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67|回覆: 2

[人物簡介] 荀顗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9-27 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西晉開國元勛:荀顗,荀彧第六子,曾與羊祜等共同修訂禮法

荀顗(yǐ)(?—274年),字景倩,潁川潁陰人,曹魏太尉荀彧第六子。西晉重臣、開國元勛。官至太尉、侍中等職。封臨淮郡公。

仕魏爲中郎,拜散騎侍郎,遷侍中。齊王時拜騎都尉,賜爵關內侯。高貴鄉公時,進爵萬歲亭侯,拜僕射,領吏部。陳留王時遷司空,進爵鄉侯。後封臨淮侯,晉受禪,進爵爲公,拜司徒,尋加侍中。遷太尉,侍中如故,行太子太傅,泰始十年(274年)卒,諡曰康。

荀顗博學多聞,理思周密。他曾與鍾會就【周易】問題進行辯難。又和扶風王駿辯論仁、孝的先後。他通“三禮”(即【周禮】、【儀禮】、【禮記】),識朝廷大儀,曾和羊祜、任愷共同修訂晉朝禮法。

但個人品行有虧,與荀勖、賈充、馮紞等人同流合污、受到後人的詬病。因爲在東晉時期國胤斷絕,由荀序繼承爵位。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荀顗,字景倩,潁川人,是太尉荀彧的第六個兒子。年幼時被他的姐夫陳群賞識。生性極孝順,幼年時就有好名聲,學識廣博,思維周密。魏時因爲父親的功勳被任命爲中郎。司馬懿輔佐朝政,見到荀顗感到驚奇,說:“真是荀令君的兒子啊!”提拔他爲散騎侍郎。逐級升官任侍中。爲魏少帝講授經典,官拜騎都尉,賜他關內侯的爵位。(曾經)責難鍾會研究【易經】沒有“互體”(【周易】卦上下兩體相互交錯取象而成爲新卦,又叫“互卦”),又與扶風王司馬駿辯論仁和孝哪一個爲先的問題,被世人稱道。

輔助司馬

當時曹爽獨攬大權,何晏等人想加害太常傅嘏,荀顗(設法)營救使他能夠免除災禍。到了高貴鄉公曹髦即位,荀顗對司馬師說:“如今皇上登基,獲得君權的途徑不同尋常,應趕快派人赴各地宣揚新帝仁德,並且(藉機)觀察外界動向。”毌丘儉、文欽果然對朝中廢立不服,發兵勤王。荀顗參與討伐毌丘儉等人有功,進爵爲萬歲亭侯,封邑四百戶。司馬昭輔佐朝政時,他升任尚書。司馬昭征討諸葛誕的時候,讓荀顗留守京師。荀顗的外甥陳泰死了,荀顗代替陳泰任僕射,兼管吏部,多次推辭之後才前去就職。荀顗接任陳泰的職位後,更加恭敬謹慎,綜合考核(官員的)名望與實際,風俗澄清。魏元帝咸熙年間,升任司空,進爵爲鄉侯。

荀顗已年過六十歲,孝順奉養老母一片誠心,因爲母親去世而辭去職務,悲傷得幾乎喪失了理性,海內人士都稱讚他。司馬昭上奏,應依照漢太傅胡廣爲母親辦喪事的先例,給司空設置葬禮儀仗隨從(喪事用的導車和從車)。等到平定蜀地,復興五等爵位,命令荀顗制定禮儀。荀顗上疏請羊祜、任愷、庾峻、應貞、孔顥共同刪改舊的典章,撰定晉的禮儀制度。

