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26|回復: 0

[成语典故] 广寒仙子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6-9-11 13: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广寒仙子〗相关人物

嫦娥,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人物。〖山海经〗中古天帝——帝俊的女儿、后羿之妻,其美貌非凡,本称姮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忌讳而改称嫦娥,又作常娥。

〖广寒仙子〗涵义

广寒:即广寒宫,传说中月亮上的仙宫。广寒宫里的仙子——嫦娥。

〖广寒仙子〗出处

元·高明〖琵琶记·伯喈牛小姐赏月〗:“环珮湿,似月下归来飞琼。那更,香鬓云鬟,清辉玉臂,广寒仙子也堪并。”

〖广寒仙子〗辨析

〖广寒仙子〗读音:guǎng hán xiān zǐ

〖广寒仙子〗用法:偏正式;作宾语

〖广寒仙子〗造句

1、今天广寒仙子已临凡尘,知道你为了一个凡人女子竟然违抗天条,不肯回归仙宫,仙子勃然大怒,你……随我回天阙吧。

2、王雨欣的气质清冷,如广寒仙子,玉桂花妖的气质妩媚,如青丘狐精。

3、赶快吃下去吧,吃下去你就可以飞升成仙了,把你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吧,天上那不食人间烟火的广寒仙子,洛水畔那多情的神女可都属于你的。

4、突然本来就寂静的森林更加安静了起来,皎洁的月光洒落,深林仿若披上了广寒仙子的纱衣,不过美丽的景色当中似乎充满了萧杀之意。

5、玉皇大帝升座凌霄殿,下令双规净坛使者猪八戒,秘密囚禁广寒仙子嫦娥。

6、西山公园已经人迹罕至,小湖的凉亭内,一个俏影亭亭玉立其中,月光落在她满布优容的脸上,宛如广寒仙子一般。

〖广寒仙子〗成语典故:

汉族传说中,广寒仙子嫦娥原是凡间的美女,在那个时期,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后羿射死了九个太阳。老百姓们封他为王,哪知道,他却到处搜刮民脂民膏,还四处选妃。嫦娥就在其中,后羿到西王母那里拿了两颗仙丹,准备和嫦娥一起升天。嫦娥无法忍受,一天晚上,乘后羿不在,到房里拿出了两颗仙丹。这个时候,后羿回来了,他要嫦娥把仙丹留下。嫦娥却把这两颗仙丹吃了下去,不一会儿,就向月亮飘去。后羿十分气恼,取出神箭,向她射去。后被吴刚所救,他们两人情投意合,本来可以这样一直下去。没想到,天蓬元帅也喜欢上了嫦娥。

一天,天蓬元帅乘嫦娥不在,来到她的寝宫,还偷了月老的红绳。他等了很久,嫦娥回来了,后面还跟着吴刚。不久,王母也来了,她发现了吴刚和天蓬元帅。于是,把天蓬元帅贬为凡人,不过,投错了胎,成了半人半猪。把嫦娥贬到冷漠寂静的广寒宫,吴刚则是一位伐木人,天天在广寒宫外砍一棵桂花树。必须把桂花树砍倒才准休息。而这棵桂花树永远也不会倒,除非有贵人相助。

〖广寒仙子〗成语接龙:

广寒仙子→子子孙孙→孙庞斗智→智勇双全→全知全能→能伸能屈→屈蠖求伸→伸冤理枉→枉费心力→力不能支→支策据梧→梧凤之鸣→鸣玉曳履→履险如夷→夷齐让国→国富民安→安邦治国→国无二君→君子之交→交颈并头→头昏眼暗→暗香疏影→影形不离→离世遁上→上下同门→门闾之望→望风扑影→影只形孤→孤立无援→援古刺今→今昔之感→感恩图报→报仇雪耻→耻居王后→后进领袖→袖里玄机→机杼一家→家道小康→康庄大道→道在人为→为虎添翼→翼翼飞鸾→鸾凤分飞→飞蛾赴火→火山汤海→海天云蒸→蒸沙为饭→饭囊酒甕→甕里酰鸡→鸡犬皆仙→仙姿玉质→质伛影曲→曲意奉迎→迎新送故→故家乔木→木头木脑→脑满肠肥→肥马轻裘→裘马清狂→狂妄自大→大雪纷飞→飞云掣电→电光石火→火灭烟消→消息盈虚→虚堂悬镜→镜分鸾凤→凤舞鸾歌→歌声绕梁→梁上君子→子虚乌有→有本有源→源源本本→本位主义→义断恩絶→絶类离羣→羣龙无首→首尾共济→济人利物→物以类聚

