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65|回覆: 2

[人物簡介] 祖郎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9-27 13: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東漢山賊頭領:祖郎,後被吳景、孫策等人打敗,投降於孫策

祖郎,生卒年不詳,丹陽郡人。東漢末年在涇縣一帶活動的山賊。漢末涇縣一帶山賊勢力的頭領。受袁術鼓動,率兵與孫策屢次交鋒,互有勝敗。後孫策與吳景、呂范等人合力與之交戰,大破之,祖郎投降孫策。

相關史料

(【[wiki]三國志·吳書·孫討逆傳" title="「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志·吳書·孫討逆傳」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三國" title="「[wiki]三國」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國志·吳書·孫討逆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

策遂詣丹楊依舅,得數百人,而為涇縣大帥祖郎所襲,幾至危殆。

(【三國志·吳書·程普傳】)

策嘗攻祖郎,大為所圍,普與一騎共蔽捍策,驅馬疾呼,以矛突賊,賊披,策因隨出。

(【三國志·吳書·孫討逆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

行到錢塘,瑀陰圖襲策,遣都尉萬演等密渡江,使持印傳三十餘紐與賊丹楊、宣城、涇、陵陽、始安、黟、歙諸險縣大帥祖郎、焦已及吳郡烏程嚴白虎等,使為內應,伺策軍發,欲攻取諸郡。

(【三國志·吳書·呂范傳】)

又從攻祖郎於陵陽,太史慈於勇裏。七縣平定,拜征虜中郎將,征江夏,還平鄱陽。

(【三國志·吳書·孫輔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

策既平定江東,逐袁胤。袁術深怨策,乃陰遣間使齎印綬與丹楊宗帥陵陽祖郎等,使激動山越,大合眾,圖共攻策。策自率將士討郎,生獲之。策謂郎曰:“爾昔襲擊孤,斫孤馬鞍,今創軍立事,除棄宿恨,惟取能用,與天下通耳。非但汝,汝莫恐怖。”郎叩頭謝罪。即破械,賜衣服,署門下賊曹。及軍還,郎與太史慈俱在前導軍,人以為榮。

演義傳記

涇縣大帥。孫策在袁術的授意下,領軍與之交戰,大破之。

附:演義原文(第十五回)

原來孫策自父喪之後,退居江南,禮賢下士;後因陶謙與策母舅丹陽太守吳景不和,策乃移母並家屬居於曲阿,自己卻投袁術。術甚愛之,常嘆曰:“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因使為懷義校尉,引兵攻涇縣大帥祖郎得勝。

宋頁 發表於 2025-5-7 13: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祖郎歸附孫策之歷史意義與江東經略】

祖郎其人,雖史傳簡略,然觀其事跡,實為漢末丹陽豪帥之典型。其興於涇縣山澤之間,聚眾自保,既受袁術印綬之誘,復得劉繇陰結之援,遂成孫氏經略江東之勁敵。細考【江表傳】所載,祖郎與孫策之交鋒,實蘊含三層深意:

其一,地理戰略之要衝。丹陽郡"山出銅鐵,自鑄甲兵"(【後漢書·郡國志】),涇縣更處吳會西屏。祖郎盤踞此地,既可阻斷長江水道,又能威脅秣陵後方。孫策初依舅氏吳景時,"為涇縣大帥祖郎所襲,幾至危殆"(裴注引【江表傳】),足見其勢力之盛。程普"以矛突賊"救主之事,恰證丹陽山越戰力之強。

其二,政治博弈之關鍵。袁術兩度遣使聯絡祖郎,授以印綬三十餘紐(【江表傳】),非獨欲制孫策,更在構建反孫聯盟。考【呂范傳】"七縣平定"之語,可知祖郎實為丹陽、宣城諸縣豪帥共主。其最終降附,標誌着江東本土勢力對孫氏統治的承認。

其三,用人政策之轉折。孫策生擒祖郎後的處置極具深意:"破械賜衣,署門下賊曹"(【江表傳】)。此非單純寬宥,實為"以越制越"之策。觀其令祖郎與太史慈"俱在前導軍",既消弭山越敵意,又彰顯用人不疑之度。陳壽特筆"人以為榮",正揭示孫氏政權從武力征服轉向文化認同的進程。

至若【演義】所述,雖簡略其事,然"禮賢下士"四字,恰與史載孫策"美姿顏,好笑語"(【吳書·孫討逆傳】)相合。祖郎之降,非獨一將之歸附,實乃孫氏集團整合江東豪族、山越勢力之縮影。後世史家論孫吳基業,當於此等細微處見其經營之苦心焉。
郭奉孝 發表於 2025-7-18 09: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祖郎歸附孫策之歷史意義與江東經略】

祖郎之事,見於【三國志】裴注所引【江表傳】者凡三見,其身份由"涇縣大帥"至"門下賊曹"之變,實為觀察孫策經略江東策略之重要案例。今據史傳文獻,試析其要義。

一、祖郎勢力之地理特質
丹陽郡涇縣地處皖南丘陵,"陵陽、始安、黟、歙諸險縣"(【江表傳】)皆屬山越聚居區。祖郎能統合諸縣山帥,足見其熟悉山地作戰,此正彌補孫策初期以淮泗舊部為主的軍事短板。程普傳載"大為所圍"之役,恰證山越武裝在山地戰中的優勢。

二、孫策的懷柔策略演進
【江表傳】詳載孫策生擒祖郎後的對話,其"除棄宿恨,惟取能用"之語,與【孫子兵法·九地篇】"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的用人哲學暗合。值得注意的是,祖郎歸附後與太史慈"俱在前導軍",這種儀式性安排,正是【吳子·勵士】"發號布令而人樂聞"的實踐。

三、軍事整合的政治意義
袁術兩次遣使聯絡祖郎(【江表傳】),反映當時江東勢力角逐的複雜性。孫策通過收編山越武裝,既切斷袁術干預通道,又實現【六韜·文韜】所謂"因其所喜以順其志"的地方治理。呂范傳載"七縣平定"後即拜中郎將,可見祖郎部眾的歸附加速了丹陽郡的綏靖進程。

要而論之,祖郎事件非單純軍事降服,實為孫氏集團實施"以越制越"戰略的關鍵轉折。陳壽在【三國志·吳書】中特筆記述祖郎"叩頭謝罪"而獲重用的細節,恰與【周易·解卦】"赦過宥罪"的治術相通。後世史家論孫策能"攬英雄之才"(【三國志】評語),觀此可知其用人不拘一格之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