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83|回復: 2

[人物簡介] 去卑

[複製鏈接]
张启功 發表於 2016-9-29 18: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西晋铁弗部首领:去卑,历经汉三晋时代,曾协助汉献帝

去卑,生卒年不详,大约生于东汉末年,历经三国时代。为西晋初期匈奴支系铁弗部首领,南匈奴之右贤王(魏书作左贤王),十六国时期胡夏建立者刘勃勃之五世祖,诰升爰之父、潘六奚之兄。根据〖北史·破六韩常传〗,去卑是呼厨泉单于的叔叔,羌渠单于的弟弟。而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去卑更是汉光武帝之子沛献王刘辅六世孙度辽将军刘进伯的后代,刘进伯北伐匈奴被擒,生了尸利,去卑就是尸利的孙子。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受命派军协助汉献帝、董承等人从长安出逃往洛阳,与李傕、郭汜交战。

人物介绍

南匈奴右贤王。曾祖尸利,单于以为谷蠡王,号独孤部。尸利生乌利,乌利生去卑。建安元年,汉帝自长安东归,右贤王去卑与白波贼帅李乐、韩暹、胡才等待卫天子,拒击李傕、郭汜。二十一年,单于呼厨泉来朝,曹公因留于邺,而遣去卑归平阳,监其监其五部国焉。及魏建,邓艾以去卑功显前朝,而子不继业,谏大将军司马师加其子显号,使居雁门。子猛孙以独孤为姓。及北魏孝文帝汉化,复姓刘。后勃勃僭帝号称夏,都朔方,自去赫赫连天,因以为氏,追去卑为正皇帝。

继任情况

又称刘去卑十六国时期胡夏建立者刘勃勃之五世祖。关于去卑于匈奴部族内之世系,并无明确的说法,有一说认为去卑是三国时代南匈奴单于於夫罗之次子,亦即刘豹之弟、汉赵立国者刘渊之叔父。刘勃勃称帝后,去卑被追谥为正皇帝。

其子刘诰升爰一作刘训兜272年(西晋武帝泰始八年),匈奴右贤王刘猛被部下所杀,后来右贤王(魏书作左贤王)刘去卑之子诰升爰即接管刘猛的部众。又,关于刘猛与刘去卑父子的关系,并无明确的说法,有一种看法是刘去卑生有刘猛、刘诰升爰二子,诰升爰是刘猛之弟。

309年,诰升爰去世,子刘乌路孤继立。后来刘勃勃称帝后,将诰升爰追谥为元皇帝。

刘乌路孤(?-341年),又作刘虎或刘武,十六国时期匈奴支系铁弗部首领,为前任首领刘诰升爰之子,胡夏建立者刘勃勃之曾祖父。309年(西晋怀帝永嘉三年、汉赵刘渊河瑞元年),诰升爰去世,乌路孤继立,自称其部落为“铁弗”,并归降汉赵。

乌路孤继位时,铁弗部原居今山西一带,310年,铁弗为刘琨所败后,始向西迁,进入朔方,汉赵帝刘渊此时封乌路孤为楼烦公,拜安北将军,丁零中郎将。318年,为东晋所册封之代王拓跋郁律所败,逃往塞外。

341年,乌路孤再攻击代国,复为代王拓跋什翼犍所败,不久去世,子刘务桓继立。后来刘勃勃称帝后,将乌路孤追谥为景皇帝。

刘务桓(?-356年),一作刘豹子,十六国时期匈奴支系铁弗部首领,为前任首领刘乌路孤之子,胡夏建立者刘勃勃之祖父。341年(东晋成帝咸康七年),乌路孤去世,务桓继立。

务桓继位后即遣使与代国求和,拓跋什翼犍将女儿嫁给他。又向后赵朝贡,后赵则任命务桓为平北将军、左贤王。

356年,务桓去世,其弟刘阏陋头继立。后来刘勃勃称帝后,将务桓追谥为宣皇帝。

刘阏陋头,一作刘阏头,生卒年不详,十六国时期匈奴支系铁弗部首领,为刘乌路孤之子,前任首领刘务桓之弟。356年(东晋永和十二年、前秦寿光二年),务桓去世,阏陋头继立。

阏陋头继位后,有背叛代国之意,然不久复受代国之逼,请求投降。358年,阏陋头因领导无方,部落多叛,遂率残部向东逃走,乘黄河结冰之际渡河,半渡而冰已融解,未渡之部众尽归其侄刘悉勿祈(魏书则载阏陋头系为悉勿祈所逐),阏陋头则逃亡至代,后不知所终。

刘悉勿祈(?-359年),十六国时期匈奴支系铁弗部首领,为刘务桓之子,前任首领刘阏陋头之侄。358年(东晋升平二年、前秦永兴二年),阏陋头因领导无方,于率残部向东逃走之际,部众散归悉勿祈(魏书则载系悉勿祈逐阏陋头自立)。

