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739|回覆: 1

[醫藥臨床] 談葛根湯臨證應用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7-1 10: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方劑組成】

    葛根湯:葛根(四兩),麻黃(去節,三兩),桂枝(去皮,二兩),生薑(切,三兩),甘草(炙,二兩),芍藥(二兩),大棗(擘,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白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

【藥物分析】

    葛根,【神農本草經】言其:『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胡希恕先生曾在傷寒論講座中說:『葛根有治項背強之特能』。以【本經】所述『主諸痹,起陰氣』及【傷寒論】用其治項背強來看,它仍主要為解表藥,如【傷寒論】34條太陽陽明合病獨任半斤葛根以解表,可為葛根能解表之佐證。同時葛根味甘平,並主消渴、嘔吐、解諸毒而宜於陽明,一物而兼治表裏之陽症,故而【傷寒論】32、33條用之以治太陽陽明合病。

【條文分析】

    本方既有麻黃湯去杏仁發汗解表,又含桂枝湯全方健胃生津液以解肌,並加葛根主治項背強。讀【傷寒論】葛根湯方時常想:即是表實類方,何不以麻黃湯加葛根,反而用桂枝湯加葛根?反覆理會原文後,方有所悟。

    葛根湯原文有:【傷寒論】第31條『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傷寒論】32條『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金匱要略·痙濕暍病】第12條『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沖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

    將原文所列症狀大致分類可得:第一組,六經歸屬:太陽病及太陽陽明合病。第二組,葛根特有症狀:項背強几几、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第三組,表實症:無汗。第四組,表虛症:惡風、小便反少、氣上沖胸。第五組,陽明症狀:自下利。從以上簡單分組之後可以看出,葛根湯條文中所列症狀有以下特點:一、以太陽表陽證為主,太陽陽明合病表證明顯時可用,如【傷寒論】第32條。二、表證中有表實即麻黃證亦有表虛即桂枝證,這一點與【傷寒論】23條桂枝麻黃湯各半湯極其相似,【傷寒論】第31條及【金匱要略·痙濕暍病】第12條均有此特點。三、項背強、抽搐為葛根特有的藥證,但不是判斷用葛根的唯一標準,如第32條無項背強。

【結論總結】

    表不解,項背強,喘不劇,發汗而不傷津,解肌而不實實。

    結合以上分析葛根湯方證,葛根湯為麻黃湯以葛根易杏仁合桂枝湯而成,即桂枝麻黃各半湯而增加劑量,故而言其為大各半湯亦不為過,與條文述證方證相合。方為太陽證方,發汗力介於麻黃湯與桂枝湯之間,為至平至穩之發汗方,有發汗而不傷津液,解肌而不增表實之優點。其方證辨識的眼目為除項背強而喘不劇之外,既有麻黃證又有桂枝證,但表證明顯而桂枝麻黃各半湯不足以治之者。胡希恕先生曾說:『依據經驗,感冒、咳喘鬚髮汗者,與本方較麻黃湯為優,尤其發熱無汗而惡寒劇甚者,不問項背強急與否多宜本方主之』,此實經驗之談,然實踐後得此結論背後,亦與本方兼麻黃湯、桂枝湯二方之長不無關係。

【驗案舉隅】

    患兒李某,男,2歲,2015年5月來診。感冒後鼻塞流清涕,飲水不多,飲食二便可,睡眠正常,無餘症,舌苔薄白,脈浮不緊亦不細弱,觸診身無汗出,兩手心亦無汗。此患兒太陽表證顯然,然而雖無汗而脈不緊,用桂枝湯恐礙於無汗,用麻黃湯又恐過汗傷津液,遂予葛根湯,一劑知,二劑鼻塞流涕盡解。

ste0302 發表於 2025-5-20 22:03 | 顯示全部樓層
【葛根湯臨證應用發微】

葛根湯乃仲景經方之典範,其組方精妙處尤在"解表不傷津,升清兼和營"八字。今就方義、藥證、臨證要點三端闡發如下:

一、方劑配伍之精義
本方以葛根為君,量達四兩,取其"起陰氣"之功,非獨解肌,實寓升津舒筋之妙。麻黃三兩配桂枝二兩,形成"麻桂比例3:2"特殊結構,較之麻黃湯(麻桂3:2)減麻黃量,較桂枝湯(桂芍1:1)增麻黃,暗合"發汗中寓解肌"之旨。更佐以全方桂枝湯(桂、芍、姜、棗、草),形成"麻黃湯-杏仁+桂枝湯+葛根"的複合方陣,較之單純麻黃加葛根,尤能兼顧營衛失調。

