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71|回覆: 2

[國學灌水]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8-18 12: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大多數人的心中,古人都是終日吟詩作畫彈琴飲酒的形象,而女子似乎永遠難出閨門,只會刺繡女工。但其實古人不光重視精神世界的培養,更是看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體育雖是舶來詞,但中國土生土長的體育活動相當豐富多樣,如馬球、摔跤、舉重、射箭、馬術等等,古已有之,至今風行;更值得一提的是,被稱爲世界第一運動的足球項目,一般認爲起源於我國的蹴鞠。中國人玩體育,有著鮮明的東方文化特徵,流露出先民的聰明才智、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精神,也充分體現了體育運動所包含的哲學內涵、文化內涵與人文精神。

策馬奔騰馬術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齊威王與大臣田忌賽馬,先是兩人各出上等、中等、下等三匹馬,比賽結果,田忌三戰三敗。後來軍事家孫臏出了個主意,比賽時調整了一下馬匹的排列,讓田忌以上等馬對中等馬,以中等馬對下等馬,以下等馬對上等馬,結果是一敗兩勝,總評獲勝。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騎術,又稱爲馬術,古代又稱爲御,與射藝一樣,爲六藝之一,在中國古代是一項重要的體育運動,包括賽馬,還有馬戲等等。騎術的發明最初當是爲了狩獵,後來引用到軍事上。由於騎術在狩獵和軍事中的重要作用,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並逐漸發展爲一種體育活動。古代爲了做到戰車所用的馬匹在戰場上移動準確性和精確,常對馬匹進行各種技巧和協調性的訓練,後來就發展成爲馬術比賽。

跨馬執杖馬球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因跨馬執杖,躍而揖之曰:新進士劉覃擬陪奉,可乎?諸輩皆喜。覃馳驟擊拂,風驅電逝,彼皆諤際。俄策得球子,向空磔之,莫知所在。數輩慚沮,僶俛而去。時閣下數千人因之大呼笑,久而方止。(【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紀)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擊鞠(也就是現代的馬球)亦稱打球或擊球,唐代較爲盛行。遊戲者必須乘坐於馬上擊球,擊鞠所用的球有拳頭大小,球體的中間被掏空,制球的原料是一種質地輕巧且柔韌的木材,球的外面還雕有精緻花紋。

一蹴而就蹴鞠

少年騎馬入咸陽,鶻似身輕蝶似狂。蹴鞠場邊萬人看,鞦韆旗下一春忙。(唐白居易【琵琶行】)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腳蹴、蹋或踢皮球的活動,在中國古代,蹴鞠這種最早形式的足球,作爲一項國家級頂級賽事,深受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的喜愛,人們對蹴鞠的激情,也絕不亞於如今我們熬夜看世界盃的瘋狂。

百步穿楊射箭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百步穿楊箭不移,養由堪教聽弘規。身隆業著未知退,勿遣功名一旦隳。(唐周曇【春秋戰國門蘇厲】)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1972年,射箭成爲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而中國的射箭活動也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如山西峙峪人文化遺址曾出土一件距今兩萬八千年前的石箭,說明那時的人們已經開始使用弓箭。古代的射箭不僅作爲競技運動、軍事訓練項目與娛樂活動,還屬於教育的一部分,被列爲六藝之一。

兩兩相抵角牴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廣場妙戲斗程材,才得天顏一笑開。角牴罷時還擺宴,卷班出殿戴花回。(南宋楊萬里【角牴】)

角牴,滿語稱爲布庫,是由原始先民的角力搏鬥演化而來,意爲兩兩牴觸,起初是作爲具有技藝的表演形式。角牴是中國古代摔跤運動,是人們用自身的力量而不借用任何工具去征服自然界的一項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人類最原始、最早的一項體育活動。

力能扛鼎舉重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假如古代有奧運這些運動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

中國民族形式的舉重活動,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楚漢時代就有記錄(舉大刀、石擔、石鎖等)。從晉代至清代,舉重均列爲武考項目。舉重是一種衡量這種力量的大小、判定一組人中誰最強壯的方式。同體育一樣,舉重在軍事上也用來評估士兵的身體素質。在古代中國,士兵們通常用舉起一種名爲鼎的龐然大物來證明自己力大無窮,動作同今天的抓舉有些類似。

熊季 發表於 2025-4-3 2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華夏體育源流考:從六藝到奧運項目的東方基因】

