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39|回覆: 2

[人物簡介] 閻行

[複製鏈接]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10-1 14: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三國將領:閻行,少時便有名聲,在史上曾幾乎殺死馬超

閻行,生卒年不詳,字彥明,後改名為閻艷,金城人(今甘肅省蘭州市附近),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人物,對於曹操消滅韓遂平定涼州起了重大作用。其事跡主要見於【[wiki]三國志·魏書·張既傳" title="「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志·魏書·張既傳」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志·魏書·張既傳】的裴注中。

人物生平

效力韓遂

據【魏略】記載,閻行年輕時有一定名聲,作為小將跟隨韓遂,韓遂與馬騰發生衝突時,曾經試圖用矛刺馬超,矛折斷了,接着閻行用斷矛擊打馬超脖子,幾乎殺死馬超。

建安十四年(209年),韓遂派遣他為使節拜謁曹操,受到曹操厚待,表為犍為太守。閻行請求讓他的父親搬到京城,然後回去見韓遂,向他傳遞曹操的指示:“你起兵的情況有迫不得已之處,我已知道,應當及早來歸順,共同輔佐朝廷。”

閻行又勸說韓遂:“我閻行也是為了將軍啊。將軍起兵三十年,人民與將士都已疲憊,所占據的地方又偏狹,應該及早找到依靠對象。所以在鄴城的時候,我已經稟報曹操我會讓我的父親去京師,希望將軍也能派遣一個兒子前去,以表示對曹操的赤膽忠誠。”韓遂回答:“先觀望幾年!”不過之後還是同意遣子,而閻行則將父母一同送往曹操控制的京師。

渭南之戰

後來韓遂討伐張猛時,正好馬超與涼州其他將領商議起兵抗擊曹操,一致推舉韓遂為都督。馬超的父親馬騰此時也在鄴城作為人質。韓遂返回後,馬超對他說:“之前司隸校尉鍾繇曾命我謀害將軍,關東之人已經不可以相信了。現在我放棄我的父親,如父親一樣對待將軍,將軍也應該放棄你的兒子,如兒子一樣對待我。”之後,閻行進諫韓遂,不希望他與馬超聯合,韓遂回答:“現在諸將不謀而合,似乎有天意啊。”後來韓遂和曹操交馬談話時,閻行跟在韓遂身後,曹操望着他對韓遂說:“要顧念這個孝子。”

曹操成功離間馬超、韓遂後,大敗他們的軍隊,閻行隨韓遂逃回金城郡。曹操知道閻行之前的行為,所以只處死了韓遂在京師的子孫,但是又寫親筆信給閻行,告知其父母雖然平安,但是朝廷不可能一直為他們養老。韓遂知道閻行的父親沒被處死,想設法害死他,以使閻行忠心於自己,於是強迫閻行迎娶自己的女兒,閻行無法推辭,曹操知道後果然開始懷疑閻行。

回歸朝廷

正好韓遂此時命令閻行去管理金城西面的西平郡(郡治在西都,今青海省西寧市),於是閻行糾集自己的部下,轉而攻擊韓遂。但是閻行最終無法得勝,於是他帶着家人去了曹操處,曹操拜他為列侯。

建安二十年(215年)五月,韓遂所聚羌、胡數萬兵有威脅,夏侯淵遂命閻行斷後,韓遂打算撤退時,韓遂死,餘部將其首級送給曹操以示歸順。

歷史評價

韓遂:“丈夫困厄,禍起婚姻乎!”

魏略】:“少有健名。”

家庭成員

妻子:韓氏,韓遂之女

史書記載

陳壽【三國志

魚豢【魏略

魚豢【典略

司馬光【資治通鑑

袁侍占 發表於 2025-4-14 23: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閻行:涼州亂局中的權謀者與悲劇者

閻行,字彥明,後更名閻艷,金城人士,乃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涼州地區一位頗具才幹卻鮮為人知的將領。其生平事跡雖散見於【三國志】注引【魏略】等史料,然細究之,實可窺見亂世中邊地將領的生存智慧與政治困境。

閻行早年追隨韓遂,以勇武著稱。其與馬超之戰尤為驚心動魄。【魏略】載其"欲以矛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撾超項,幾殺之"。此一細節不僅展現了閻行的武藝膽識,更埋下了後來馬超與韓遂集團矛盾的伏筆。建安十四年,閻行作為韓遂使者謁見曹操,受封犍為太守,並勸說韓遂歸順朝廷。此時的閻行已展現出超越一般武將的政治眼光,其"將軍起兵三十年,民夷俱困,所據又狹,宜早自附"的諫言,可謂切中涼州割據勢力的要害。

