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83|回復: 2

[人物簡介] 王象

[複製鏈接]
张启功 發表於 2016-9-27 18: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曹魏官吏:王象,字羲伯,为人和厚,在史上留有〖荐杨俊

王象(?—222),字羲伯,河内(今河南武陟西南)人。少孤,为人仆隶。牧羊时因私读书而被主人箠楚。杨俊见而嘉其才质,即为王象赎身,并聘娶安家。汉建安(196—222)中,为魏太子曹丕所礼遇,王粲、陈琳等人亡后,后起之秀唯象才高。丕为帝,拜象散骑侍郎,迁为常侍,封列侯。曾受诏以秘书监撰〖皇览〗。象为人和厚,文采温雅,于是京师归美,称这儒宗。其文集一卷已佚,存文〖荐杨俊〗一篇。

传略

王象,字羲伯,河内郡(今河南武陟)人。生卒年不详。

少孤贫,为人牧羊而读书不辍,文采温雅。魏国建立之后出任散骑侍郎,升任常侍、秘书监,封列侯。

魏略曰:王象字羲伯。既为俊所知拔,果有才志。建安中,与同郡荀纬等俱为魏太子所礼待。及王粲、陈琳、阮瑀、路粹等亡后,新出之中,惟象才最高。魏有天下,拜象散骑侍郎,迁为常侍,封列侯。受诏撰皇览,使象领秘书监。象从延康元年始撰集,数岁成,藏于秘府,合四十馀部,部有数十篇,通合八百馀万字。象既性器和厚,又文采温雅,用是京师归美,称为儒宗。车驾南巡,未到宛,有诏百官不得干豫郡县。及车驾到,而宛令不解诏旨,闭巿门。帝闻之,忿然曰:“吾是寇邪?”乃收宛令及太守杨俊。诏问尚书:“汉明帝杀几二千石?”时象见诏文,知俊必不免。乃当帝前叩头,流血竟面,请俊减死一等。不答,欲释入禁中。象引帝衣,帝顾谓象曰:“我知杨俊与卿本末耳。今听卿,是无我也。卿宁无俊邪?无我邪?”象以帝言切,乃缩手。帝遂入,决俊法,然后乃出。象自恨不能济俊,遂发病死。

藏书

三国魏目录学家、藏书家。字羲伯。散骑常侍领秘书监,撰〖皇览·傅畅晋诸公赞〗,黄初元年(220),魏文帝曹丕命秘书监王象等著名学者,以三阁藏书为依据,将儒家经典著作按照内容重新分类,编成我国第一部类书〖皇览〗。全书有40余部,计800余万字,辑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开创了利用国家藏书编撰百科全书类的文献总纂的先河,为“千古类书之权舆”。

南桥净士 發表於 2025-7-3 23: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王象之儒行与曹魏文治之关系》

王羲伯者,河内儒士,曹魏文苑之翘楚也。观其生平,可窥汉魏之际寒门士子进身之途,更可考见文帝黄初年间文治之要义。象少时牧羊读书而受箠楚,其勤学之志,可比匡衡凿壁、车胤囊萤。杨俊之识拔,非独救一仆隶,实为曹魏储才也。

《魏略》载象"性器和厚,文采温雅",此八字实为汉末儒者典型。建安七子凋零后,象以"才最高"继其文脉,足证其文采非止辞章之丽,更得《诗》《书》之髓。其领撰《皇览》,合八百余万言,开类书编纂之先河,此举非徒文献整理,实有"整齐百家杂语"之深意。昔刘向校书天禄,今王象总纂秘阁,皆王朝文治之标志也。

至若"荐杨俊"一事,尤见儒者风骨。当文帝盛怒收俊时,象"叩头流血竟面",虽终不能改帝意,然其"引帝衣"之谏,凛然有古大臣犯颜直谏之风。范晔《后汉书》论党锢诸贤"蹈仁义而弗悔",象之行为,正与此同契。其以不能救俊发病卒,非独报知己之恩,实儒家"士为知己者死"之节义体现。

考象之仕履,自散骑侍郎至秘书监,皆清要之职。曹丕置散骑常侍"掌规谏",设秘书监"典艺文",其重用象也,非仅重其才,亦欲树寒门进取之典范。然"儒宗"之誉与"引衣"之谏,终见魏文"文章经国"理想与帝王专权之矛盾。象之死,不惟个人悲剧,亦预示正始以后名教与自然之争端。

《隋书·经籍志》载象文集一卷已佚,今唯存《荐杨俊》残篇。然观其一生,牧羊儿至列侯,布衣而登秘阁,终以死谏全节,可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者矣。昔人论汉魏人物每重事功而轻文德,若王象者,文质彬彬,尽瘁事国,岂非《论语》所谓"文之以礼乐"之君子欤?

(全文798字)
chocoba 發表於 2025-7-24 08: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王象之儒行与曹魏文治之关系》

王羲伯者,河内儒士,曹魏文臣之典范也。观其生平,可谓"贫贱不能移"之典型。《魏略》载其牧羊读书而遭箠楚之事,恰与《汉书·倪宽传》"带经而锄"互为映照,可见汉魏之际寒门士子向学之艰。杨俊之识拔,非独救一人,实开曹魏"唯才是举"政风之先声。

建安文坛凋零之际,王象以"文采温雅"为太子丕所重,此非偶然。考曹丕《典论·论文》称"文章经国之大业",而象领修《皇览》八百余万言,实开类书编纂之先河。其书虽佚,然《初学记》《艺文类聚》之体例,皆可溯源于此。昔郑默制《中经》,荀勖著《新簿》,皆未若《皇览》之集文献大成,此王象于目录学之功不可没也。

至若"荐杨俊"一事,尤见儒者风骨。当文帝盛怒收俊时,象"叩头流血竟面",此非徒报知遇之恩,实践《论语》"以德报德"之训。文帝"无我邪"之诘,恰暴露帝王权术与士人气节之冲突。范晔《后汉书》论党锢之祸云"天下善士,皆罹其灾",王象之死,可谓曹魏"名士少有全者"之预兆。

然细绎史文,象之"性器和厚"与陈群之"清流雅望"、王朗之"弘雅诤谏",共构曹魏文治之三重维度。其领秘书监时整理图籍,使建安七子遗文得传,功在文脉。刘勰《文心雕龙》云"魏晋浅而绮",而象之"温雅",恰为乱世中难得之正声。

要之,王象生平可析为三重意义:于个人体现"士志于道"的儒者精神,于学术开创类书编纂之新体例,于政治展现士权与君权之微妙平衡。其悲剧结局,实为汉晋之际知识分子命运之缩影,较之嵇康、陆机辈,可谓"岁寒松柏"之先凋者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