懋松 發表於 2025-6-15 04:43 | 顯示全部樓層
《广寒仙子考释与月宫意象的文化阐释》

广寒仙子作为中国神话谱系中的重要意象,其文化内涵远超出单纯的人物传说范畴。本文拟从文献源流、意象演变及文化象征三个维度进行考辨。

一、文献源流考
嫦娥原型最早见于《归藏》("昔者恒我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及《淮南子·览冥训》,至唐代《初学记》始将"广寒"与嫦娥明确关联。值得注意的是,元代高明的《琵琶记》虽首现"广寒仙子"称谓,实则承继的是唐宋以来逐渐成熟的月宫叙事体系。考《龙城录》载唐玄宗游月宫事,已建构"广寒清虚之府"的完整空间意象,此乃文学想象与道教洞天观念融合之产物。

二、意象演变析
1. 视觉符号的定型:从汉代画像石中的"人首蛇身"到明清版画的"云鬟霓裳",嫦娥形象经历由巫觋符号向审美符号的转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宋代以后绘画中频繁出现的"玉兔捣药""桂树投影"等元素,使广寒仙子成为组合性文化符号。
2. 情感内涵的嬗变:先秦文献中的"奔月"本为被动逃亡(《归藏》"翩翩归妹"),唐宋诗词则转化为主动的仙姿逸态(李商隐"嫦娥应悔偷灵药"),至元杂剧更演变为具有世俗情感的戏剧角色,此演变轨迹折射出中国人对"仙凡"关系的认知变迁。

三、文化象征义
广寒仙子实为三重文化原型的复合体:
1. 阴阳哲学的具象化:《周易·归妹》"月几望"的卦象,通过嫦娥的阴柔特质体现"太阴精魂"的哲学观念;
2. 士人精神的投射:苏轼"起舞弄清影"的书写,将月宫转化为精神超越的象征空间;
3. 女性审美的范式:明清小说中"冷艳孤高"的描写,塑造出区别于洛神、巫山神女的特殊审美类型。

当代语境中的"广寒仙子"用法,多取义于其"清冷绝俗"的意象特征。然需辨明的是,此类用法往往剥离了原始神话中的悲剧性内核,仅保留视觉化的审美外壳。建议使用者当注意语境适配,避免将具有复杂文化基因的意象简单化为装饰性修辞。

(全文798字)
向日岫 發表於 2025-7-14 05:58 | 顯示全部樓層
《广寒仙子考释与神话流变探微》

嫦娥神话作为华夏月神崇拜的核心载体,其文化演变轨迹颇具学术价值。本文拟从文献学、神话学双重维度,对"广寒仙子"这一文化符号进行系统考辨。

一、名源考据
"姮娥"之名首见于《归藏》("昔者恒我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淮南子·览冥训》始作"嫦娥"。汉代避讳制度催生的名讳变异,实为政治文化介入神话体系的典型案例。值得注意的是,《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帝俊妻常羲",学界多认为此即嫦娥原型,月神神格由此确立。

二、宫阙意象生成
"广寒宫"概念成型于唐宋时期,李白《把酒问月》"白兔捣药秋复春"已具雏形,至《龙城录》明皇游月宫事,终成体系化仙境想象。元代高明《琵琶记》将嫦娥仪态与月宫景致融合,创造出"清辉玉臂"的审美范式,标志着文学想象对神话原型的艺术升华。

三、神话多重变奏
原始文本中嫦娥的被动性(《淮南子》"窃药奔月")在民间叙事中发生嬗变。宋代《岁时广记》载其"司月之精",完成从逃亡者到月宫主宰的身份转换。吴刚、玉兔等元素的层累加入,构建出完整的月宫神话谱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天蓬元帅(猪八戒前身)故事的植入,实为道教神仙体系对上古神话的改造。

四、文化符号解析
"广寒仙子"在传统语境中承载三重象征:
1. 孤高意象:李商隐"嫦娥应悔偷灵药"的永恒孤独
2. 审美极致:苏轼"起舞弄清影"的超越性美感
3. 阴阳调和:《协纪辨方书》以月神平衡太阳崇拜

五、现代转译启示
当代文学对嫦娥形象的再创造(如例句中的"违抗天条"叙事),实质是传统神话"解构-重构"的典型过程。这种转译既保留"冰肌玉骨"的古典审美,又注入现代伦理思考,展现神话生命的延续性。

结语:
广寒仙子神话的演变史,实为华夏文明自我更新的微观镜像。从甲骨卜辞中的月祭到当代科幻文艺中的月球基地,嫦娥符号始终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焕发新生。研究者当以动态眼光,继续追踪这一文化基因的现代表达。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