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21|回覆: 1

[成語典故] 杜漸防萌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8-28 11: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杜漸防萌】相關人物

丁鴻(?—94年2月24日),字孝公。東漢時期名儒、大臣。

【杜漸防萌】涵義

杜:堵住;漸:指事物的開端;萌:萌芽。在事故或災害尚未發生時就預防。

【杜漸防萌】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丁鴻傳】:“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凶妖銷滅,害除福湊矣。”

【杜漸防萌】辨析

【杜漸防萌】讀音:dù jiàn fáng méng

【杜漸防萌】近義詞:防患未然、杜漸防微

【杜漸防萌】反義詞:養癰遺患

【杜漸防萌】用法:聯合式;作謂語

【杜漸防萌】造句

1、我們做思想工作要杜漸防萌,把壞的苗頭消除在萌芽狀態,絕不能等問題成了堆才去抓。

2、別以為這是件小事,如果再發展下去這孩子就完了,從現在起就要杜漸防萌

【杜漸防萌】成語典故:

東漢和帝時,有位大臣叫丁鴻,博覽強記,很有才能,而當時朝廷是由竇太后親臨朝政,其兄弟竇憲專攬大權,一般官吏逢迎諂媚,政局混亂不堪。

竇氏家族倚仗權勢橫行鄉裏,朝中無人敢揭露他們的惡行。唯有丁鴻借日蝕的天象,坦誠地向和帝上奏章,指摘竇氏一族專權蠻橫的罪狀。他以日蝕的出現作為上天的警兆,提醒和帝要注意禍災的發生,凡事在發生之初,即採取有效的措施,否則,日子一久,就難以解決,甚至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此,他建議和帝應親自掌管朝政,把壞事杜絕在最初的萌芽狀態,這一席話,說得和帝頻頻點頭。

漢和帝採納了丁鴻的意見,罷免了竇憲等人的官職。

呂服 發表於 2025-4-1 18: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杜漸防萌"的治理智慧與當代價值】

"杜漸防萌"作為東漢名臣丁鴻提出的治國理念,其思想內核可追溯至【周易】"履霜堅冰至"的憂患意識,體現了中國傳統政治智慧中"見微知著"的深刻洞察。考其源流,此語雖首見於【後漢書】,然其思想脈絡實與【尚書】"制治於未亂"、【老子】"為之於未有"一脈相承。

從訓詁角度析之,"杜"字從木土聲,本義為堵塞,引申為防範;"漸"取【易經】漸卦之義,喻事物漸進之態;"萌"字從艸明聲,既指草木初生,亦喻事端初現。三字連用,構成由具體到抽象的完整預防體系,較之"防患未然"更強調對量變過程的干預,比"未雨綢繆"更具主動遏止的意味。

丁鴻在日蝕奏章中運用此策,實為漢代天人感應學說與務實政治的結合。他以天象為諫言媒介,既恪守董仲舒"災異譴告"的理論框架,又突破當時讖緯之學的局限,將自然現象轉化為具體的施政建議。這種"取天道以明人事"的諫諍藝術,展現了漢代儒臣"通經致用"的實踐智慧。

在當代社會治理中,"杜漸防萌"思想仍具重要啟示。其一,在公共安全領域,當建立"隱患即事故"的預防理念;其二,在廉政建設中,需完善"抓早抓小"的監督機制;其三,在教育層面,應重視"蒙以養正"的教化功能。觀今日"楓橋經驗"強調矛盾源頭化解,"河長制"注重水域常態治理,皆可視為這一古訓的現代演繹。

然須警醒者,踐行此道需避免兩種偏頗:一則不可因過度防範而扼殺創新活力,當如【論語】所言"臨事而懼,好謀而成";二則不可將預防機制形式化,須如丁鴻般保持"格君心之非"的直諫精神。唯有把握"防微"與"達變"的辯證關係,方能使這一古老智慧在當代煥發新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