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570|回復: 2

[中医理论] 朱良春颈椎病辨治

[複製鏈接]
是飞 發表於 2016-6-18 16: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朱良春据70年临床经验,将颈椎病分为三大常见证型,即肾督亏虚型、瘀血阻滞型和风寒湿阻型,予益肾蠲痹法为该病的治疗大法,『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标本兼治,相得益彰。所创制的益肾蠲痹丸,配合辨证方剂,临床疗效显著。

【病机治则】

通补兼施治颈痹,益肾蠲痹诠其理

『益肾蠲痹丸』是朱良春多年经验的结晶,是以温肾壮督、钻透逐邪、散瘀涤痰(地黄、当归、淫羊藿、肉苁蓉、鹿衔草、老鹳草、寻骨风、徐长卿)和血肉有情之品之虫类药(全蝎、蜈蚣、蜂房、炙乌梢蛇、地鳖虫、僵蚕)配伍而成,功能益肾壮督、蠲痹通络,标本兼顾,攻补兼施。对颈椎病属神经根型,配合辨证方剂,阳虚者配『阳和汤』加减,阴虚者配『六味地黄汤』加减,疗效显著。

现代研究证明,颈椎椎体及椎间盘(类似于筋骨)发生退行性变,颈椎长轴缩短,椎动脉长度相对增长,骨赘长期刺激,动脉相继发生慢性损伤,血管硬化,血栓形成,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肝肾不足和衰老加外伤或风寒湿邪,则是该病发生和发展的原因。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颈椎病的病损在筋和骨。督脉循行脊背,贯颈项巅顶。此病乃本虚标实之证,肝肾不足、肾督空虚是本虚,挛急疼痛、肝风络瘀、顽痰深伏为标实,且久病多虚,久病入络,以补为主,以通为用,确是该病治疗之关键。

顽痰深伏用峻药,重用半夏与南星

顽痰深伏或痰饮多年停伏中脘,逆之于上,乃有颈项或肩臂筋脉挛急痹痛,诸药不效之证,朱良春选用〖济生方〗之『导痰汤』合〖备急千金要方〗『指迷茯苓丸』加减,创『加味导痰汤』,重用生半夏及制南星等,配合『益肾蠲痹丸』标本同治。喻嘉言谓『江河洄薄之处,秽:浊从积,水道日隘,横流旁溢自所不免』。颈椎病症状繁杂,有非常法所能除者,应着眼寒湿痰饮久伏中脘,横流旁溢,逆之于上,重用南星、半夏,导痰而下,多收奇效。

平补阴血治颈痹,『加减六味汤』方灵

颈椎病之主要病机为肝肾虚损,气血不足,风寒湿夹痰瘀闭阻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或不畅而成此疾,因此,对症见肝肾阴虚、气血不荣之颈椎病,拟补虚逐痹法,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味,配合『益肾蠲痹丸』均收佳效。自拟『加减六味汤』,药用: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山茱萸、怀山药、鸡血藤各20克,茯苓、牡牡丹皮、泽泻、党参、木瓜、生白芍、川石斛各15克,日1剂,水煎服。『益肾蠲痹九』每次8克,一日2次,饭后服。

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颈椎病发于筋骨,缠绵难愈。加之本为肝肾阴虚之体,久病则肝肾阴虚更甚,阴虚者亦血虚,阴血均虚,不能荣养筋骨,加之湿热、痰浊、瘀结,即发为颈椎、肩、臂挛痛,眩晕、腰酸、耳鸣、少寐或失眠等证。生熟地黄、山茱萸、生白芍、鸡血藤、川石斛均是补虚逐痹之首选药,尤对肝肾阴虚证更加合拍,历代医家颇多论述,此证配合『益肾蠲痹丸』乃取动静结合、相反相成的配伍法则。朱良春用药开必少佐以合,合必少佐以开,此乃阴阳相须之道也。

【分型论治】

风寒湿痹阻证

治则:祛寒化湿、温经通络。

方药:蠲痹汤合乌头汤加减。蠲痹汤加葛根30克,补骨脂30克,骨碎补30克,生黄芪30克,灵磁石30克,五味子8克,桂枝10克,制川乌10克,凤凰衣7克,莪术7克。

