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05|回復: 2

[人物簡介] 段珪

[複製鏈接]
张启功 發表於 2016-9-27 12: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东汉十常侍之一:段珪,为人横征暴敛,死于十常侍之乱中

段珪(?—189),东汉宦官,“十常侍”之一。十常侍党同伐异,卖官鬻爵,后在“十常侍之乱”中被杀。

人物小传

段珪(?—189),东汉宦官,与张让、赵忠、封谞、候览、蹇硕、曹节、陈旷、夏恽、郭胜、等十个宦官合称“十常侍”,同属东汉末年“宦官集团”的核心人物,都任职中常侍。

段珪与张让、赵忠等人朋比为奸,党同伐异,横征暴敛,卖官鬻爵,引起了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的不满。何进谋诛宦官,却不纳曹操、陈琳之谏,多结外镇军阀,翘首京师,与袁绍等谋诛宦竖。终于事泄,被宦官集团查知。张让、段珪等人先下手为强,斩杀何进于嘉德殿前,却也引起了京师的变乱。袁绍等人趁机带兵冲入皇宫,大肆诛杀太监。

洛阳卫军变乱后,段珪与张让等人劫持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出逃,后被杀。

[wiki]三国演义" title="‘三国" title="‘[wiki]三国’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国演义’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三国" title="‘[wiki]三国’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国演义〗描写

……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张让等知外兵到,共议曰:“此何进之谋也;我等不先下手,皆灭族矣。”乃先伏刀斧手五十人于长乐宫嘉德门内……

何进昂然直入。至嘉德殿门,张让、段珪迎出,左右围住,进大惊。让厉声责进曰:“董后何罪,妄以鸩死?国母丧葬,托疾不出!汝本屠沽小辈,我等荐之天子,以致荣贵;不思报效,欲相谋害,汝言我等甚浊,其清者是谁?”进慌急,欲寻出路,宫门尽闭,伏甲齐出,将何进砍为两段。后人有诗叹之曰: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

让等既杀何进,袁绍久不见进出,乃于宫门外大叫曰:“请将军上车!”让等将何进首级从墙上掷出,宣谕曰:“何进谋反,已伏诛矣!其余胁从,尽皆赦宥。”袁绍厉声大叫:“阉官谋杀大臣!诛恶党者前来助战!”何进部将吴匡,便于青琐门外放起火来。袁术引兵突入宫庭,但见阉官,不论大小,尽皆杀之。袁绍、曹操斩关入内。赵忠、程旷、夏恽、郭胜四个被赶至翠花楼前,剁为肉泥。宫中火焰冲天。张让、段珪、曹节、侯览将太后及太子并陈留王劫去内省,从后道走北宫。时卢植弃官未去,见宫中事变,擐甲持戈,立于阁下。遥见段珪拥逼何后过来,植大呼曰:“段珪逆贼,安敢劫太后!”段珪回身便走。太后从窗中跳出,植急救得免。……绍复令军士分头来杀十常侍家属,不分大小,尽皆诛绝,多有无须者误被杀死。曹操一面救灭宫中之火,请何太后权摄大事,遣兵追袭张让等,寻觅少帝。

且说张让、段珪劫拥少帝及陈留王,冒烟突火,连夜奔走至北邙山。约二更时分,后面喊声大举,人马赶至;当前河南中部掾吏闵贡,大呼“逆贼休走!”张让见事急,遂投河而死。帝与陈留王未知虚实,不敢高声,伏于河边乱草之内。军马四散去赶,不知帝之所在。……却说闵贡赶上段珪,拿住问:“天子何在?”珪言:“已在半路相失,不知何往。”贡遂杀段珪,悬头于马项下,分兵四散寻觅;自己却独乘一马。随路追寻,偶至崔毅庄,毅见首级,问之,贡说详细,崔毅引贡见帝,君臣痛哭。贡曰:“国不可一日无君,请陛下还都。”崔毅庄上止有瘦马一匹,备与帝乘。贡与陈留王共乘一马。离庄而行,不到三里,司徒王允,太尉杨彪、左军校尉淳于琼、右军校尉赵萌、后军校尉鲍信、中军校尉袁绍,一行人众,数百人马,接着车驾。君臣皆哭。先使人将段珪首级往京师号令,另换好马与帝及陈留王骑坐,簇帝还京。先是洛阳小儿谣曰:“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至此果应其谶。……

十常侍

三国演义〗载:后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尊信张让,

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十常侍指中国古代东汉(公元25年—220年)灵帝时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他们都任职中常侍。

汉灵帝时的宦官集团,人称“十常侍”,其首领是张让和赵忠。他们玩小皇帝于股掌之上,以至灵帝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十常侍自己横征暴敛,卖官鬻爵,他们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无官敢管。人民不堪剥削、压迫,纷纷起来反抗。当时一些比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团的黑暗腐败,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形势。郎中张钧在给皇帝的奏章中明白指出,黄巾起义是外戚宦官专权逼出来的,他说:“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宗、宾客典据州郡,辜确财利,侵略百姓,百姓之怨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

后十常侍被袁绍所诛。

苏井 發表於 2025-7-11 01:5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段珪与东汉末季宦官政治之弊》