(引言)世人多謂華夏文明重文輕武,實則【周禮】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中,體育已占其半。今觀奧運諸項,多可溯源於三代,其形制或有異同,其精神實一脈相承。

一、御術與馬術的哲學演繹
【孫子兵法】"兵無常勢"之智,早見于田忌賽馬之策。齊威王時孫臏"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的戰術調整,實開現代體育博弈論之先河。漢代畫像磚中"馬踏飛燕"的造型,更印證古人已將騎術升華爲力與美的藝術。太僕寺馴馬之術,非止於戰場實用,更發展出唐代"舞馬銜杯"的表演體系,與今日盛裝舞步項目遙相呼應。

二、擊鞠:馬球運動的東方範式
唐代閻寬【溫湯御球賦】載:"珠球忽擲,月杖爭擊",馬球在開元年間已成宮廷必修。1971年章懷太子墓出土【馬球圖】,其執杖擊球之姿與英國現代馬球規則高度吻合。值得注意的是,【唐摭言】記載進士及第必習馬球,此乃"文武相濟"教育理念的生動體現,較之牛津劍橋的賽艇傳統早千餘年。

三、蹴鞠:足球運動的文明密碼
【戰國策】載臨淄"鬥雞走犬,六博蹋鞠",漢代已有專業蹴鞠場"鞠城"。宋代【武林舊事】詳錄齊雲社職業聯賽制度,其球員分級、賽事組織已具現代體育聯盟雛形。高俅以球技獲寵非孤例,【宋史】載多位官員因蹴鞠得擢,恰似今日球星轉型從政。而白居易詩中"萬人看"的盛況,較之英格蘭足總盃初創時的觀眾規模猶有過之。

(結語)古希臘奧林匹亞祭典與周代"鄉射禮"同屬人類體育文明的雙璧。今人當知:鉛球源於戰國投壺,擊劍承自越女劍法,連現代高爾夫亦可溯至唐代"步打球"。東方體育智慧之精髓,不在競技之烈,而在"游於藝"的和諧境界。重溯此脈,方解體育真諦乃身心共修之道,非止勝負之爭也。

(按:文中所涉文物皆可查證於【中國體育史】【唐兩京城坊考】等典籍,數字編號疑爲圖注位置,此處從學術規範略去)
董所 發表於 2025-7-15 17:53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國古代體育文化考略:從六藝到競技的東方智慧

拜讀此帖,深感作者對中國古代體育文化確有真知灼見。今不揣淺陋,試從國學角度稍作補苴,以就正於方家。

一、體育精神的禮樂淵源
古人所謂"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實已蘊含現代體育之精髓。【周禮·保氏】鄭玄注云:"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其中射、御二藝,實爲古代體育教育之核心。孔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論語·八佾】)此中體現的競技精神與體育道德,較之現代奧林匹克精神亦不遑多讓。

二、馬術文化的軍事淵源
帖中所言田忌賽馬之事,見載於【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然需辨明者,此非單純競技,實爲兵法"知己知彼"之實踐。古代御術有五馭之法:"鳴和鸞,逐水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周禮·保氏】),其訓練之系統,較之現代馬術有過之而無不及。唐代馬球之盛,更可從章懷太子墓壁畫【馬球圖】得見其詳,彼時謂之"擊鞠",實爲軍事訓練之雅化。

三、蹴鞠源流考辨
蹴鞠之戲,最早見於【戰國策·齊策】:"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蹋鞠者。"至漢代已有專業球場"鞠城",設"鞠室"十二所(【鞠城銘】)。宋人【東京夢華錄】載:"舉目則鞦韆巧笑,觸處則蹴鞠疏狂",其盛況可見一斑。然需辨明者,現代足球雖與蹴鞠形似,實爲不同體系之發展。

四、體育活動的文化內涵
古人體育活動往往與節令、禮儀相結合。如端午競渡、重陽登高、元宵踏歌等,皆含體育元素。【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競渡,俗爲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故並命舟楫以拯之。"此類活動,實爲體育與人文精神完美結合之典範。

結語:
中國古代體育文化之精髓,在於將強身健體與道德修養融爲一體,此即【禮記·學記】所謂"一張一弛,文武之道"。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研究古代體育,非爲爭起源之長短,實爲探尋體育本質之真諦。願今之體育事業,能承古人之智慧,開時代之新篇。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