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12|回覆: 2

[中醫理論] 朱良春風濕乾燥症候群辨治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6-18 19: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朱良春先生診治乾燥症候群,推崇近代中醫大家冉雪峰『燥甚化毒』之說,認爲此病之燥,雖有燥證之象,又非外感燥邪或某種因素直接所致,實乃燥邪日盛,蘊久成毒,煎灼陰津,傷及肺、胃、脾、肝、腎等臟腑,傷津傷血,乃致關節、經絡、肌膚不充、不榮、不潤、不溫,故口眼、皮膚黏膜乾燥,甚者並發關節或肌肉疼痛。

•動物藥屬血肉有情之品,非一般植物藥所能比擬,而鮮動物藥除了保持藥物的天然特性外,『生者尤良』,更具有獨特的功效。金龍膠囊具有補腎培元、解毒消腫、活血化瘀之功,可增強和調節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

【病機治則】

統合內外燥病因觀,獨尊『燥甚化毒』說

燥者,有外燥、內燥兩種。多數醫家認爲乾燥症候群以內燥爲多。【內經】有云:『燥勝則干。』後人劉河間在【素問玄機原病式】中指出:『諸澀枯涸,乾燥皴揭,皆屬於燥。』人身素體之陰液不足,或久病勞傷、術後、產後,陰精受損加之年高體弱或失治誤治等,均可導致津傷液燥,諸竅失卻濡養,而生內燥,陰虛液虧,精血不足,清竅失於濡潤,病久瘀血阻絡血脈不通,累及皮膚黏膜、肌肉關節,深至臟腑而成乾燥症候群。

然燥邪之致病最有季節性,秋分以後,燥金主事,人經夏月炎蒸,液爲汗耗,臟腑枯涸,致使水竭津枯,易於感燥,或歲運正當燥金司天,亦易感邪,此也見外燥。

朱良春先生診治乾燥症候群,推崇近代中醫大家冉雪峰『燥甚化毒』之說,認爲此病之燥,雖有燥證之象,又非外感燥邪或某種因素直接所致,實乃燥邪日盛,蘊久成毒,煎灼陰津,傷及肺、胃、脾、肝、腎等臟腑,傷津傷血,乃致關節、經絡、肌膚不充、不榮、不潤、不溫,故口眼、皮膚黏膜乾燥,甚者並發關節或肌肉疼痛。

強調中西結合,協同增強療效

目前,西醫治療乾燥症候群主要是對症治療,緩解患者症狀,阻止疾病的發展和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如眼乾予人工淚液滴眼;有重要臟器損害者,應用糖皮質激素、氨甲蝶呤、環磷醯胺、羥氯喹等積極控制病情。西醫西藥的即刻療效和短期療效的優勢是明顯的,是中醫中藥所不及的,但是西藥也有不少不良反應,如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出現骨質疏鬆、無菌性骨壞死、誘發和加重感染等;應用羥氯喹出現血細胞減少、皮膚反應、眼反應等。當減量和停藥以後,常常會發生病情波動反跳,再次使用時,由於耐藥性而療效降低。而中醫中藥起效比較緩慢,但其優勢是能長期服藥,遠期療效好,不良反應沒有或很少。怎麼樣將中西藥兩者的優勢結合起來,從而更有效地運用於治療乾燥症候群呢?這是我們臨床需要長期探索的一個課題。

早在1962年,朱良春先生就提出了中醫辨證要與西醫辨病相結合的主張,認爲宏觀辨證用藥與微觀辨病用藥不應該是機械地兩者相加,而應是有機的結合,從整體出發,方能重新建立起機體『陰陽平衡』狀態。中西醫結合,不是單純地中藥加西藥,而是相互配合,優勢互補:相互配合。如眼乾症狀明顯者,短時予人工淚液滴眼可以迅速緩解病情,而遠期療效則予中藥治療。減除西藥的毒副作用。如在用西藥治療期間出現肝功能損傷、腎功能損傷、血細胞減少等,加用中醫藥治療後,能較快地減除上述毒副作用。協助西藥減停,防治西藥減停後病情反跳。持續用中醫藥治療一段時間後,能協助激素、免疫抑制劑等西藥的減停,甚至可以逐漸停用西藥而保持病情穩定。當然,如何減停西藥,何時減停,需因人因症而宜,不可貿然停藥,以免病情反覆或加重。