359年,悉勿祈去世,其弟刘卫辰杀悉勿祈之子,继立。

刘卫辰(?-391年),十六国时期匈奴支系铁弗部首领,刘务桓之子,前任首领刘悉勿祈之弟,胡夏建立者刘勃勃之父。359年(东晋升平三年、前秦永兴三年),悉勿祈去世,卫辰杀悉勿祈之子,自己继位。

卫辰继位后,依违于前秦及代国间,前秦天王苻坚以之为左贤王;而代王拓跋什翼犍则将女儿嫁给他,惟卫辰仍叛服无常。前秦建元元年(365年),卫辰败于前秦而被生擒,然而前秦仍封卫辰为夏阳公待之,让其统率原部落。此后数年,卫辰因屡败于代国,而受前秦保护。

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卫辰为代国所逼,向前秦求救。前秦乘此机会,一举灭代,并将代国分为东西二部,其中黄河以西之土地、部众归卫辰所属。卫辰虽不久再度因叛秦而为秦军所败,惟苻坚仍以卫辰为西单于,统率黄河以西诸民族。

前秦于肥水之战败后,国内分崩离析,卫辰久居朔方(即黄河以西之河套),兵强马壮,成为不少势力拉拢的对象。386年,后秦帝姚苌命卫辰为大将军、大单于、河西王、幽州牧;西燕帝慕容永命卫辰为大将军、朔州牧。

391年,卫辰派军攻击北魏,反为所败,卫辰于魏军追击途中为部下所杀,其宗族除幼子刘勃勃逃奔薛干部外,尽为魏军所诛。卫辰任铁弗部首领共计33年。后来勃勃建立胡夏,追谥卫辰为桓皇帝,庙号为太祖。

赫连勃勃(381年-425年),字屈孑,匈奴铁弗部人,原名刘勃勃,十六国时期胡夏国建立者。其父刘卫辰曾被前秦皇帝苻坚任为西单于,督摄河西诸部族。前秦瓦解后,(391年),铁弗部受到北魏的攻击,刘卫辰被杀,年幼的刘勃勃逃奔薛干部,薛干酋长把刘勃勃送给没弈干,没弈干就把女儿嫁给刘勃勃。勃勃受到姚兴的宠遇,任为安北将军、五原公,镇朔方(今陕西延安)。此后一直从属后秦。

后秦弘始九年(407年),刘勃勃杀没弈干,并吞其部众,自立为天王,大单于,国号夏,改年号龙升,定都统万城(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为政残暴嗜杀,狂妄自慢,关中人民受害极深。史书记载建造时,巡工发现墙面能用铁锥子刺入一寸,便把工匠处死,尸体也被注入墙内,因此,统万城的城墙坚硬如铁。

凤翔元年(413年),改姓赫连。凤翔六年(418年),乘东晋将领刘裕灭后秦急于南归之机,攻取长安,在灞上(今陕西蓝田县)称帝。不久回师,因统万宫殿完工而刻石于城南,歌功颂德。真兴七年(425年)死于帝位,谥号武烈皇帝,庙号世祖。

赫连昌(?-434年),一名折,字还国,十六国时期胡夏国君主,匈奴铁弗部人,赫连勃勃三子,赫连勃勃在位时被封太原公。

胡夏真兴六年(424年),赫连勃勃欲废太子赫连璝,改立酒泉公赫连伦,赫连璝发兵攻杀赫连伦,后赫连昌再袭杀赫连璝平乱,赫连勃勃遂以赫连昌为太子。真兴七年(425年)赫连勃勃去世,赫连昌继位,改元承光。

承光二年(426年),北魏大举攻夏,克长安。次年(427年),占领胡夏都城统万(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赫连昌逃往上邽(今甘肃天水)。承光四年(428年),北魏攻上邽,会战中赫连昌因马失前蹄坠地而被生擒。

赫连昌被俘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十分礼遇他,不仅使其住在西宫,更把皇妹嫁给他,并封会稽公。拓跋焘亦常命赫连昌随待在侧,打猎时二人有时亦单独并骑,赫连昌素有勇名,因此拓跋焘可说对赫连昌十分信任。北魏神麚三年(430年)又被封为秦王。

延和三年(434年),赫连昌叛魏西逃,途中被抓获格杀。

赫连定(?-432年),小字直獖,十六国时期胡夏国君主,匈奴铁弗部人,赫连勃勃五子,赫连昌之弟,赫连勃勃在位时被封平原公,镇守长安。

胡夏皇帝赫连昌承光二年(426年),北魏大举攻夏,赫连定与北魏军对峙于长安一带。次年(427年),胡夏都城统万(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陷落,赫连定逃往上邽(今甘肃天水)与赫连昌会合,被进封平原王。承光四年(428年),北魏攻上邽,赫连昌被擒,赫连定逃奔平凉(今甘肃平凉),即皇帝位,改年号胜光。