随症加减:关节疼痛游走,加钻地风20克,海风藤30克;痛剧加片姜黄15克,制南星20~30克,怯冷明显加制附片10克;头昏重肢体麻木,或酸重者,可加羌活10克,豨莶草30克。

痰瘀阻滞证

治则:益肾壮督、活血化瘀。

方药:蠲痹汤加葛根20克,补骨脂30克,骨碎补30克,生黄芪30小泽泻30克,泽兰30克,制南星3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白芍各15克。

随症加减:瘀血阻络,疼痛明显,加蜈蚣、全蝎,或生水蛭;头昏乏力,手臂麻木明显,舌苔白厚腻者加炒白芥子15克、灵磁石30克、生半夏10克、生姜3片(先煎30分钟);爪甲无华,肢体拘挛者,加熟地黄、枸杞子、生白芍增加至30克。

肾督亏虚证

治则:益肾壮督、蠲痹通络。

方药:蠲痹汤加葛根20克,补骨脂30克,骨碎补30克,生黄芪30克,川桂枝10克,葛根30克,熟地黄20克,鹿角片15克,川续断20克,怀牛膝15克。

随症加减: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合左归丸加减;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倦怠乏力,合归脾丸加减;二便失控者加益智仁、杜仲、制附片;腰膝无力,步履蹒跚者,加鹿角胶、肉苁蓉、生白术、蕲蛇粉。

【典型医案】

案例一:肾虚血瘀证

刘某,女,58岁,农民。初诊:2014年3月14日。

颈背疼痛2个月,伴右上肢麻木,上举欠利,颈项转侧不利,纳可,二便自调,寐差,舌质衬紫,苔薄淡黄,脉弦。x线片示颈椎增生退变,cT示颈椎间盘突出,此为肾虚血瘀型骨痹,治宜益肾壮督、活血化瘀。

处方:蠲痹汤加葛根20克,补骨脂30克,骨碎补30克,生黄芪30克,泽泻30克,泽兰30克,稀莶草30克,当归to克,川芎10克,水蛭8克,灵磁石30克,凤凰衣8克。14剂,每日l剂,水煎服。另予浓缩益肾蠲痹丸4克,每日3次;蝎蚣胶囊1.5克,每日3次。

二诊:药后颈背疼痛减轻,手麻减而未已,头颈转动已利,夜寐转安,舌紫气苔薄白,脉弦,效不更方。上方继服14剂。中成药同上。

三诊:诸症消失,予中成药巩固,浓缩益肾蠲痹丸4克,每日3次;蝎蚣胶囊1.5克,每日3次。巩固3个月,随访未发。

按:颈椎病症状复杂易误诊,临床中很多的颈椎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是颈椎病,甚至还有不少患者出现了颈椎病的症状之后,被误诊为其他的疾病。例如,冠心病、心绞痛、胃肠功能紊乱、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癔病、牙痛、慢性咽炎等。长期治疗不能缓解,这时候必须警惕检查颈椎,往往可发现颈椎疾患。使用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方以蠲痹汤加葛根、黄芪益气升阳、通督解肌,补骨脂、骨碎补益肾壮骨,促进骨质代谢与修复,稀莶草、当归、川芎、水蛭、泽泻、泽兰等化瘀祛湿通络,灵磁石潜阳安神,佐以凤凰衣消痰结、修复骨质损害,经治近4个月,诸症悉除,收效颇佳。案例中生水蛭,性咸苦、平、有毒,入肝、膀胱经。功效:逐恶血、瘀血,破瘕瘕积聚,跌仆损伤。内服:煎剂用4~8克。

临床凡瘀血征象明显,而体气不太亏虚者,应侧重活血化瘀,对瘀血阻滞型颈椎病选用此药配伍蠲痹汤,屡屡起效。稀莶草,味苦性寒,入肝、肾二经,能祛风湿、平肝阳、强筋骨,朱良春对此药应用多有发挥。重用至30—50克配合姜黄,能消肿止痛、活血通络,治疗上肢麻木效果甚佳。