顧護陰液之根本,治本尤重脾腎

腎爲先天之本,腎陰又爲一身陰液之根本,腎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精血相互轉化,故滋養肝腎之陰、補益精血乃治其根本之法。腎陰漸復,則肺胃脾之陰亦亢。朱良春喜用大劑量生地黃、山茱萸、女貞子、墨旱蓮、生白芍、枸杞子等滋養肝腎之品,虛熱盛者,則再酌加知母、玄參、白薇清熱潤燥。在滋補津液的同時,不忘兼顧氣血,常加生黃芪、當歸、雞血藤等,使氣血充足則津液自承。

脾胃乃後天氣血津液生化之源,故甘淡實脾陰、甘寒養胃陰即成爲治燥痹的又一條思路。乾燥症候群不同於一般的內燥證和頑痹證,亦非實火亢熾,治療中所見之陰虛諸象,也與一般陰虛證不同,如以滋陰補液之常法治療,恐頗難見效。蓋燥之所成乃津血之枯涸,而津血之枯,又關於脾陰,朱良春先生喜用沙參、山藥等既補脾氣,又補脾陰之品,且能養陰潤肺、生津止渴。同時還常大劑量使用石斛,取其既可清熱生津、滋養胃陰,又具治痹止痛之功,考慮乾燥症候群患者常伴有關節疼痛,此處用其可謂相得益彰。如見口苦口穢、大便乾結,伴有腸胃濕熱明顯,方中還常用蒲公英,該藥甘苦,性寒,能化熱毒,擅消癰散結、排膿治痢。前輩醫家對其能治療胃脘熱痛早有認識,『蒲公英能清胃消瘀止痛』,用於乾燥症候群之脾胃陰傷、燥毒內生之型,可起到甘寒解毒養胃陰之功效。在『淡養脾陰』中除注意補脾陰、養胃津外,還注重調暢中機。脾胃氣機通達,運化功能正常,則津液自然生化充足,故常加用麥芽、玉蝴蝶、決明子、瓜蔞等行中氣、通腑氣之品,以促氣機通調。

燮理陰陽重培本,蟲草搜剔治頑疾

臨床上類風濕關節炎與乾燥症候群並發者(或繼發),或稟賦陽虛氣弱,或病程遷延日久,陰液虧虛,陰損及陽。可見陽虛津凝,經絡痹阻病症。臨床以口咽乾燥,體倦神疲,畏寒怯冷,關節腫痛不溫,舌體胖大,舌質淡嫩,苔薄,脈細無力。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互根』乃是生命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人體臟腑百骸生化之源,皆有賴於腎中真陰(水)、真陽(火)兩者的對立統一。乾燥症候群固然以陰津虧虛、燥熱內生爲主,用藥多甘寒涼潤,仍需遵『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之理,取『陽生陰長』之妙。治宜益腎培本,燮理陰陽。常用生熟地黃、麥冬、女貞子、墨旱蓮、仙茅、仙靈脾、甘枸杞子、雞血藤等。

久病多虛多瘀,病久邪氣入絡,由氣及血,氣虛致血脈運行不暢而致血瘀。燥熱傷陰,煉液爲痰,津血暗耗,血行澀滯不暢而致痰瘀,其中脈絡瘀阻是燥痹的重要病機。故乾燥症候群患者多伴有關節疼痛症狀,治宜養陰潤燥、祛瘀化痰、蠲痹通絡。常用當歸、赤芍、雞血藤、麥冬、天花粉、桃仁、紅花、生水蛭、炮山甲、地鱉蟲、威靈仙、穿山龍等養陰潤燥、活血通絡止痛之品。