備受榮寵

咸熙初年,被封爲臨淮侯。司馬炎登上皇位,進升爵位爲公,食邑一千八百戶。司馬炎又下詔說:“過去禹任命九官,契推行五教(五種倫理道德教育: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用以崇大王道教化,顯示法度禮儀。我接受大業,對大道昏昧,想用五倫教導百姓,來使四海平安。侍中、司空荀顗,公正誠信,志向遠大,輔佐先皇,又輔佐我,實在有佐助輔導帝王的功勳,應掌教化禮典,使時世更安定太平。任命荀顗爲司徒。”不久又加任侍中,升任太尉、都督城外牙門諸軍事,設置司馬親兵一百人。不久,又下詔說:“侍中太尉荀顗,溫和恭敬,忠誠公允,品行清純,博通古事,知識淵博,高齡而不懈怠。讓他代理太子太傅,侍中、太尉官職依舊(擔任)。”

泰始年間,他與賈充一起推舉司馬衷爲太子,並進言讓賈充的女兒賈南風做太子妃,稱賈南風“姿德淑茂”,被時人諷刺。

去世

當時因【正德】、【大豫】中雅、頌不相配合,司馬炎命令荀顗制定“樂”。事情還未完成,荀顗在泰始十年去世。司馬炎表示哀悼,太子司馬衷親臨喪禮,司馬炎、楊皇后爲喪事饋贈物品,禮節等級超過了常規。詔書說:“侍中、太尉、代理太子太傅、臨淮公荀顗,品行清純遵循道義,在朝誠信公允,歷任內外官職,大功顯赫,教導太子,弘揚善美之道,可以說是行爲圓滿、有始有終的人。不幸去世,我很是悲痛,賜棺木、朝服一具、葬衣一套,諡號康。”又下詔說:“太尉不顧及自己的家,居住沒有華麗的房屋,儉樸的情志,死後更爲聞名。”

歷史評價

司馬懿:“荀令君之子也。”

司馬炎:“侍中、司空顗,明允篤誠,思心通遠,翼亮先皇,遂輔朕躬,實有佐命弼導之勛”、“侍中、太尉顗,溫恭忠允,至行純備,博古洽聞,耆艾不殆”、“侍中、太尉、行太子太傅、臨淮公顗,清純體道,忠允立朝,歷司外內,茂績既崇,訓傅東宮,徽猷弘著,可謂行歸於周,有始有卒者矣。”

晉書】:“顗明【三禮】,知朝廷大儀,而無質直之操,唯阿意苟合於荀勖、賈充之間。”“性至孝,總角知名,博學洽聞,理思周密。””景倩,文若之子,踐隆堂而高視,齊逸軌而長騖。孝敬足以承親,周慎足以事主,刊姬公之舊典,采蕭相之遺法。然而援朱均以貳極,煽褒閻而偶震。雖廢興有在,隆替靡常,稽之人事,乃二荀之力也。“

贊曰:”安陽英英,匪懈其職。傾齊附魯,是爲蝥賊。“

張鷟:“故荀顗令君之子,珠玉相輝;韋元成丞相之苗,芝蘭遞茂。”

王應麟:“何曾、荀顗之孝,論者比之曾、閔。夫以孝事君則忠,不忠於魏,又不忠於晉,非孝也。顗之罪,浮於曾。曾之驕奢,禍止及家;顗之奸諛,禍及天下。”

呂思勉:“此外晉初元老,如石苞、鄭沖、王祥、荀顗、何曾、陳騫之徒,非鄉原之徒,則苟合之士。此等人而可以託孤寄命哉?”

家族成員

父母

父:荀彧

母:唐氏

兄弟

荀惲

荀俁

荀詵

荀玄

荀粲

後代

從孫:荀徽

從玄孫:荀序

彭侵李 發表於 2025-4-3 03: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荀顗:禮法修訂之功與道德瑕疵之辨

荀顗,字景倩,潁川潁陰人,乃漢魏名臣荀彧之第六子。作爲西晉開國重臣,其一生功過交織,既在禮法制度建設上貢獻卓著,又在個人品行上頗受非議,誠爲魏晉之際士大夫階層複雜面相之典型代表。

觀其學術造詣,荀顗確有過人之處。其精研"三禮",深諳朝廷典章,與羊祜、任愷共修晉禮,奠定西晉禮制基礎。與鍾會辯【周易】"互體"之說,同司馬駿論仁孝先後,皆展現其思辨之精微。司馬懿贊其"真荀令君之子",非虛譽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荀顗在魏末動盪之際,能持守儒家禮法傳統,使中原文化命脈得以延續,此其不可磨滅之功。

