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59|回覆: 0

[成語典故] 波瀾老成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8-28 10: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波瀾老成】相關人物

徐友,吉州(今江西吉安)人,宋代畫家。

湯垕,元字君載,號采真子,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妙於考古。

【波瀾老成】涵義

波瀾:波濤,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練。形容文章氣勢雄壯,語句老練。

【波瀾老成】出處

唐·杜甫【敬贈鄭諫議十韻】詩:“思飄雲物外,律中鬼神驚。毫髮無遺憾,波瀾獨老成。”

【波瀾老成】辨析

【波瀾老成】讀音:bō lán lǎo chéng

【波瀾老成】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

【波瀾老成】造句

南宋著名婉約派詞人姜夔也是一位書法理論家,其【楷書帖題跋卷】運筆遒勁、波瀾老成,不僅能令人一睹其書法風采,也可從中了解他的藝術見解。

【波瀾老成】成語典故:

元朝湯編著的【畫鑒·宋畫》裡記載着一個故事。宋朝有個名叫徐友的畫家,有一次在常州太和寺佛殿後面的牆壁上,畫了一幅描繪河水的壁畫,題名【清濟貫河】,其中有一筆從頭到尾長達40丈,受到觀眾的特別注意。

湯對此發表評論說:“其實徐友的妙處並不在此。因為他功力深厚,筆法老練,線條連綿不斷,像波濤起伏(原文是‘筆法既老,波瀾起伏’),跟水勢相結合,互相影響,就覺得越看越奇了。”後來,人們把“波瀾獨老成”這個成語,來形容詩文氣勢雄壯,功力深厚。

【波瀾老成】成語接龍:

波瀾老成→成家立業→業精於勤→勤學好問→問道於盲→盲風暴雨→雨淋日炙→炙膚皸足→足趼舌敝→敝帚自珍→珍饈美饌→饌玉炊珠→珠光寶氣→氣喘吁吁→籲天呼地→地利人和→和盤托出→出奇劃策→策駑礪鈍→鈍學累功→功成身退→退步抽身→身不由主→主一無適→適性任情→情深意重→重紕貤繆→繆種流傳→傳龜襲紫→紫綬金章→章台楊柳→柳絮才高→高掌遠跖→跖狗吠堯→堯天舜日→日漸月染→染翰成章→章甫薦履→履險蹈危→危言逆耳→耳聰目明→明知故問→問安視寢→寢苫枕土→土偶蒙金→金城千里→裡應外合→合浦還珠→珠翠之珍→珍禽異獸→獸聚鳥散→散灰扃戶→戶樞不朽→朽棘不雕→雕蟲篆刻→刻肌刻骨→骨肉離散→散帶衡門→門庭如市→市井之臣→臣門如市→市不二價→價廉物美→美中不足→足足有餘→餘光分人→人中之龍→龍攀鳳附→附炎趨熱→熱心苦口→口出大言→言顛語倒→倒三顛四→四面出擊→擊玉敲金→金淘沙揀→揀精擇肥→肥冬瘦年→年頭月尾→尾大難掉

任逸然 發表於 2025-6-12 22: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波瀾老成"的審美維度與藝術實踐】

"波瀾老成"作為中國古典文藝批評的重要範疇,其審美內涵遠超出字面所指。杜甫【敬贈鄭諫議十韻】中"毫髮無遺憾,波瀾獨老成"二句,實為文人藝術追求的終極境界。"毫髮無遺憾"體現技法之精微,"波瀾獨老成"則彰顯氣韻之宏闊,二者構成了中國傳統藝術"技進乎道"的完整審美體系。

考其源流,此語在繪畫領域的運用尤具深意。湯垕【畫鑒】評徐友壁畫"筆法既老,波瀾起伏",揭示出中國藝術特有的時空觀照。所謂"老成",非指衰頹之氣,而是歷經錘鍊後的渾融境界。徐友四十丈長筆的傳奇,恰是"庖丁解牛"式的藝術自由——當技術純熟至"官知止而神欲行"時,筆墨自然與物象達成"以天合天"的和諧。這種"老成"境界,在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謂之"神品",在荊浩【筆法記】中稱作"氣質俱盛"。

從文藝理論角度審視,"波瀾"與"老成"構成辯證統一。"波瀾"體現動態之美,如【文心雕龍】所言"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的想象張力;"老成"則蘊含靜穆之氣,暗合【二十四詩品】"飲真茹強,蓄素守中"的修養要求。姜夔書法之"遒勁"與"老成"並具,正是這種辯證關係的完美體現——其【續書譜】強調"風神"與"法度"的統一,恰可視為"波瀾老成"的理論註腳。

在當代語境中重審這一範疇,我們更應關注其超越時代的藝術啟示。蘇軾【與侄書】云"凡文字少小時須令氣象崢嶸",而老成之後乃能"漸熟乃造平淡"。這種由絢爛歸於平淡的創作歷程,正是"波瀾老成"的深層意蘊。觀歷代大家,從顏真卿【祭侄稿】的悲愴筆勢,到八大山人晚期作品的簡遠意境,無不印證着這一藝術規律。

"波瀾老成"作為中國美學的精妙表述,其價值不僅在於描述藝術成就,更在於揭示創作規律。在浮躁的當代藝術環境中,這一傳統範疇恰如黃鐘大呂,提醒我們:真正的藝術高度,永遠建立在"通會之際,人書俱老"的持久修為之上。
袁侍占 發表於 2025-7-12 21: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波瀾老成"之美學意蘊與藝術實踐】

"波瀾老成"一語,典出少陵【敬贈鄭諫議十韻】,其"毫髮無遺憾,波瀾獨老成"二句,實為杜甫文藝美學之精髓。此語既涵攝藝術表現之動態美,又包孕創作功力之積澱,堪稱中國古典藝術批評之重要範疇。

一、美學意蘊探微
"波瀾"者,取象於江河之起伏跌宕,喻指藝術作品之氣勢韻律。在書畫理論中,表現為筆勢之連綿迴環;在詩文領域,則顯為文氣之抑揚頓挫。湯垕【畫鑒】評徐友壁畫"筆法既老,波瀾起伏",正揭示出線條運動與自然物象之妙合無垠。"老成"則強調藝術功力之醇熟,【文心雕龍·體性】所謂"習亦凝真,功沿漸靡",即指此境。二者相濟,遂成"即雕即琢,復歸於朴"之至高境界。

二、藝術實踐印證
觀徐友【清濟貫河】壁畫,"一筆四十丈"非徒炫技,實乃"庖丁解牛"般由技進道之體現。其筆勢如黃庭堅論書"舟人操舟"之喻,在控制與放縱間達致平衡。姜夔書法"遒勁"與"老成"並具,恰如其詞作"清空"與"騷雅"相生,皆證藝術造詣至深時,法度與性靈可渾然一體。此即蘇軾所謂"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三、當代啟示
在浮躁的當代藝術生態中,"波瀾老成"尤具鏡鑒意義。真正的藝術創新必以深厚傳統為根基,猶如黃賓虹所言"五筆七墨"皆從古人化出。創作者當如杜甫"轉益多師"、董其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使作品既有時代氣息,又具歷史厚度。

結語:
"波瀾老成"不僅是藝術批評術語,更是中國美學"剛健含婀娜"審美理想的生動體現。它提醒我們:偉大的藝術,永遠是生命激情與理性沉澱的辯證統一。在這個意義上,重新詮釋這一古典範疇,對於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當代藝術理論體系,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