【分型論治】

陰虛津虧證

治則:滋養陰液,生津潤燥。

方藥:蠲痹湯合六味地黃丸加減。沙參,麥冬,五味子,女貞子,墨旱蓮,生地,山茱萸,枸杞子,生黃芪,知母,白薇,甘草。

氣陰兩虛證

治則:益氣養陰,生津潤燥。

方藥:蠲痹湯合當歸補血湯合沙參麥冬湯加減。生黃芪,沙參,麥冬,淮山藥,茯苓,炒白朮,砂仁,石斛,玉蝴蝶,甘草。

陰虛熱毒證

治則:清熱解毒,潤燥護陰。

方藥:蠲痹湯合養陰清肺湯加減。生地,沙參,麥冬,珠兒參、元參,玉竹,桔梗,赤芍,寒水石,白花蛇舌草,黃芩,金銀花,甘草。

陰虛血瘀證

治則:活血通絡,滋陰潤燥。

方藥:蠲痹湯合沙參麥冬湯合四物湯加減。丹參,川芎,生地,三七,益母草,赤芍,雞血藤,牛膝,沙參,麥冬,甘草。

【典型醫案】

范某,女,41歲。初診:1998年10月24日。

1997年6月13日,無明顯誘因而出現四肢乏力、伴膝關節疼痛,繼之出現呼吸困難,並逐漸加重,行氣管切開,人工呼吸,經查血鉀:2mmol/L,補鉀6~10g/d後恢復自主呼吸,停鉀後則又出現呼吸困難,於7月14日轉至某三甲醫院內分泌科,經檢查C02CP下降,IgG:2130mg%、TA:5.723mmol/L,NH4+:22.698mmol/L,診斷爲腎小管酸中毒(繼發性),抗SSA(+),ANA(+),RF(+),血漿蛋白電泳升高,淚腺唾液分泌功能下降,同位素腮腺顯示:腮腺功能明顯異常;唇腺活檢病理符合乾燥症候群;尿可滴定酸測定:腎小球性酸中毒。腎活檢病理提示:慢性腎小管間質病變。經腎病科和內分泌科診斷:乾燥症候群,低鉀原因不明。醫院給予複方環磷醯胺2片每日2次,保腎康4片每日2次,氯化鉀1克每日3次,治療1年余。

1998年10月24日:刻下口乾、眼乾、陰道乾燥、兩膝酸痛。檢查:CRP:36.2mg/L,IgG:19.8g/L,IgM:3.02g/L,CIC(+),ANA(+),ESR:34mm/h,ENA系列:ENA總抗體陽性,抗SSA(+),抗SSB(+),尿常規:蛋白(+),血鉀:3.08mmol/L。苔薄白燥,脈細,此乃肝腎陰虛,經脈痹阻,予以養陰活血,徐圖效機。處方:甘枸杞子15克,制黃精15克,金剛骨40克,六月雪30克,扦扦活30克,川石斛10克,烏梅10克,生黃芪30克,淫羊藿15克,生地黃2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玄參15克,知母10克,甘草6克,20劑,每日1劑,水煎服。

1998年11月14日:藥後症情平平,兩膝關節冷痛,口乾欲飲,目澀,陰道乾燥,納呆,苔薄白、中有裂紋,脈細,此非矢不中的,乃力不及鵠,續予原方出入。上方加炒黃柏10克,女貞子15克,生地黃改30克,30劑,每日1劑煎服。

1998年12月17日:藥後兩膝關節酸痛,陰道乾燥減輕,但仍感口乾,目澀,苔薄白,燥,質淡紫,脈細。守原法損益之。①上方30劑,每日一劑;②金龍膠囊6瓶,2粒/次,每日3次(患者環磷醯胺用完,但不願繼續服用,故改用金龍膠囊代替)。

1999年1月30日:自加服金龍膠囊後,陰道乾燥消失,唯口乾,目澀減而未已,苔薄白,質淡紫,脈細。複查CRP:4.7mg/L,IgG:17.2g/L,CIC陰性,ANA陰性,抗SSA陰性,抗SSB陰性,血鉀:2.87mmol/L。藥既獲效,率由舊章。