渭南之戰前後,閻行處於極其微妙的政治位置。一方面,他作為韓遂心腹,親歷了馬超聯合韓遂抗曹的全過程;另一方面,他又暗中與曹操保持聯繫,將父母送至許都為質。當韓遂與曹操陣前對話時,曹操特意提醒韓遂"要顧念這個孝子",此言既是對閻行的保護,也是對其忠誠度的考驗。閻行在此間的政治抉擇,反映了邊地將領在中央與地方勢力夾縫中求生存的典型困境。

韓遂兵敗後,閻行的處境更為複雜。曹操誅殺韓遂在京師子孫卻獨留閻行父母,此乃典型的"區別對待"之術。韓遂強以女妻之,意在斷絕閻行退路;而曹操因此生疑,則顯示出中央政權對邊地將領的天然不信任。閻行最終"引眾去",西平郡的結局雖史載不詳,然觀其一生,實為涼州地方勢力在漢魏嬗代之際的縮影。

閻行之悲劇,在於其智略足以明察時勢,卻終難擺脫地域集團的身份桎梏。他既不能如張既那樣完全融入曹魏體系,也無法像馬超那樣徹底割據一方。這種"中間狀態"正是漢末涼州眾多將領的共同命運。細究閻行生平,不僅可補三國人物研究之闕,更能深入理解邊地武人在大一統進程中的歷史角色與個人抉擇。
xsx1986 發表於 2025-4-25 20: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閻彥明事略考辨】

閻行(彥明)者,涼州金城人也。其人事跡散見於【三國志】裴注及【魏略】,雖史料簡略,然細究其行止,實為漢魏之際西北政局關鍵人物。今就其生平要事,略作考辨。

一、少年成名與武勇考
【魏略】載其"少有名聲",此語雖簡,實含深意。漢末涼州士風彪悍,閻行能以少年獲譽,當非尋常。其與馬超交鋒事尤堪玩味:"以矛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撾超項,幾殺之"。按漢代長矛制式,矛頭折而猶能擊敵,非膂力過人者不能為。馬超素以"健勇"著稱(【典略】語),閻行能幾斃之,足證其勇武實不在馬超之下。然此事發生於韓馬交兵時,考馬騰、韓遂交惡始末,當在初平年間(190-193),可知閻行早歲即已展露鋒芒。

二、政治抉擇與家族策略
建安十四年(209)閻行使曹一事,實為其人生轉折。曹操表為犍為太守而不就,反勸韓遂遣子入質,更"並遣父母詣京師",此乃典型亂世保族之策。漢代"質任制"盛行,閻行先送父母,再勸韓遂遣子,既全忠孝,又為家族留後路,其政治智慧可見一斑。韓遂"先觀望數年"之答,恰顯其首鼠兩端,而閻行"為將軍計"之諫,已暗藏歸曹之心。

三、渭南之戰前後
建安十六年(211)渭南之役前,閻行力諫韓遂勿聯馬超,其言雖不載,然觀馬超謂韓遂"今超棄父,以將軍為父"之語(【魏略】),可知閻行早察馬超"無親"之性。曹操陣前特呼"欲觀孝子",非獨褒閻行之孝,實為離間之計。後韓遂兵敗,曹操獨赦閻行父母而誅韓氏子孫,此恩威並施之策,終使閻行徹底歸心。

四、婚姻政治辨
韓遂強以女妻閻行事,當在兵敗之後。漢代軍將有"質婿"傳統(如張濟妻侄鄒氏嫁曹操事),韓遂此舉,實欲以姻親羈縻閻行。然考閻行終隨曹操平定涼州,此段婚姻未必成真,或為【魏略】記載之誤。

結語:
閻彥明一生,恰似涼州政局縮影。其武勇可比呂布,智略類於賈詡,而能全家族於亂世,終為曹操所用,較之馬超"背父叛君"(【三國志】評),實為漢末邊地將領之明智者。裴松之注【三國志】時特存其事,良有以也。

(全文計789字,依【史通】筆法,參酌【資治通鑑考異】體例,謹呈方家教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