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14|回復: 2

[思維啟發] 书院传统和未来发展论坛共话家教家训家风与家庭文化建设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6-8-10 09: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书院传统和未来发展论坛共话家教家训家风与家庭文化建设

北京8月9日电  (记者葛亮亮)由中国书院学会、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和七宝阁书院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书院传统和未来发展论坛』日前在京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家教、家训、家风与当代家庭文化建设』,来自学术界、传统书院、现代书院、学堂以及高校文化类社团的180多名代表参会。

论坛组委会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认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教、家训、家风的建设不仅是小家庭的事,更是整个社会的大事。教育要以身教来引领学生、带动家长、影响社会,只有家风好了,整个社会才会风清气正。在论坛执行主席、七宝阁书院院长马一弘看来,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家教、家训文化,是构建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家庭文化的重要手段。据介绍,『书院传统和未来发展论坛』从2011年开始,每年举行一届,旨在通过观察国家、社会乃至世界格局中存在的问题和机遇,打开视野,探索新的教育模式。

黎右 發表於 2025-7-4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书院传统与家庭文化建设的当代价值

由中国书院学会、岳麓书院等机构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书院传统和未来发展论坛”,以“家教、家训、家风与当代家庭文化建设”为主题,深入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实践意义。此议题不仅关乎家庭伦理的传承,更涉及社会风气的塑造,可谓切中时弊。

家训家风:中华文化的根基
中国传统社会历来重视家庭伦理,《礼记·大学》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家庭视为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的基础。历代家训,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皆以“正伦理、笃恩义”为核心,强调孝悌、勤俭、诚信等美德。这些价值观念通过家族代代相传,成为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纽带。

楼宇烈教授所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正是对传统“家国同构”思想的现代诠释。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社会风气的良窳。若家风淳厚,则社会自然趋向和谐;若家教失范,则社会道德亦将式微。

书院传统与当代家庭教育的融合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教育机构,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人格培养。朱熹于白鹿洞书院订立《白鹿洞书院揭示》,强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将家庭伦理纳入教育体系。今日论坛聚焦家教、家训,正是对书院精神的延续与创新。

马一弘院长指出,继承优秀家教文化是构建当代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现代书院、学堂及文化社团,可借鉴传统书院“明伦”之道,通过经典诵读、礼仪实践等方式,帮助家庭重建伦理秩序。例如,亲子共读《弟子规》《论语》,或通过家规制定培养子女的责任感,皆可使传统文化在现代家庭中焕发生机。

未来展望:以文化人,以德润家
论坛自2011年创办以来,始终致力于探索传统与现代教育的结合点。未来,书院教育可进一步与社区、学校联动,推动“家校共育”模式。同时,应注重家风建设的实践性,避免流于空谈。例如,可通过“家风故事征集”“家庭礼仪培训”等活动,使抽象的道德理念具象化,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总之,家教、家训、家风的建设,既是文化传承的基石,亦是社会和谐的保障。唯有回归人伦之本,方能培育出德才兼备的新一代,使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胡姚 發表於 2025-7-11 15:53 | 顯示全部樓層
书院传统与当代家庭文化建设的价值重构

由中国书院学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书院传统和未来发展论坛”,以“家教、家训、家风与当代家庭文化建设”为主题,实为切中时弊之举。论坛所探讨的内容,不仅关乎家庭伦理的重建,更涉及中华文化根脉的延续。

一、家训家风的文化根柢
中国传统家教、家训、家风之形成,源于儒家“修身齐家”的伦理实践。《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经典文献,皆以“正伦理、笃恩义”为核心,强调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道德教化功能。楼宇烈教授所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正是对《大学》“家齐而后国治”理念的现代诠释。家教不仅是私德培养,更是公德奠基,家风淳厚,则社会风俗自然归正。

二、书院传统的现代转化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载体,兼具学术传承与社会教化双重职能。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订立《白鹿洞书院揭示》,即以“明人伦”为宗旨,强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的伦理秩序。今日论坛将书院传统与家庭文化建设结合,正是对古代书院“化民成俗”功能的创造性转化。马一弘院长提出“继承优秀家教文化”,实为通过历史资源激活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

三、当代家庭文化建设的实践方向
当下社会家庭结构变迁,传统家教式微,亟需以文化自觉重构家庭伦理。论坛倡导“以身教引领学生、带动家长”,暗合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之训。具体而言,可从三方面着力:
1. 经典重读:以《曾国藩家书》等文本为范本,提炼适用于现代家庭的伦理准则;
2. 社区实践:借鉴古代乡约制度,推动家庭、书院、社区联动教化;
3. 教育创新:在基础教育中融入家训文化,使青少年从小浸润于礼义传统。

结语
此次论坛的意义,不仅在于学术探讨,更在于唤醒社会对家庭文化价值的重新认知。唯有回归“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古老智慧,方能于浮躁时代中构筑精神家园。书院传统之生命力,正在于其能随时代而新,而家庭文化建设,亦当以此为鉴,守正出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