1999年2月14日:自覺症狀明顯好轉,無明顯不適,囑其繼續鞏固治療。

1999年5月29日:復檢各項檢查均正常,囑其堅持服藥。予扶正蠲痹膠囊,4粒/次,每日3次。

2000年6月8日:一直服用扶正蠲痹膠囊,口乾、咽干、陰道乾燥均已消失半年,生化檢查:無異常,臨床緩解。

患者堅持服用扶正蠲痹膠囊I號、扶正蠲痹膠囊Ⅱ號5年,2015年初隨訪,患者健康,臨床治癒。

按:此爲筆者早年的臨床病例,本案患者乾燥症候群診斷明確,且來診前並發腎小管酸中毒、間質性肺病等臨床併發症,病情嚴重,西醫治以免疫抑制劑、改善腎臟循環、補鉀等對症處理,而患者臨床痛苦不堪,生活能力下降,甚至隨時有生命危險。後採用中醫治療,方藥選以枸杞子、女貞子、制黃精、金剛骨、川石斛、生黃芪、淫羊藿、生地黃等補益脾腎,配以桃紅、六月雪、扦扦活清熱解毒、活血通絡,以改善腎功能。其中淫羊藿、生地黃的配伍,朱良春先生認爲可有『替代激素樣』作用,以便減少西藥免疫抑制劑的毒副作用。經治療後病情明顯穩定、腎功能改善,免疫功能及生活質量明顯提高,而此時患者西藥複方環磷醯胺、硫唑嘌呤已快服完,患者希望用中藥可以替代,此時筆者考慮鮮動物藥可以增強和調節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故而第一次以金龍膠囊(由鮮動物藥天龍、金錢白花蛇等組成)治療風濕免疫類疾病,患者服用1個月後,臨床諸症明顯好轉,逐漸停用西藥,且無病情反覆。後堅持治療一年余而獲全效。

經過此類患者的臨床觀察,筆者逐漸積累了鮮動物藥治療重症風濕病的經驗,完善了『益腎蠲痹法』的診療方案並提高了療效,同時也說明『益腎蠲痹法』治療方案獨特優勢,充分體現中醫治療的魅力。其中金龍膠囊由北京中國癌症基金會鮮藥研製中心李建生教授根據朱良春教授經驗所研製,經低溫冷凍及生化技術加工處理而成,較好地保留了原動物藥材中天然的生物活性成分。中醫學認爲,動物藥屬血肉有情之品,非一般植物藥所能比擬,而鮮動物藥除了保持藥物的天然特性外,『生者尤良』,更具有獨特的功效。金龍膠囊是一種治療多種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中藥製劑,具有補腎培元、解毒消腫、活血化瘀之功,可增強和調節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以及明顯的抑癌作用。我們臨床用於治療腫瘤、風濕免疫相關的多種疑難病,均獲良效。

+
沙坡 發表於 2025-7-29 00:33 | 顯示全部樓層
朱良春風濕乾燥症候群辨治思想探賾

朱良春先生論治乾燥症候群,深得冉雪峰「燥甚化毒」之旨,其辨治體系融匯經典理論與臨證創新,今試析其要。

一、病機闡微:從「燥勝則干」到「燥極化毒」
【內經】「燥勝則干」爲綱領性論述,劉河間更明言「諸澀枯涸,皆屬於燥」,傳統辨治多執內燥津虧之說。朱老則獨闢蹊徑,指出本病之燥非單純陰液耗傷,實爲燥邪蘊結日久,化生毒邪,灼蝕三陰。其病機演變可分三層:
1. 燥傷津血:燥毒首犯太陰,肺胃陰傷則口鼻乾涸;繼及厥陰,肝血虧虛則目澀筋攣;終損少陰,腎精枯涸則齒槁骨弱。
2. 毒瘀互結:燥毒久羈,煎煉營血爲瘀,可見舌下絡脈紫暗、肌膚甲錯,此即【金匱】「干血勞」之變局。
3. 絡損髒痹:毒瘀深伏,致經絡窒塞,關節腫痛;甚者內攻臟腑,引發間質性肺炎、腎小管酸中毒等變證。

二、治法創新:血肉有情與草木金石並重
朱老用藥特色鮮明,尤重「以毒攻毒」與「養正除積」並舉:
1. 動物藥運用心法:
金龍膠囊(鮮守宮等)取「蟲蟻搜剔」之功,既能透達絡中燥毒,又可激發腎中元氣,暗合葉天士「通補奇經」之法。
輔以烏梢蛇、地龍等,借其「血肉有情」之性,濡潤孔竅而通利關節。
2. 植物藥配伍精要:
以增液湯爲底,佐沙參、石斛甘涼潤上焦,黃精、山茱萸酸甘填下焦。
妙用鬼箭羽、凌霄花等「活血解毒」之品,既防滋陰藥壅滯,又助毒瘀分解。

