2025-6-13 05: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朱赞史事考略及其在三国叙事中的形象流变》

朱赞(?—229),沛国谯人,曹魏将领,虽史载简略,然其人事迹折射出汉魏之际乡党纽带与军事集团之关系,亦为《三国演义》文学重构之典型个案。今就史传与演义分疏如下:

一、史传所见朱赞与曹魏军事集团结构
据《三国志·曹真传》附载,朱赞少与曹真、曹遵同仕曹操,属沛谯乡党集团之核心成员。汉末豪强多倚重宗族乡里,曹氏起兵亦循此例。朱赞早卒而曹真"分邑封子"之举,实具双重意义:其一,彰显曹真重义守诺之品质,符合《魏书》塑造宗室将领之书写意图;其二,反映魏初"食邑—爵位"制度如何维系集团凝聚力。裴松之注引《魏略》载真"乞分邑"事,尤见曹魏政权对功臣后裔的抚恤机制。

二、《演义》文学重构之逻辑与功能
罗贯中为强化蜀汉正统性,将朱赞虚构成祁山之战中"自相残杀""追敌殒命"的负面形象。其叙事手法有三:
1. 角色功能转化:史载朱赞早亡无战功,演义却使其充任曹真副先锋,成为赵云威名的衬托;
2. 情节戏剧化:虚构"误击友军""冒进中伏"等情节,既丑化魏将战术素养,亦凸显诸葛亮"算无遗策";
3. 时间线错置:朱赞实际卒年与诸葛亮北伐无关,演义却将其死亡嫁接至229年,服务于"六出祁山"叙事框架。

三、历史记忆的层累与分野
比较两种文本可见:官方史传侧重记录封爵制度与君臣恩义,而民间文学则以道德化叙事重构史实。朱赞形象之流变,实为三国人物接受史之缩影——史家笔下的制度性记载,终不敌通俗文学中戏剧冲突的传播力。然考《魏略》残篇,朱赞子嗣确获关内侯爵,此恰可印证陈寿"真笃终追远"之评,亦见历史本相与文学想象之鸿沟。

要之,朱赞个案既揭示曹魏军事集团之乡土底色,亦呈现历史书写与文学创作间的张力。研究者当以《三国志》为本,辨章演义虚构成分,方得窥汉魏之际军政关系之实态。(全文798字)

按:本文考《三国志》卷九、《魏略》辑本及毛本《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谨守"以史证文"之法。
九天云中龙 發表於 2025-7-11 08: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朱赞事略及其与曹真之谊考》

朱赞者,沛国谯人也,少与曹真、曹遵同仕魏武,然天不假年,早殁于军旅。其事虽简,然可窥曹魏初期将佐之情谊,尤以曹真"分邑养孤"之举,足显古人"生死一诺"之义。今据《三国志》《魏略》及裴注所引,略考其要。

一、乡党之谊与早年从征
朱赞与曹真、曹遵皆谯沛人士。谯沛为魏武龙兴之地,故里子弟多随征伐。陈寿《三国志·曹真传》载:"真少与宗人曹遵、乡人朱赞并事太祖",可知三人少时即共赴戎机。然赞、遵皆"早亡",其卒年当在曹操建安年间(220年前),盖因曹真于黄初(220-226)中始显贵,而分邑乞封之事在其任大司马前(229年卒),则朱赞之殁距此已逾十载。

二、曹真养孤之义举
曹真于朱赞、曹遵身后,"乞分所食邑封赞、遵子",复请赐爵关内侯,各食百户。按《魏志》注引《魏书》,曹真封邑曾达二千九百户,分四百户予二家遗孤,虽非巨资,然在"名器不轻授"的魏初,此举尤显重义。汉代以降,养同袍遗嗣为将门传统(如张辽养丁原后),曹真承此风,既彰私谊,亦固乡党纽带,此正曹操"唯才是举"政策下,维系谯沛集团凝聚之缩影。

三、演义虚构与史实之辨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虚构朱赞为曹真副先锋,追击赵云被杀。然考诸史籍,赵云卒于建兴七年(229),而曹真攻蜀在太和二年(228),时间已难吻合;且《云别传》未载此役,显系小说家言。此类艺术加工,虽增戏剧张力,然读者当知朱赞实早亡于曹操之世,与祁山之战无涉。

结语
朱赞生平虽史笔寥寥,然曹真分邑一事,足证汉魏之际武人"轻财重义"之风。其事迹非惟个人交谊,更折射出乡党、部曲关系在曹魏政权建构中的作用。至若演义所衍,可作谈资,然治史者当以陈寿"实录"为本,方不负古人遗绪。

(全文约780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