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21|回复: 0

[成语典故] 杞人忧天

[复制链接]
顺天道化 发表于 2016-9-16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杞人忧天》涵义

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杞人忧天》出处

《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人忧天》辨析

《杞人忧天》读音:qǐ rén yōu tiān

《杞人忧天》近义词:庸人自扰、杞人之忧、伯虑愁眠

《杞人忧天》反义词:高枕无忧、乐天安命、若无其事

《杞人忧天》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杞人忧天》造句

1、不要杞人忧天。烦恼并不会减少明天的负担,却会失去今天的快乐。

2、只要充分作好准备,就不怕敌人的突然袭击,何必杞人忧天

3、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

4、他总是担心小李因路太远不能及时赶来,真是杞人忧天

5、对于他的事,你不要杞人忧天,这是没有用的。

6、不要忧虑太阳会不发光,你杞人忧天了。

7、剩男剩女回家过年已成难题,希望父母们不要杞人忧天

8、生活是美好的,不能因为一些小小的失败而整天杞人忧天

9、由于忧虑到孩子的幸福,很多母亲经常会杞人忧天

10、我们做事要认真分析可能的出现困难,既不要杞人忧天,又不要粗心大意。

《杞人忧天》成语典故: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杞人忧天文言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白话文》: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杞人忧天》成语接龙:

杞人忧天→天壤王郎→郎才女姿→姿意妄为→为民请命→命在旦夕→夕阳西下→下车作威→威刑肃物→物以群分→分花约柳→柳陌花街→街谈巷议→议论风发→发擿奸伏→伏低做小→小己得失→失魂落魄→魄散魂消→消息盈冲→冲口而出→出处进退→退步抽身→身操井臼→臼灶生蛙→蛙鸣狗吠→吠影吠声→声色狗马→马中关五→五湖四海→海内无双→双柑斗酒→酒绿灯红→红男绿女→女貌郎才→才高识远→远走高飞→飞禽走兽→兽聚鸟散→散马休牛→牛刀割鸡→鸡肤鹤发→发政施仁→仁同一视→视丹如绿→绿鬓红颜→颜面扫地→地狱变相→相因相生→生花妙语→语妙天下→下陵上替→替天行道→道远知骥→骥服盐车→车尘马足→足足有余→余音缭绕→绕梁三日→日异月更→更名改姓→姓甚名谁→谁是谁非→非池中物→物腐虫生→生死苦海→海楛石烂→烂漫天真→真心实意→意气风发→发人深思→思贤如渴→渴者易饮→饮水栖衡→衡短论长→长安道上→上楼去梯→梯山栈谷→谷父蚕母→母以子贵

《杞人忧天》历史典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寓意、道理:

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q985065752 发表于 2025-7-31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杞人忧天》义理发微

"杞人忧天"典出《列子·天瑞》,其表层叙事虽言杞人无端忧惧之态,然细究其理,实蕴三重哲学深意。一者,此典揭示了人类认知的有限性。杞人所忧"天地崩坠"之事,恰如《周易·系辞》所言"形而上者谓之道",超越经验世界的终极追问本非人力所能穷尽。列子借荒诞叙事,实则暗喻世人常以管窥天,徒增无谓之扰。

二者,此典暗含道家"安时处顺"的处世智慧。《庄子·养生主》云"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正与"废寝食者"形成鲜明对照。郭象注《庄子》时特别强调"物各安其分",杞人之谬,正在于以有限之智度量无穷之天,恰如《淮南子》所讥"察于毫末者,不见天地之大"。

三者,此典折射出先秦时期宇宙观的演进。考《周髀算经》所载盖天说,古人确有"天似盖笠"的具象认知。杞人之忧,实为原始宇宙观在个体心理的投射。至汉代张衡制浑天仪,方知"天体圆如弹丸",可见杞人之虑虽谬,却暗合人类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今人用此成语,多取其"过分忧虑"之贬义,然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别有洞见:"杞人之忧,正是人类超越性思维之萌芽。"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所谓"终极关怀",与杞人之虑实有相通之处。故《文心雕龙》"夸饰有度"之诫,于此可得新解:非谓不当忧天,而当忧之有道。

至若"忧彼之所忧"的深层叙事,更展现中国哲学"共情"传统。《孟子》言"恻隐之心",王阳明说"一体之仁",皆可在此找到思想原型。清儒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特别指出:"凡有血气心知,各怀其忧。"杞人故事之所以流传千载,正因其触及人类普遍的精神困境。

当代社会信息爆炸,"忧天"之态以新形式呈现:或惧人工智能失控,或忧生态浩劫。然《易经》"乐天知命"之训,《中庸》"素位而行"之教,仍是破解现代焦虑的不二法门。读懂杞人,实为读懂人类永恒的认知困境与超越渴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