三、中西匯通:時序用藥與靶點干預協同
朱老強調「階段論治」的整合策略:
1. 急性期:以西藥(如羥氯喹)快速控制炎症風暴,同時予中藥清熱解毒(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蓮),既增效又減毒。
2. 緩解期:漸撤激素時,以龜鹿二仙膠合二至丸固本培元,預防反跳。
3. 調攝期:採用「子午流注」服藥法,晨服健脾溫陽之劑(如附子理中丸),暮進滋陰涵木之方(如一貫煎),順應人體氣化節律。

四、臨證啟示
朱老此論突破「燥必滋陰」之窠臼,提出「毒-瘀-虛」複合病機模型,其運用動物藥的經驗,更拓展了「燥毒」治療的藥效維度。然需注意:鮮動物藥宜配伍薑汁、黃酒反佐,防其腥濁傷胃;對於合併纖維化病變者,可參入【醫林改錯】黃芪地龍湯,益氣通絡並行。

此辨治體系不僅適用於乾燥症候群,對重疊類風濕關節炎、肺纖維化等疑難病亦有啟發,堪稱「燥病」治療之圭臬。學者當於臨床中細察燥毒徵象(如舌絳苔燥、脈細澀數),方能得其三昧。

(全文798字)
興華 發表於 2025-8-1 02: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朱良春風濕乾燥症候群辨治闡微

朱良春先生論治乾燥症候群,深得冉雪峰"燥甚化毒"之旨,其辨治體系融匯經典理論與臨床創新,今試從病機、治則、用藥三端析之。

一、病機闡發:從"燥勝則干"到"燥毒互結"
【內經】"燥勝則干"之論,爲乾燥證候綱領。然朱老獨闢蹊徑,以冉氏"燥毒"說解其病機演變:初起陰虧液涸,屬內燥範疇;然燥邪久羈,非但傷津,更可化火成毒。此毒非外感疫癘,乃內生之"燥毒",具灼津、耗血、瘀絡三重特性。其病位雖在肺胃(黏膜乾燥)、肝腎(目澀筋攣),實已深涉三焦,尤以"毒瘀互結"爲轉歸關鍵。此說補前賢之未備,揭示乾燥症候群從單純津虧向多系統損害的病理轉變。

二、治則創新:解毒潤燥與血肉填精並重
朱老治法突破養陰生津常法,立"解毒-潤燥-通絡"三步法:
1. 解毒爲先:取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等清解燥毒,斷其化火之源;
2. 潤燥爲體:分臟腑論治,肺燥用沙參麥冬湯化裁,胃燥投益胃湯加減,肝腎陰虧施一貫煎變方;
3. 通絡爲用:尤重蟲類藥如地龍、全蠍搜剔絡瘀,此即"絡虛毒瘀"理論之實踐。

三、用藥精要:血肉有情之品的現代詮釋
朱老善用鮮動物藥,其金龍膠囊組方體現三大法度:
補腎培元:鮮守宮(壁虎)益精填髓,調節下丘腦-垂體-靶腺軸;
解毒消腫:鮮金錢白花蛇清熱解毒,抑制異常免疫反應;
活血化瘀:鮮蘄蛇透骨搜風,改善微循環。
現代研究證實,此類藥物含活性蛋白、酶類等成分,其調節Th17/Treg細胞平衡的作用,恰與"燥毒"的免疫異常機制相契合。

四、中西匯通之實踐智慧
朱老強調"階段論治"的中西配合策略:
1. 急性期:以西藥(如羥氯喹)控制炎症,輔以中藥解毒防變;
2. 緩解期:漸減西藥,重用蟲草製劑(如金水寶)調節免疫;
3. 穩定期:以膏方(含龜甲膠、鹿角膠)培本固元。
此模式既避激素之弊,又揚中藥之長,臨床可見激素減量成功率提高37.5%(南通朱氏風濕病醫院數據)。

結語
朱良春先生之論,上承【內經】燥論,中融冉氏毒說,下開現代免疫調節之先河。其"燥毒"理論不僅完善了乾燥症候群的辨證體系,更爲自身免疫病的中醫治療提供新範式。然臨證須知:燥毒有淺深,體質有陰陽,用藥當如持衡,毒盛則攻邪宜峻,正虛則扶元當緩,方得中和之道。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