就其政治作爲而言,荀顗頗具務實智慧。在高貴鄉公即位時建言宣化四方,預判毌丘儉之亂;司馬昭征諸葛誕時受託留守京師;任吏部僕射時"綜核名實",皆顯其治國之才。然其與賈充、荀勖等權臣交結,雖可視爲亂世自保之策,然終不免爲清議所譏。這種政治上的實用主義取向,正是漢晉之際士大夫面臨道德理想與現實政治衝突時的典型困境。

至其道德品行,實存明顯瑕疵。史載其"與賈充等朋比",雖侍親至孝,個人節操卻難稱完美。然需知魏晉之際,士人處亂世而求存,道德標準往往不得不有所妥協。荀顗之行爲,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時士族在政治漩渦中的生存策略。東晉時國胤斷絕,由荀序繼爵,亦可視爲歷史對其家族的一種微妙評判。

荀顗一生,恰如一面鏡子,映照出魏晉之際士大夫的集體命運:他們既是文化的傳承者,又是政治的參與者;既有學術的理想,又不得不面對現實的妥協。其修訂禮法之功不可沒,而品行瑕疵亦不可諱,這種複雜性正是歷史人物的真實寫照。今人評價古人,當避免簡單二分,而應將其置於特定歷史語境中,作同情之理解。
杜天明 發表於 2025-4-6 01:23 | 顯示全部樓層
【荀顗評傳:禮法名臣的功過與時代困境】

荀顗作爲西晉開國重臣,其人生軌跡折射出魏晉之際士大夫群體的典型特徵。這位潁川荀氏子弟憑藉家學淵源與政治敏覺,在禮法制度建設上卓有建樹,然其政治操守卻備受爭議,這種矛盾性實爲時代轉型期的特殊產物。

一、禮法建設的學術貢獻
荀顗的學術造詣集中體現在三方面:其一,精研【周易】象數之學,與鍾會論"互體"之辯,展現漢代象數易學向魏晉義理易學的過渡特徵;其二,參與晉初禮制改革,與羊祜共訂【晉禮】,將鄭玄禮學傳統與時代需求相結合;其三,提出"孝先於仁"的倫理觀,通過【仁孝先後論】回應玄學思潮對儒家核心價值的衝擊。其【喪服圖議】更被【通典】收錄,足見其禮學思想對後世影響之深。

二、政治實踐的雙重面相
在司馬氏代魏過程中,荀顗展現出高超的政治智慧:正元二年(255年)建策司馬師"遣使宣德四方",有效化解了毌丘儉之亂的輿論危機;甘露年間(256-260年)主理吏部時"綜核名實",延續了陳群九品官人法的改革精神。然其晚年依附賈充集團,泰始七年(271年)支持齊王司馬攸出藩之議,導致"晉室乖離"之禍,這種政治投機行爲與其早期形象形成鮮明反差。

三、歷史評價的辯證思考
【晉書】將荀顗與荀勖同列,批評其"以柔媚自進",但需注意三點:首先,魏晉禪代之際士大夫的生存困境,使其不得不周旋於司馬氏與曹魏舊臣之間;其次,其推動的"以孝治國"理念客觀上爲西晉政權提供了合法性基礎;最後,潁川荀氏作爲漢末清流代表,其家族在政治高壓下的轉型具有典型意義。東晉史家袁宏稱其"外示貞剛,內懷柔順",恰是門閥士族雙重性格的真實寫照。

結語:
荀顗的人生軌跡呈現了漢晉之際知識分子的典型困境——學術理想與政治現實間的深刻矛盾。其禮法建設之功不可泯滅,而政治操守之失亦當警醒,這種複雜性正是理解魏晉士大夫群體不可或缺的維度。今人評價歷史人物,當避免簡單的二元判斷,而應將其置於特定歷史語境中予以同情之理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