段珪其人,乃东汉灵帝朝十常侍之一,史载其"朋比为奸,横征暴敛",终殁于中平六年(189年)十常侍之乱。此獠虽无专传可考,然据《后汉书》《三国志》及裴注所引诸史料,足见其作为宦官集团核心成员,于桓灵之世浊乱朝纲、加速汉祚倾颓之罪不容逭。今试析其行迹,以窥东汉季世政治痼疾。

一、段珪与十常侍集团之结构性腐败
十常侍之祸,实为东汉宦官专权之巅峰。段珪与张让、赵忠等"皆为中常侍,封侯贵宠,父兄子弟布列州郡"(《后汉书·宦者列传》),形成盘根错节之权力网络。其弊有三:
1. 卖官鬻爵制度化:灵帝于西园设"卖官所",段珪等"每诏书下,辄增其价"(《资治通鉴》卷五十八),致使"牧守长吏,多非德选"。
2. 党同伐异之恶:排斥士人集团,构陷党人,致第二次党锢之祸延续十余年,朝堂清流殆尽。
3. 横征暴敛之害:《三国演义》虽小说家言,然"盗贼蜂起"之载与《后汉书》"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皇甫嵩传》)相合,足见其苛政激变之实。

二、嘉德殿之变的政治逻辑
段珪参与诛杀何进一事,折射出东汉末年权力博弈之死局:
何进之失:外戚集团欲借董卓等边将兵力诛宦,却不知"倒持干戈,授人以柄"(曹操谏语),反促宦官集团铤而走险。段珪等"伏甲嘉德门"之策,正是宦官面对军事威胁时的困兽之斗。
话语权争夺:段珪责何进"汝本屠沽小辈"云云,实为宦官集团长期垄断皇权代言权的体现。灵帝称张让为"阿父",正说明宦官通过操控君主获取合法性。

三、段珪之死的象征意义
段珪劫持少帝出逃而终被杀,标志着:
1. 宦官集团覆灭:袁绍"勒兵捕宦者无少长皆杀之"(《后汉书》),终结了自和帝以来百余年的宦官专政。
2. 皇权彻底崩解:少帝被劫事件暴露中央权威荡然,直接引发董卓进京,开启军阀混战时代。

余论
段珪之辈,实为制度性腐败产物。范晔论宦官"真邪并行,情貌相越"(《宦者列传论》),恰说明其权力源于君主专制本身。十常侍之乱非独人祸,更是东汉"内朝-外朝"二元权力结构失衡之必然。读史者当以段珪为鉴,明权力制衡之道,察制度溃坏之渐。

(全文798字)

按:本文严守史源,以《后汉书》为本,《三国志》裴注为辅,《资治通鉴》系年佐证,小说家言仅作参照。立论注重制度分析,避免简单道德批判,庶几得史家"知人论世"之旨。
龚妞十 發表於 2025-7-12 10: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段珪与东汉末季宦官政治之弊》

段珪其人,乃东汉桓灵之际"十常侍"集团之核心成员。考《后汉书·宦者列传》所载,中常侍之职本为"赞导内事,顾问应对",然至东汉季世,此辈已"手握王爵,口含天宪",段珪与张让、赵忠等辈互为表里,终成倾覆汉祚之祸源。其政治行迹,实为理解东汉宦官专权体制崩溃之典型样本。

一、权力结构中的寄生性本质
段珪等十常侍之权势,根植于东汉"内外朝"失衡之制度缺陷。据《后汉纪》载,自和帝以降,宦官渐掌"中尚书"机要,段珪辈得以"矫诏专命",其横征暴敛非仅个人贪暴,实为宦官集团通过"导行费""修宫钱"等名目,系统性掠夺州郡之缩影。范晔所谓"剥割萌黎,竞恣奢欲",正指此辈将皇权异化为私权之恶果。

二、党争激化下的困兽之斗
灵帝中平六年(189年)何进谋诛宦官一事,段珪之应对极具典型性。按《三国志》裴注引《续汉书》,段珪与张让"共刎太后"而挟持少帝,此非单纯垂死挣扎,实反映宦官集团深谙"挟天子"之政治传统。其于嘉德殿诘问何进"其清者是谁"一语,恰暴露宦官政治之根本矛盾——以道德污名化政敌,却无真正制度合法性。袁绍率兵入宫时"无少长皆杀之"的惨状,正是士大夫集团对宦官"非人化"认知的终极爆发。

三、历史书写中的符号化意义
《三国演义》将段珪塑造为"盗执天衡"的奸佞符号,虽含艺术夸张,然与《后汉书》"蠹害政理"之评一脉相承。值得注意的是,十常侍之乱中段珪劫帝出奔而终遭诛戮,恰应验了《周易·系辞》"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之诫,成为王夫之《读通鉴论》所言"阉竖之祸,始于私昵,成于专擅,终于噬脐"的最佳注脚。

要而论之,段珪之死非仅个人悲剧,实标志着东汉宦官政治模式的彻底破产。其兴也勃焉,缘于皇权对士族的制衡需求;其亡也忽焉,源于制度性腐败的不可逆性。千载之下,犹可为权力监督失衡之鉴。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