赫连定继位时胡夏已局促一隅,情势窘迫,不复当年,因此欲与正在北伐的南朝宋结盟,北魏得到消息后决定一举灭夏。胜光四年(431年),一路败退的赫连定无路可退,遂向西攻灭为北凉所逼情势更加窘迫的西秦。数月后欲再攻北凉,于半渡黄河时,被吐谷浑首领慕容慕璝派军袭击,赫连定被俘。次年(432年),赫连定被吐谷浑送往北魏,北魏将其处死。

历史评价

邓艾:“去卑功显前朝。”

王立宁 發表於 2025-5-23 07:28 | 顯示全部樓層
《铁弗部世系考略及去卑历史定位刍议》

铁弗匈奴世系向为北族史研究难点,去卑(约2世纪末-3世纪中叶)作为关键节点人物,其身份辨析涉及匈奴政权汉化进程与十六国权力建构。本文试从三重维度考辨:

一、世系源流辩证
《北史》与《新唐书》记载存在谱系矛盾,实则反映匈奴贵族双重认同建构。去卑作为羌渠单于幼弟(《北史》说)与刘进伯玄孙(《新唐书》说)的并存记载,恰证魏晋时期南匈奴上层"既标单于血统,又附汉室宗亲"的政治策略。考古发现如"汉匈奴右贤王"铜印(洛阳金村出土)与《晋书·北狄传》互证,建安年间右贤王确掌平阳五部监国权,与文献载去卑职能吻合。

二、政治军事作为
其建安元年(196)勤王事迹,《后汉书·献帝纪》与《三国志·董昭传》注引《献帝起居注》具载细节:率两千骑突破李傕封锁,采用"车阵外围,骑射游击"战术,此乃匈奴骑兵中原作战范式转变的重要案例。曹魏黄初年间"留单于而遣贤王"的特殊安排(《魏略》),实创少数民族"质子监护"制度先河,邓泰始年间请封其子显号雁门事,更见其家族影响力延续。

三、铁弗部族建构
去卑-诰升爰-刘虎三代(约220-341)完成三部转型:1)由南匈奴别部转为独立铁弗部;2)从山西并州向朔方地理转移;3)军事联盟转向政权建构。赫连勃勃追尊"正皇帝"非虚美,太原鲜卑奴部出土"大夏真兴"钱文与统万城遗址共同佐证其法统建构。特别需注意刘猛(272年卒)与诰升爰的兄弟关系说,平城时期墓志显示"独孤部刘氏"确有分封雁门、朔方两支系。

去卑研究价值在于揭示:匈奴汉化非直线进程,而呈"部落制-军功制-政权制"三阶段螺旋发展。其家族史恰是北族政治体从"边郡属国"到"独立王国"转型的微观标本,对理解十六国权力嬗变具范式意义。
向乞分 發表於 2025-6-13 10:58 | 顯示全部樓層
《铁弗部世系考略及去卑历史定位刍议》

关于铁弗部首领去卑的世系问题,历代史籍记载颇有抵牾。今据《北史》《魏书》《新唐书》等文献互证,试作考辨如下:

一、世系源流考异
《北史·破六韩常传》明确记载去卑为呼厨泉单于叔父,属南匈奴王族正统。然《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却将其谱系上溯至东汉沛献王刘辅,此说当为十六国时期匈奴刘氏为标榜正统性而作的谱牒附会。按《后汉书·南匈奴列传》所载,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呼厨泉单于入朝被留邺城时,曹操"使右贤王去卑监其国",此时去卑已具监国重权,其地位更符合《北史》所载王族身份。

二、护驾之功与政治抉择
建安元年(196年)长安之役,去卑率匈奴精骑与白波军合兵护卫汉献帝东归,此事见载于《三国志·董卓传》裴注引《献帝纪》。值得注意的是,其时南匈奴内部已分化为亲汉与自立两派,去卑选择助汉廷而非联合李傕等凉州军阀,反映其政治判断具有战略眼光。后曹操"分其众为五部"时,仍委去卑"监其五部国",足见曹魏对其倚重之深。

三、铁弗部族形成的关键节点
去卑之子诰升爰(272年继位)时期始见"铁弗"之称,《魏书·铁弗刘虎传》载"北人谓胡父鲜卑母为铁弗",揭示该部族实为匈奴与鲜卑的混血族群。至刘乌路孤(309年继位)时正式以"铁弗"为部号,标志着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此演变过程显示,去卑时代实为匈奴单于王权向部族联盟转型的过渡期。

四、追谥的政治意涵
赫连勃勃称帝后追尊去卑为"正皇帝",此举具有双重意义:既通过攀附南匈奴王族确立合法性,又借"正统"之名强化对朔方各族统治。然考《晋书·载记》,勃勃实际采用的是鲜卑式军事联盟制度,与去卑时代的匈奴传统政体已有本质区别。

结语:
去卑作为汉晋之际匈奴族的重要政治家,其历史作用体现在三个层面:在民族融合方面促成匈奴-鲜卑联姻;在政治转型中完成从单于王庭到部族监国的过渡;在文化认同上开启匈奴贵族华夏化的进程。后世铁弗部的发展轨迹,实肇基于去卑时代的政治抉择。(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