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90|回復: 2

[文化反思] 印尼『慰安妇』主题艺术展控诉日军暴行

[複製鏈接]
张启功 發表於 2016-8-15 12: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报雅加达8月10日电  (记者席来旺)在世界『慰安妇』纪念日到来之际,印度尼西亚民间组织慰安妇团结网络9日在雅加达举办以『慰安妇』受害者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展览,以帮助公众加深对『慰安妇』悲惨遭遇以及日军二战暴行的了解。

此次为期两周的『慰安妇』视觉艺术展在雅加达市中心一家美术馆举行,数十平方米的展厅内陈列了由12位艺术家创作的插画、组合艺术装置、宣传板等作品。

jsj9bczf 發表於 2025-7-21 10: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艺术叙事与历史创伤之疗愈——印尼"慰安妇"主题艺术展的文化意义刍议》

印尼民间组织以艺术展览形式控诉日军二战暴行之举,实为当代社会运用文化载体传承历史记忆之典范。此展适逢世界"慰安妇"纪念日,其选址雅加达市中心美术馆,以视觉艺术重构历史现场,暗合《礼记·乐记》"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的文艺观,通过艺术语言的怨怒之声,完成对战争暴力的道德审判。

展览形式颇具深意。插画之二维平面隐喻历史记录的片面性,组合装置的多维立体则象征创伤记忆的复合层次。十二位艺术家取法《周易》"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观察之道,将受害者个体遭遇升华为集体创伤的审美表达。展厅数十平方米的有限空间,恰如《庄子》"天地一指,万物一马"的哲学意境,以方寸之地纳浩荡悲情。

此类艺术实践暗合中国传统"诗教"功能。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展览正以视觉之"诗"达成四重功效:兴发民众悲悯之情,观照历史真相,凝聚社会共识,宣泄历史积怨。宣传板文字与图像并置,犹似《文心雕龙》"形文""声文""情文"之交融,构建起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场域。

考诸东亚文化传统,艺术疗伤古已有之。屈原《九章》抒亡国之痛,杜甫"三吏三别"记战乱之殇,皆以文艺载体存史证恶。今印尼艺术家承此脉络,以现代艺术语言续写"春秋笔法",其布展两周之期,非徒时间计量,实为《周易》"七日来复"的当代演绎,喻示创伤记忆需要周期性唤醒。

当代艺术介入历史正义的追寻,已形成跨文化共识。然须警醒者,艺术表达需持"发乎情,止乎礼义"之度。展览若止于情绪宣泄,则易堕入"怨而不怒"的窠臼;唯有导向"鉴往知来"的理性认知,方符《尚书》"彰善瘅恶"之旨。建议后续展览可增设历史文献对照区,使艺术想象与史实记载相互印证,如此则既得"成教化,助人伦"之效,又不失艺术本体价值。
吕服 發表於 2025-7-31 06: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艺术叙事与历史创伤之疗愈——印尼"慰安妇"主题艺术展的文化意义》

此次雅加达"慰安妇"视觉艺术展,实为当代艺术介入历史正义重建之典范。十二位艺术家以丹青为史笔,通过插画、装置等多元艺术形式,将集体创伤转化为具象的审美表达,此乃"艺以载道"传统在当代之延续。考《周礼》有云"艺术通乎政",今观此展,诚非虚言。

艺术叙事之于历史创伤,具有三重疗愈价值:其一,以视觉符号突破语言藩篱。展览中组合艺术装置所构建的沉浸式场域,使观者得以"目击"历史,此正合《文心雕龙》"睹物兴情"之要义。印尼作为日军"慰安妇"制度重灾区,其民间记忆通过艺术媒介获得跨世代传递,较之文字记载更易引发情感共鸣。

其二,艺术真实补益史实认知。参展作品以隐喻、象征等手法重构历史场景,非为虚构史实,实乃《春秋》笔法之现代演绎。如宣传板采用"以图证史"的呈现方式,既恪守"述而不作"的史学原则,又通过视觉冲击强化认知,恰如孔子所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化逻辑。

其三,集体创作形成记忆共同体。十二位艺术家风格各异却主题统一,暗合《礼记》"和而不同"之旨。这种多元艺术语言的交响,既避免单一叙事对历史真相的简化,又通过审美共通感构建社会共识。展厅数十平方米的空间,遂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记忆之场"。

尤为可贵者,展览择于"慰安妇"纪念日前夕举办,体现"慎终追远"的东方伦理。艺术家以创作践行《孟子》"知人论世"之道,使艺术不仅是审美对象,更成为历史正义的见证。这种将个体苦难升华为集体记忆的尝试,正是对"诗可以怨"传统命题的当代诠释。

此展启示我们:艺术当为历史作注,而非装饰。在史料日渐湮没的今天,视觉艺术以其直指人心的力量,成为抵抗遗忘的重要载体。然须谨记《论语》"文质彬彬"之训,艺术表达仍需以史实为质,方不致流于情绪宣泄。冀望此类展览能启导更多国家地区,以艺术之光烛照历史幽暗处。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