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61|回復: 1

[文學論語] 汉字,在火中炼制黑陶和他的〖烧制汉语〗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6-6-12 17: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汉字,在火中炼制——黑陶和他的〖烧制汉语〗

〖烧制汉语〗一书,可以说倾注了黑陶阅读、思考和人生经验的种种『积蓄』,内容涵盖广博,有对艺术万象的哲理阐发,有对汉语文字的独特体悟,闪烁其间的睿智与才思,不时映照出他极富个性的洞见。

阅读〖烧制汉语〗,让人时时感受到汉字的博大气象。在〖4000个汉字,一个汉语作家的全部〗中,他列举了〖周易〗〖老子〗〖毛泽东选集〗等十四部中国最有影响的书籍所用汉字量后,得出结论:『看来,四千个汉字,就是一个汉语作家的全部。如此公平,都是四千个汉字,就看你创造出怎样的世界。』 在另一篇〖语言辨识度〗中他说:『无数人共用着三四千个汉字,但在优秀作家那里,他们就有功力能够在这公用的几千个汉字身上,深深烙上各自鲜明的个人印记。』

透过〖烧制汉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视野开阔、才思勃发的黑陶。在〖中国文化三大宇宙〗中,他把中国文化研究、探索领域,分为三大宇宙:自然宇宙,如风水、星占;身体宇宙,如中医、太极;人事宇宙,如伦理、政治。他在〖中国思想的本质特征〗中概括中国思想的本质特征,是变化和关系。变化即阴阳,关系表现在『五行的相生相克』。见解独特,言简意深。类似充满哲思的文章,还有〖释名〗〖汉字使用的三个层面〗〖字见其人,字见时代〗〖中华经典的篇幅〗〖中国思想重镇之南移〗〖儒道佛〗等篇章,都体现出黑陶对汉语言文化的潜心体悟,充满灼见,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黑陶自幼生活在世称『教授之乡』的江南陶都宜兴。『火焰映耀了我的最初生命。母亲生我的披屋,距离烧制陶器的窑火,直线不足百米。我呼吸到的这个世界的第一口空气,带有火的光影和热度。』

自古文人笔下的江南,多的是温润、婉约的诗情画意,但在黑陶的诗文中,除了表现江南阴柔温润的母性一面外,更多的却是展示江南沉郁坚毅、炽烈刚强的父性一面。他的许多诗歌散文作品,都着意镌刻『父性的江南』。作家马叙如此评价:『黑陶的写作风格异常鲜明,词语、意象、思想的涌动,黏滞而灼热,同时又极具江南品格。』

阅读黑陶的作品,品味他带有『质感』和『磁性』的语言文字,时时感受到他对语言的精心锤炼和打磨。有评论家称:『他的作品居然能发出重金属般的声音,而铿锵中又有一种灵动。』

而在我看来,这样一种铿锵中的灵动,正是黑陶使用汉字时那种毫不犹疑的果敢与小心翼翼的敬畏叠加而成的性灵之美。在〖每一颗这样的汉字〗一文中,他说:『我所使用的数千颗汉字,我要让其中的每一颗,都在火焰中炼制一遍——这种经历了火焰因而质地完全不同的汉字,是独特的,是属于我一个人的汉字。每一颗这样的汉字,都是英勇无畏、供我驱策的将士;每一颗这样的汉字,又都是我心中的一尊小小的神。』

对语言的精心锤炼和一贯追求,在黑陶那里,不仅是形式的外显,就其本质而言,他也借此磨砺、锤炼个人意志,开阔自己的胸怀。潜心于炼制文字的黑陶,也时时体会着某种孤寂。黑陶在〖孤寂生涯〗中如此说:『世人眼中的孤寂生涯,应是一个作家的常态。孤寂。这样的孤寂之中,作家享受着秘密的创造的喜悦。当一个作家闭紧嘴唇,远离舞台和追光灯的时候,他内心的语词汹涌,他笔下的世界斑斓。』

