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907|回复: 1

[医药临床] 谈《金匮要略》论治虚劳

[复制链接]
是飞 发表于 2016-7-23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虚劳致病因素很广,由多种原因引起,《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金匮要略》对虚劳的论治。

《脉象与病机》

    阴血亏虚 烦劳过度,易损伤心肾,使心失所养,肾气亏虚,阴血亏虚,日久而成虚劳。心主血,心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则面白;心失所养则心悸;肾气不足则喘;阴血不足虚阳外浮,则脉浮大无力;阴血虚,津液不足,则口渴。正如张仲景所说“男子面色薄者……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此“脉浮里虚”与《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的“浮者在后,其病在里”有异曲同工之妙。

    气血不足 肝脾肾损伤,气血不足,不能濡养肌肤脏腑,病程日久发展为虚劳,如“面色白,时目暝”为肝肾血虚,血虚失荣;“短气里急”为肾气虚不能纳气,肾阳虚失于温煦。“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此为劳使之然也”此处提出虚劳气血不足的脉象,脉沉弦无力,且无外感寒热之证,则为气血两虚的征象。

    脾肾阳虚,虚劳脱气 先天禀赋不足,房劳过度,饮食不当等损伤脾肾,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后天之本损伤,气血来源不充,脏腑经络失于濡养,日久形成虚劳。“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为肾虚不能纳气,阳虚失于温煦;“腹满,甚则溏泄”为脾阳虚,腐熟运化功能受损。“脉沉小迟,名脱气”指出了脾肾阳虚的虚劳脉症。

    阳虚精亏,虚劳无子 真阳不足,阳虚精亏,阳虚不温,肾精亏虚,脏腑失养则发为虚劳。“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指出虚劳无子的脉症,精血虚少则脉涩,肾阳不足,虚阳外浮则表现为脉浮弱。肾精亏虚,肾阳虚衰则精气清冷,精亏精冷,不能受胎,故无子。

    气血阴阳俱虚 各种原因造成脏腑受损,气血阴阳皆虚,病程日久逐渐发展为虚劳。此种病机表现的脉象为“脉虚弱细微”。阴阳两虚,阳虚不能固外,阴虚不能守内,故出现盗汗。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到:“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

    春夏剧,秋冬瘥 虚劳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阴虚虚劳与季节也有密切关系。《金匮要略》中提到“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秋剧,秋冬瘥”,此为阴虚阳亢,阳浮于外,春夏炎盛,阳气外浮阴更虚,因此病情加剧;秋冬阳气内藏,则病症减轻。

《证型与治疗》

    虚劳失精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经常梦遗滑精的人,阴精耗损严重,头目失于精血濡养,故出现目眩,发落;病程进一步发展,阴损及阳,肾阳损伤,失于温煦,故少腹弦急,阴头寒。脉极虚芤迟,芤动微紧均可见于虚劳失精,同一种疾病可以出现不同的脉象,同时清谷,亡血,失精也可以出现极虚芤迟之脉。这两种脉象均属于阴阳两虚,阳不外固,阴不内守,阴阳不和,因此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交通心肾,其中桂枝汤调和阴阳,龙骨、牡蛎潜镇固涩。

    虚劳里急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本条的病机关键在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久病则化源不继,气血亏虚,脾胃又为阴阳升降之枢,易出现阴阳升降失序,偏于热则衄,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偏于寒则腹中痛。阴阳两虚,心阴不足则心悸,阳虚精关不固则梦失精。此条病机在于脾胃阴阳两虚,不能简单地以热治寒或以寒治热,应该补中气,健脾胃,和阴阳,因此用小建中汤甘温补脾,恢复脾胃健运功能,使气血自生,升降自调,阴阳调和。

    虚劳腰疼 “虚劳腰疼,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本条为肾气虚所致虚劳腰疼,肾为先天之本,又为腰之府,肾虚首先表现为腰痛,肾气不足,气化不利,则出现小便不利,少腹拘急。张仲景治疗虚劳病的一大特色是重视补肾,运用八味肾气丸温肾助阳,化生肾气,从而达到阴阳互生,阴中求阳。

    虚劳风气百疾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风为百病之长,此处风气泛指病邪,当虚劳脏腑虚弱,气血阴阳不足时,病邪易乘虚而入。此时不能单纯地祛除外邪,亦不能单纯地补虚,应扶正兼以祛邪,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阴阳俱虚关键在脾胃,必须补益脾胃,本条选用薯蓣丸补益脾胃,补气养血,扶正祛邪。