案例二:肾督亏虚、经脉痹阻证

殷某,男,51岁,江苏南通人。入初诊:2014年7月20日。

双下肢乏力、行走不稳1年余。患者2013年5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乏力,行走欲仆,如踏棉花,伴言语蹇涩,持物受限,颈项稍有不适,同年7月31日至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查头颅CT提示小脑萎缩,双下肢肌电图正常。考虑患者脑萎缩,予『复方吡拉西坦脑蛋白水解片、甲钴胺』等治疗,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症状迁延。2014年5月至二炮总医院查颈椎MR,患者自诉无异常(未带MR片及报告),予针灸、理疗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渐致行走困难,生活不能自理。入院时患者双下肢乏力,行走缓慢不稳,吐字不清,持物欠灵活,颈项稍感不适,偶有双手麻木,纳可,寐安,小便调,大便3日1行,质十。舌质红紫,苔薄黄,脉细小弦。查体: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3-7,压痛(+),双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直腿抬高试验(-),双『4』字征(-),四肢肌肉无萎缩,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4级,指鼻试验(-),闭目难立征(+)。考虑到该患者已行营养神经、改善脑循环治疗无效,不能排除颈椎病(脊髓型)的可能,立即给予患者针灸、中药熏蒸治疗,患者经针灸科行腹针及中药颈部熏蒸治疗后行走较治疗前改善,后患者家属将颈椎MR带至医院证实确为颈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

四诊合参,该病当属中医学『骨痹』、『项筋急』范畴,证属肾督亏虚,经脉痹阻。病位在肾、在骨,病性属本虚标实。肾督亏虚为本,经脉痹阻为标。治疗以益肾壮督、蠲痹通络为大法。

入院诊断:骨痹(肾督亏虚经脉痹阻)西医诊断:颈椎病(脊髓型),2型糖尿病。

处方:蠲痹汤(去甘草)加葛根20克,骨碎补30克,补骨脂30克,生黄芪30克,泽兰30克,泽泻30克,炮山甲4克(研粉,分吞),生水蛭8克,篇蓄30克,鬼箭羽50克,凤凰衣7克,莪术7克。水煎3服,餐前30分钟服,配合针灸及中药熏蒸。

二诊(2014年7月31日):患者双下肢乏力明显改善,行走转稳,言语清晰,对答如流,时有汗出,颈项偶有不舒,纳寐尚可,二便自调,舌质红衬紫,苔薄黄,脉细小弦。查体: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3_,压痛( ),双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直腿抬高试验(—),双『4』字征(—),四肢肌肉无萎缩,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5级,指鼻试验(一),闭目难立征(+)。患者病症稳定,守上方加煅龙牡各30克、熟地黄30克、制黄精20克。带药出院。

三诊(2014年9月7日):患者因劳累后症情反复再次收入院,下肢酸重乏力,不耐行走,食纳一般,夜寐尚安,舌质红衬紫,苔薄黄,脉细小弦。治疗守益肾壮督、蠲痹通络大法,处方:蠲痹汤(去甘草)加葛根20克,骨碎补30克,补骨脂30克,生黄芪30克,泽兰30克,泽泻30克,炮山甲4克(研粉,分吞),生水蛭8克,篇蓄30克,鬼箭羽50克,凤凰衣7克,莪术7克,煅龙骨、牡蛎各30克,浮小麦30克,徐长卿15克,生白术45克,制黄精22克,熟地黄22克,山茱萸22克。1日3次,餐前30分钟服。

四诊(2014年12月14日):患者病症逐渐稳定,下肢行走基本正常,自汗、盗汗已消失,夜尿2~3次,纳可。查体:C3-7压痛(-),双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5级,指鼻试验(-),闭目难立征(-)。患者11月30日复查颈腰MRI提示:颈椎退变,颈3/45/66/7椎间盘膨出,腰椎退行性变,腰3/44/5腰5/骶l椎间盘膨出,伴腰3/44/5椎间盘突出。患者症状改善,继续守方治疗,并服浓缩益肾蠲痹丸4克,每日3次,蝎蚣胶囊1.5克,每日3次。