黑陶的生活方式极其简单,行走、阅读、写作,这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组成。

在黑陶,行走就是呼吸,就是人生的修炼课程。他在行走中积攒能量,在呼吸间汲取大地的养分。阅读,是黑陶人生的另一课程。一卷在握,心远地自偏。阅读之旅带来的孤寂与幸福在他笔下悠长而美好。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氛围〗中,他回忆年轻时读书的美好时光,『在单位寂寥得近乎荒凉的图书室内,总让我重温20世纪80年代学生时代强烈感受到的中国文学氛围。』在列出长长一串文学名著后,他写道:『夏日烟愁。像青涩的少年,在夏日阳光炽白的乡镇午后,陷入寂静,陷入刚刚来临、无法说清的一种最初的迷惘。』阅读,成了他血脉的源头,铸成他思想的磁场、人格的标尺。

谨以〖烧制汉语〗书末的文字作结,与热爱汉语和汉语言文化的诸位共勉:

烧制汉语。

像故乡用火焰烧制泥坯的紫砂陶器一样——

烧制,带有个人生命手痕的汉语词汇;

烧制,属于个人,并奢望着奉献世界的无尽之书。

西门土豆 發表於 2025-6-16 03:14 | 顯示全部樓層
《火中炼字:论黑陶〈烧制汉语〉的汉字本体论与江南诗学重构》

黑陶先生《烧制汉语》的出版,实为当代汉语写作领域一次极具范式意义的探索。这部熔铸哲学思辨、文字考据与生命体验的著作,以"烧制"为喻,直指汉字文化的本质生成机制——在火与土的辩证中,既保留了陶器般的物质性,又升华为精神性的符号结晶。本文拟从汉字本体论、文化宇宙观及江南诗学三个维度,解析其理论建构的独到价值。

一、汉字本体论的炼金术
黑陶提出"四千汉字构建文学宇宙"的命题,实则是对中国传统"字本论"的现代诠释。《说文解字》以降,汉字始终被视作"经艺之本"(许慎语),而黑陶通过计量《周易》《老子》等经典的用字规模,揭示出汉语写作的辩证法则:有限字符的无限组合,恰合《易经》"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的哲学精义。其"语言辨识度"理论,更暗合清代章学诚"文心说"——在公共符号系统中烙印个人风格,正是"道器合一"的当代实践。

二、三维宇宙的文化拓扑学
将中国文化划分为自然、身体、人事三大宇宙,此说颇具方法论创新。自然宇宙对应《尚书·洪范》的"五行"体系,身体宇宙承续《黄帝内经》的"藏象"理论,人事宇宙则呼应《周礼》的伦理架构。黑陶以"变化与关系"概括中国思想特征,实得《周易》"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之真髓。其指出五行生克是关系性的具象化,此论直抵先秦名辩学派"指物论"的核心命题。

三、父性江南的诗学重构
黑陶笔下的江南叙事,突破了传统"杏花春雨"的审美定式。宜兴陶窑的烈火记忆,赋予其文字以青铜器般的质感,这种"父性江南"的建构,实为对地域文化符号的祛魅与重塑。其语言兼具"黏滞灼热"与"金石之声"的特质,恰似《文心雕龙》所云"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的现代回响。在《每一颗这样的汉字》中展现的敬畏与果敢,正是孔子"述而不作"与"修辞立其诚"的辩证统一。

《烧制汉语》的价值,在于将汉字从工具性层面提升至本体论高度。黑陶以陶艺家的自觉,在语言炼金术中重现了"仓颉作书,天雨粟,鬼夜哭"的原始震撼。这种回归文字始源性的思考,为数字化时代的汉语写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其意义不仅在于文学创作,更在于唤醒我们对汉字作为文明基因的集体记忆——每一个方块字,都是先民在时间长河中烧制的文化黑陶。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