    虚劳不寐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本条病机在于肝阴不足,心血亏虚。阴虚内热,心神不安,故见虚烦不得眠,用酸枣仁汤清热养阴安神,其中酸枣仁重用,起到酸甘化阴之效,川芎养血舒肝,知母清热养阴,茯苓、甘草宁心安神,从而治疗虚劳不寐之证。

    虚劳干血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事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蛰虫丸主之”。本条为虚劳干血,提出导致虚劳的病因是五劳(肝劳,心劳,脾劳,肺劳,肾劳),七伤(食伤,忧伤,饮伤,房事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五劳七伤损伤机体,机体羸瘦,正气虚弱,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瘀血,瘀血日久则为干血。瘀血阻滞气机则腹满不能饮食,瘀血内阻,肌肤失养则肌肤甲错,两目黯黑。治疗干血张仲景采用“缓中补虚”之法,方用大黄蛰虫丸,峻剂丸服,既能缓攻瘀血,又能扶助正气。

    虚劳病由多种原因引起脏腑机体虚弱,因虚致损,积损成劳,其有阴虚、阳虚、阴阳两虚之分,张仲景治疗虚劳病有四大特色:一是对于五脏气血阴阳俱虚之证,重视补益脾肾;二是对阴阳两虚的复杂病症,采用补脾胃,建中气之法,从而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三是对于虚实夹杂的虚劳病,采用扶正祛邪之法;四是重视甘温扶阳,用甘温补脾之方治疗虚劳。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补益脾肾为治疗虚劳的关键之处,张仲景对虚劳病的治疗,正体现了中医辨证理论的精髓之处。

次次挂科 发表于 2025-4-25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匮要略》虚劳论治体系发微
——兼论仲景脉证互参诊疗思想

一、脉象病机互参的诊疗范式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构建了以脉象为纲、病机为纬的虚劳辨证体系。仲景以"脉浮大无力"揭示阴血亏虚之阳浮不敛,与《内经》"阳气者,烦劳则张"形成理论呼应。其"脉浮里虚"之论,实开"舍脉从证"辨证先河,此脉象特征与《伤寒论》"脉浮而迟"的戴阳证形成鉴别要点。

对于气血两虚证,沉弦无力脉象的提出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考《脉经》"沉主里,弦主急",仲景以"无寒热"三字排除外感,确立此脉为劳损专候,较之《难经》"损脉"论述更为具体。脾肾阳虚之"脉沉小迟",与《素问·脉要精微论》"细则气少,迟则阴盛"理论一脉相承,其"脱气"病机描述,已蕴含后世"少火生气"的温补思想。

二、证治规律的学术创新
1. 失精证治: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体现"调和营卫,固摄精气"的治疗思想。方中桂枝汤调和阴阳,龙牡潜镇摄纳,较之《小品方》单纯固涩之法,更显"阳生阴长"之妙。其"脉极虚芤迟"的脉象特征,与《伤寒论》"脉微而涩"的亡血证形成虚实对照。

2. 阴阳两虚证治:小建中汤创"甘温建中"法度,以饴糖为君补脾精,佐芍药酸甘化阴,较《内经》"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的治法更具可操作性。该方对后世李东垣"甘温除热"理论影响深远。

3. 季节辨证思想:"春夏剧,秋冬瘥"的论述,发展了《内经》"法于阴阳"理论。仲景观察到阴虚阳浮者遇春夏阳升则病加,此现象与现代医学"季节性情感障碍"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三、学术价值的现代启示
1. 脉象诊断学方面:仲景确立的"脉证合参"原则,对现代功能性疾病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如"脉虚弱细微"的盗汗证,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高度吻合。

2. 治疗学层面:其"补虚不忘调阴阳"的治则,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现代疾病提供诊疗思路。小建中汤衍生的归脾汤等方剂,在肿瘤放化疗后调养中疗效显著。

3. 预防医学价值:"房劳伤肾""饮食伤脾"的病因学说,与现代亚健康状态研究相契合,彰显"治未病"思想的前瞻性。

结语:《金匮要略》虚劳理论体系,以脉为钥、以证为枢,构建了理法方药完备的诊疗范式。其"阴阳互求""脾肾双补"的治疗思想,至今仍为中医内科临床之圭臬。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整体观念与辨证思维,对现代中医学术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