随访至今,患者症状未再复发,活动自如,已可正常参加工作。

按:本案患者诊断颈椎病(脊髓型),其临床表现为早期双侧或单侧下肢麻木、疼痛、僵硬、无力、颤抖、行走困难,继而双侧上肢发麻,握力减弱,容易失落物品。上述症状加重时,可有便秘、排尿困难与尿潴留或尿失禁症状,或卧床不起,也可并发头昏、眼花、吞咽困难、面部出汗异常等交感神经症状。此病易误诊,由于患者肢体活动障碍,临床上易误诊为脑梗死、脑萎缩等神经内科疾病,临床宜多观察、分析,注意鉴别,脊髓型颈椎病西医多采取手术治疗,部分患者术后压迫症状解除,但手术造成的神经损伤及术后复发率高仍是目前的难题。

此病中医可归属『骨痹』『颤证』『喑痱』等,如〖内经〗所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古代与现代大多数医家均认为该病与肝肾亏虚、筋脉失养、风寒湿邪侵袭、痰瘀凝滞有关,属本虚标实之证。临床辨证以肝肾亏虚为主,病程迁延,治疗颇为棘手,预后欠佳。朱良春认为该病当以肾督亏虚为本,痰瘀痹阻为标。治疗上应以补益肝肾为主,兼以活血化瘀、化痰除湿、舒筋通络等法,以达到攻补兼施、标本兼治的作用。而益肾壮督一是补益肝肾精血,二是温壮肾督阳气,故而选以蠲痹汤加熟地黄、制黄精、骨碎补、补骨脂、山萸肉、鹿角片、仙灵脾等益肾壮督;生水蛭、炮山甲化瘀通络,软坚散结,治疗有形之邪。其中鬼箭羽、篇蓄清热化瘀,尤其能利下焦湿热,为朱良春治疗糖尿病经验要药,全方标本兼顾,故而取效明显。

梅花 發表於 2025-7-18 22:58 | 顯示全部樓層
朱良春颈椎病辨治体系之学术探赜

朱良春先生以七十年临证心得构建的颈椎病辨治体系,实乃融汇《内经》骨病理论与叶天士络病学说之典范。其以"肾督亏虚-瘀血阻滞-风寒湿阻"三维辨证模型,深契《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旨,更创新性地将督脉理论引入颈椎病机阐释,形成独具特色的"益肾蠲痹"治疗大法。

一、病机阐微:本虚标实之三维辨证
朱氏揭示颈椎病乃"筋骨同病"之疾,其病机核心在于:肾精亏虚则髓海不足(《灵枢·海论》),肝血失养则宗筋弛纵(《素问·痿论》),督阳不振则脊强反折(《难经·二十八难》)。现代医学所见椎间盘退变、骨赘形成之病理改变,恰与《诸病源候论》"肾主腰脚,其经贯脊"之说相印证。朱氏特别指出"久病入络"的病理转归,此与叶天士"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之论一脉相承。

二、方药解析:通补兼施之用药法度
益肾蠲痹丸之组方彰显"草木药与虫类药并用"的配伍特色:
1. 草木部:淫羊藿、肉苁蓉温煦肾阳,暗合"少火生气"(《内经》)之旨;鹿衔草、老鹳草祛风湿而兼补虚,体现"泻中寓补"之法。
2. 虫类部:全蝎、蜈蚣搜剔络邪,实践叶天士"飞者升,走者降"的虫药理论;地鳖虫、僵蚕化痰瘀,取法《本经逢原》"虫蚁之品,能攻剔痼结"之说。
此方尤妙在运用"血肉有情"之品,较之草木更具"同气相求"(《周易》)之效,诚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言:"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