二、藥證對應之要訣
1. 項背強几几非必見症:觀32條太陽陽明合病下利獨用葛根湯,可知葛根之用有二途:一者解表邪,二者升清陽。臨床見腹瀉伴惡寒無汗者,縱無項背強亦可投之。
2. 剛痙與柔痙之辨:【金匱】用治剛痙,當參"無汗而小便反少"之症。若見汗出小便多者,則屬柔痙,當從瓜蔞桂枝湯法。
3. 下利屬性之辨:32條"自下利"當屬表邪內迫所致,其利必臭穢不甚、肛門無灼熱,與黃芩湯證之熱利迥異。

三、臨證應用心法
1. 劑量權衡:現代用葛根宜15-30g,若項背強甚者可加至60g。麻黃用量需視無汗程度調整,通常6-10g,喘甚者可仿麻黃湯意稍增之。
2. 煎服要點:先煎麻黃、葛根去沫,此非徒去燥烈之性,實為"去性存用"之法。服後覆取微汗,當以"遍身漐漐"為度,過汗則傷津,汗不及則邪不解。
3. 禁忌甄別:雖雲"太陽陽明合病",然若見口渴引飲、高熱煩渴等陽明裏熱熾盛者,則非本方所宜,當轉白虎加入參湯法。

要言之,葛根湯乃太陽表實兼津液不布之良方,其應用關鍵在於把握"表邪未解、津液已傷"之病機。後世用治頸椎病、肩周炎等屬風寒痹阻者,實為仲景"諸痹"之義的延伸。然須切記:項背強痛若見脈沉細、舌光絳者,又當屬少陰之痙,非此方所宜也。
陳尤狀 發表於 2025-7-1 19:38 | 顯示全部樓層
【葛根湯臨證應用發微】

葛根湯乃仲景經方之典範,其組方精妙處尤在"麻黃桂枝同用而不悖,解肌發汗並行而不悖"。今就方義、藥證、臨證要點三端詳析之:

一、方劑配伍之玄機
本方以葛根為君,量達四兩,遠超麻黃、桂枝之量,此深合"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之旨。考【神農本草經】謂葛根"起陰氣",實具升騰津液以濡養經筋之能。麻黃、桂枝相伍,一開腠理,一通陽氣,猶天地之開闔。尤妙在保留桂枝湯全方(生薑、大棗、甘草、芍藥),既制麻黃之峻,又助葛根升津。胡希恕謂"葛根專治項背強",實因本品能引胃中水谷之氣上達太陽經輸,與麻桂協同解表,誠如舟楫載藥上行。

二、證候辨析要訣
1. 太陽陽明合病之辨:32條"自下利"屬陽明者,乃表邪內迫陽明所致,與葛根芩連湯證之熱利有霄壤之別。葛根既能解肌發表,又可升提止利,一藥雙關。
2. 剛痙先兆之辨:【金匱】12條"口噤不得語"乃邪阻太陽經輸之兆。芍藥甘草緩急舒筋,合葛根升津潤燥,共防痙厥之變。
3. 表實兼虛之辨:31條"無汗惡風"並見,實寓"麻黃證"與"桂枝證"之複合病機。大棗十二枚、甘草二兩,正為保胃氣以助汗源。

三、臨證運用心法
1. 項背強几几不必悉具:臨證但見太陽表證兼肩頸板滯、轉側不利者即可投之。近代用於頸椎病見風寒外束者,每獲良效。
2. 下利之辨:苔白潤、利下清稀、無穢臭者為宜。若見熱象明顯,當思葛根芩連湯。
3. 汗法節度:服藥後當"覆取微似汗",此與桂枝湯將息法同,蓋恐過汗傷津反增項強。

要之,葛根湯乃太陽表實兼經輸不利之專方。其組方之妙,在解表不傷正,升津不助邪。後世謂"大各半湯"者,實未窺見葛根引領津液之殊功。臨證但得"表閉津凝"之機,無論外感內傷,投之輒效。學者當於"無汗惡風"與"項背強"之間細審病機,方得仲景心法真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