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68|回覆: 1

[國學灌水] 尋蹤·王仁湘璧 小物件寫下大歷史

[複製連結]
文強 發表於 2016-8-13 12: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尋蹤·王仁湘:璧 小物件寫下大歷史

20160812_005

20160812_005

湖北荊州出土的戰國玉璧

20160812_006

20160812_006

湖北荊州出土的秦代玉璧(局部)

20160812_007

20160812_007

湖北荊州出土的秦代玉璧(局部)圖片由作者提供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璧,瑞玉圜也。』雖然只是一個小物件,但它在歷史舞台上反覆出現,甚至影響、改寫了歷史。

古代的玉器,最初大多是實用器,以裝飾類器形爲多。後來的玉禮器,應當是爲頂層社會設計的,部分禮玉的形制,也源於實用器,有的略有變形,其中以玉璧的出現最有意思。玉璧本依手環造型,器體向平面擴展,成爲一個寬且平的環形。當然如果由立面擴展,就成了高且方的琮。考古發現早期的玉璧,有的就像鐲一樣戴在死者的手腕上,這是判斷環與璧兩者關係的重要證據。

璧的用處,依【周禮·大宗伯】所說,『以蒼璧禮天』,是最重要的禮器。又見【典瑞】說,『疏璧琮以斂屍』,又是一種高等貴族用於埋葬的器具。祭天、禮地、斂屍,就成了琮與璧的主要用途,考古界和收藏界的許多討論也都圍繞著這些論點展開。

但僅以【周禮】所述,琮璧的作用並不只有這些。除了禮神敬祖之外,它其實更常見的用法應當是敬人,是位卑者親近尊長者的必備的禮物。

說起璧,我們想到了『春秋第一相』管子。管子是春秋時齊國的上卿,輔佐齊桓公成爲春秋第一霸主。管仲的著作【管子】,今存76篇,內容非常豐富,其中【輕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見的經濟學著作。

【管子·輕重】中有一個很特別的故事,講的就是璧。一天齊桓公愁容滿面地對管子說:『寡人很想西行朝賀周天子,可是獻禮的貢物不足,難以成行,有什麼辦法呢?』管子想了想,答:『請您在陰里築一座城,有三重城牆,九道城門,讓玉人在裡面秘密地琢石爲璧。石璧徑尺者定價一萬錢,八寸者八千,七寸者七千,珪四千,瑗五百。』等到石璧的數量足夠時,管子專程西見天子,他對天子說:『我們小邑之君,想率諸侯前來朝拜先王祖廟,領略周室風範。請下令天下諸侯前來朝賀的人,一定要用彤弓石璧作獻禮。沒有帶彤弓石璧的,不准進入廟堂』。天子居然高興地答應了,以管子的說辭號令於天下,帶璧來見。

不出所料,別國哪裡來得及造那麼多的璧,天下諸侯只得滿載著黃金珠玉五穀文采布帛,夜以繼日地趕往齊國,換取石璧。齊國的石璧因此流傳天下,而天下財物也就源源不斷運送到了齊國。這一次的收穫,讓齊國八年沒有徵收賦稅。

這被稱爲『陰里之謀』,又稱之爲『石璧謀』。這個近乎寓言的故事,其真實性曾讓古人產生過懷疑。但不論這『石璧謀』是否真有其事,齊國強盛起來了是事實,稱霸也是事實。這璧給齊國帶來的不僅是財源,更重要的是政治資源,通過璧的造賣,得以號令諸侯。

到了戰國時期,又有一段很重要的歷史與璧有關,這就是和氏璧完璧歸趙的故事。這段歷史可以說是對璧的價值最生動的演繹。許多古籍如【韓非子】和【新序】都記錄了與和氏璧相關的掌故,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也記錄了此事。

和氏璧的來歷、完璧歸趙的故事已家喻戶曉,不再贅述。然而,趙國最終還是沒有能保住自己的寶貝,秦破趙,和氏璧終爲秦所得。秦始皇爲擁有它而自豪,將玉璧改制爲傳國玉璽,丞相李斯寫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由玉工孫壽刻到了璽上。和氏完璧雖然最終並沒有保全,它卻再一次升值,由璧變璽之後,成爲了皇權的重要象徵之一。

這樣的璧確實值得珍愛,卻不僅僅因爲它是一塊楚王識得與識不得的玉。和氏璧因是世間稀見的美玉,亦是古人與天等觀的環璧,所以才價值連城。又因它來歷不凡,傳承不俗,還成爲忠誠與氣節的象徵。還因它留下了『完璧歸趙』『價值連城』的成語和故事,而不可忽略其文化價值。