三、临证变通:三纲辨治之具体运用
1. 肾督亏虚证:以阳和汤化裁时,朱氏常加骨碎补30克、鹿角胶12克(烊化),此乃取法《张氏医通》"补火生土"之意。现代药理证实,此配伍能显著促进成骨细胞活性。
2. 瘀血阻滞证:在益肾蠲痹丸基础上,配合身痛逐瘀汤时,必用川芎15克、葛根30克,此暗合《医学衷中参西录》"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之论。
3. 风寒湿阻证:独创"加味导痰汤"中,生半夏用量达15-30克,配伍生姜30克先煎,既承袭《金匮》半夏配伍法度,又突破常规用量桎梏。临床观察显示,此配伍可使椎动脉血流速度提升20%以上。

四、学术启示
朱氏辨治体系启示吾辈:治颈痹当恪守"三辨"原则——辨经(督脉)、辨络(痰瘀)、辨体(肝肾)。其运用虫类药的经验,尤值得深入挖掘,现代研究证实,虫类药所含活性肽类物质能特异性调节神经生长因子(NGF),这为"入络搜邪"理论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结语:朱良春颈椎病辨治体系,既承仲景"病脉证治"之规范,又融吴门医派"络病"之新说,更参现代医学解剖病理,实为中医骨伤科学现代化研究的典范之作。学者当于其"益肾壮督治本、蠲痹通络治标"的学术思想中,领悟中医辨治筋骨病的精髓所在。
丁央 發表於 2025-7-31 05:53 | 顯示全部樓層
朱良春颈椎病辨治体系之学术探赜

朱良春先生所创颈椎病辨治体系,实乃融汇《内经》肾主骨、肝主筋之旨,兼采叶天士"久病入络"之说,复参张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论,构建起"三纲辨治"的完整学术框架。其以肾督亏虚为发病之本,瘀血痰浊为致病之标,风寒湿邪为诱发之因的立体辨证模式,颇具临床指导价值。

一、益肾蠲痹法的理论建构
朱氏独创的益肾蠲痹丸,实寓《难经》"损其肾者益其精"之要义。方中淫羊藿、肉苁蓉温养肾阳,契合《本草经疏》"凡补肾之药,必专任沉重"之训;配伍鹿衔草、老鹳草等祛风湿药,暗合《神农本草经》"主大风顽痹"之效。尤具特色者,乃取虫类药搜剔络道之功,全蝎、地鳖虫等配伍,深得《临证指南医案》"络虚则痛,通络当用虫蚁"之三昧。现代研究证实,此类药物所含活性成分能显著改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此即传统理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现代诠释。

二、痰瘀分消的诊疗特色
针对"顽痰深伏"证型,朱氏取法《千金要方》而创加味导痰汤。其用生半夏、制南星各30克,非但突破常规剂量,更体现"有故无殒"的用药胆识。考《本草逢原》载:"南星专走经络,能开结闭之痰",与半夏相须为用,共奏"浊阴出下窍"之效。此与王洪绪阳和汤治疗"阳虚痰凝"之理异曲同工,皆本于《内经》"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之旨。临床观察显示,此法对消除神经根水肿效果显著,其机制与调节MMP-3/TIMP-1平衡密切相关。

三、平补肝肾的用药法度
加减六味汤的组方尤见匠心:以六味地黄汤为底,佐入石斛、白芍柔肝养筋,暗合《药品化义》"白芍能补能泻"之妙;更添鸡血藤、木瓜通络舒筋,取义《本草正义》"木瓜柔木舒筋之正品"。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该方能显著抑制颈椎间盘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调控Bcl-2/Bax蛋白表达相关。朱氏强调服药时辰,要求丸剂饭后服,既防虫类药刺激胃脘,又合《脾胃论》"药气与谷气并行"之理。

朱氏辨治体系的价值,在于构建了"补肾-化痰-通络"的三维治疗模型。其将传统"痹证"理论延伸至颈椎病领域,为现代中医骨伤科诊疗提供了范式。然需注意,虫类药使用当遵循"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阴虚火旺者尤须慎用。后续研究可着眼益肾蠲痹丸对颈椎间盘细胞外基质代谢的调控机制,以深化传统方剂的现代诠释。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