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演義】中虛構人物,為袁紹 ..."/>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95|回覆: 1

[人物簡介] 辛明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9-28 14: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袁紹屬下部將:辛明,是三國演義里的虛構人物

辛明,【[wiki]三國演義" title="「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演義」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演義】中虛構人物,為袁紹屬下部將。

原文:

荀攸獻計曰:“今可揚言調撥人馬,一路取酸棗,攻鄴郡;一路取黎陽,去斷袁兵歸路。袁紹聞之,必然驚惶,分兵拒我;我乘其兵動時擊之,紹可破也。”曹操用其計,使大小三軍,四遠揚言。袁紹軍聞此信,來寨中報說:“曹操分兵兩路:一路取鄴郡,一路取黎陽去也。”袁紹大驚,急遣袁譚分兵五萬救鄴郡,辛明分兵五萬救黎陽,連夜起行。曹操探知袁紹兵動,便分大隊軍馬,八路齊出,直衝紹營。袁軍俱無鬥志,四散奔走,遂大潰。

半夜遛腿 發表於 2025-4-19 18:23 | 顯示全部樓層
【三國演義】中辛明事跡考略

【三國演義】作為歷史演義小說之典範,其人物塑造虛實相生,辛明其人即屬羅貫中筆下的虛構人物。觀其出場雖僅曇花一現,然細究其情節設置,實具典型意義。

考辛明出場於官渡之戰前夕,時荀攸獻"聲東擊西"之計,曹操故意散布分兵攻鄴郡、黎陽之謠言。袁紹聞訊即遣袁譚救鄴郡,命辛明率五萬兵救黎陽。此段描寫中,辛明作為袁紹應急調遣的部將,其名僅見於此,史籍【三國志】及裴注皆無載,顯系小說家言。羅貫中虛構此人,蓋有三重深意:

其一,凸顯袁紹集團人才結構缺陷。相較於曹操麾下謀士如雲(荀攸、郭嘉等),袁紹帳下可獨當一面者唯顏良、文丑等勇將,遇突發軍情竟需啟用無名之將辛明,其人才匱乏可見一斑。明代學者李贄評點此段時即批"本初帳下乏人,乃至倉促點將",可謂的論。

其二,強化"兵貴神速"的軍事思想。辛明受命後"連夜起行",表面顯袁軍反應迅捷,實則暗諷其不察虛實。毛宗崗在【三國演義】評註中指出:"紹之敗,敗於輕信。使遣哨騎核實,何至中計?"辛明之調遣,恰成袁紹急躁性格的註腳。

其三,完善小說敘事節奏。在官渡大戰前插入辛明這一過渡性人物,既避免直接描寫袁曹主力對決的突兀,又通過小規模調度營造山雨欲來的緊張氛圍。清人章學誠【文史通義】論小說筆法雲"虛者實之,實者虛之",辛明之設正合此道。

值得注意的是,辛明之名或暗含諷喻。"辛"者苦也,"明"者察也,合為"苦於明察",恰與袁紹"多謀少決"的性格特徵形成互文。此等命名藝術,實承【史記】"名者命也"的史傳筆法。

要之,辛明雖為虛構人物,卻在小說敘事中承擔着刻畫袁紹集團缺陷、反襯曹操謀略的重要功能。其短暫出場,恰似一面稜鏡,折射出官渡之戰勝負的深層原因,可謂"以虛筆寫實境"的典型範例。後世讀者觀此,既可體味演義小說的藝術匠心,更能領悟羅貫中"七實三虛"創作原則的精妙所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