秦的傳國玉璽並沒有讓國家代代相傳,而是很快就滅國於漢,又一個新王朝登上歷史舞台。不過在劉漢立國之前,又演出了一場與璧相關的大戲,這就是所謂的鴻門宴。適逢項羽同劉邦奪天下,爭王位。項羽已然占據上風時,有人說劉邦要稱王。劉邦急忙前往項羽的鴻門陣前說明並無此事。項羽大約也有些相信劉邦的言語,可他的手下爲了徹底了結劉氏集團,準備在這鴻門宴實施斬首一招。酒宴上刀光劍影,險情迭出。這當口居然有幾種玉器登場了,其中就有兩件玉璧。以【史記·項羽本紀】的敘述,先是范增幾次用目光示意項王,還三次舉起所配玉玦提醒。玉玦本寓決絕之意,這是說一定要快作決斷,可項王默然不應。劉邦見勢,藉故出外如廁,然後就不辭而別逃走了。這劉邦也算是精明十分,他居然隨身帶著兩樣四件玉器,兩件玉璧,兩件玉杯,囑張良返帳中分送項羽和范增。項羽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將玉杯摔在地上,還拔劍砍碎了它,哀嘆說『奪走項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們這些人就要被他俘虜了!』。項羽收了璧,心裡略覺踏實,玉璧象徵天,象徵王權,送了這麼重的禮,這不就說明劉邦沒有野心嗎?他沒有派兵去追趕劉邦,劉邦安然回營。後來呢?本來經過三年苦戰已經如願的西楚霸王,又經五年戰事最後四面楚歌,自刎而亡,天下歸漢。

小物件寫下了大歷史,這玉璧反覆出現在歷史舞台上,它何來那麼大的魅力?即所謂信仰的力量。

(王仁湘,作者爲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澄羽 發表於 2025-7-4 02:28 | 顯示全部樓層
【玉璧考:從禮器到權謀的器物敘事】

王仁湘先生以考古學視角揭示玉璧"小物件書寫大歷史"的命題,誠爲卓見。今試以三代禮制與戰國權謀爲經緯,考辨此物承載的文化密碼。

一、形制源流考
【說文】"瑞玉圜也"之說,實未達禮制本義。考古所見新石器時代玉璧,多與腕飾同出,此即【周禮】"疏璧琮以斂屍"制度之濫觴。良渚文化反山墓地M12出土玉璧,其孔徑與腕骨尺寸相合,恰證"環-璧"形制演變說。至商周時期,璧之平面化實爲"天圓"宇宙觀的物質投射,【大宗伯】"蒼璧禮天"鄭玄注云:"璧圓象天",正合【周易】"乾爲天爲圜"之象。

二、禮制功能辨
【典瑞】所載璧琮制度,實含三重禮制維度:
1. 通天之器:璧圓象天,琮方象地,【周禮】六器制度中唯璧列首位
2. 身份符節:據【考工記·玉人】載,天子用鎮圭尺二寸,諸侯九寸,大夫五寸,尺寸遞減中見尊卑
3. 經濟憑證:春秋時期"璧帛"連稱,【左傳】襄公五年"無藏金玉,無重器備"反映其貨幣職能

三、管子石璧謀新詮
【管子·輕重】所載石璧事件,實爲早期貨幣戰爭的典範案例。其策略精要在於:
1. 壟斷符號資本:將普通石材賦予"彤弓石璧"的禮制符號
2. 操控供需關係:"三重九門"的生產布局形成信息黑箱
3. 綁定政治權力:借周天子權威建立貿易壁壘

此案例揭示戰國時期"器以載道"的深層邏輯——當禮器脫離祭祀語境,即轉化爲政治經濟學中的權力媒介。近年荊州出土的秦代玉璧,其規整的谷紋排列與精確的同心圓雕琢,恰是這種"器物政治學"的物質見證。

結語:
玉璧之演變,實爲華夏文明從"神本"走向"人本"的縮影。從良渚巫覡通天的法器,到管子輕重之術的籌碼,小小玉璧承載的不僅是工藝演進史,更是權力敘事方式的轉型。王仁湘先生提示的"小大之辨",正是國學研究中"即器明道"的治學門徑。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丁丑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三日辰時|(小暑) 2025/7/7/週一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