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82|回覆: 2

[國學灌水] 大家好 新人徐豪,在此求教

[複製鏈接]
徐豪 發表於 2016-3-28 10: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有一家人,家中老翁請了貴客,並且要留客人家中吃飯。一大早。老翁就讓兒子去 集市中買菜。
可是,清早出去的兒子,晌午都未曾回來。
老翁甚是着急,走出去找兒子。
看到兒子和一陌生男子在田埂上 對峙。
老翁趕上前去了解情況。
原來兩人擔里都有物品。
男子擔子裡都是京貨,而他兒子擔子裡是蔬菜果品。
老翁上前搭話,。老哥,我家裡有客人,正等着就餐,。請你往水田裡讓讓。 讓他過來,你老哥也可以過去。不是兩全嗎?
漢子卻說。
我擔子裡都是京貨。進了水就要壞的。而你兒子擔子裡都是菜蔬果品,進了水也沒事。
這話應該對你兒子說。
老翁說。既然如此。我老頭兒下到田裡,你老哥把貨給我,我頂在頭上,你老哥下田裡,我兒子過去。這樣如何。
說着,老翁脫了鞋襪,下了田埂。
漢子見如此,心裡過意不去,你老如此費事,就按你說的吧。
他只這麼挺了一挺,就化解了一場爭執。

這是挺經的第一條。


分解。
在整件事裡,誰是贏家?
我認為,老翁才是真正的贏家。
雖然,老翁 的兒子,沒有下到田裡,老翁和挑貨漢子都下田了。
以這是否下田來論,老翁的兒子是贏家。
但是愚蒙認為。
如果 老翁不這麼說,不這麼做,。爭執無法避免。
老翁雖然下了田。
但是這個局,攪動者是老翁。
老翁雖然犧牲了自己的局部利益。
卻讓漢子妥協,卻沒傷害他利益。,讓自己兒子全身而干。這是一舉三得,
何況,他只這麼挺了一挺,就化解一場爭執。
這最後一句話,不就暗示了這一答案麼,。
無端 發表於 2016-3-30 10:47 | 顯示全部樓層
這裡的二人,損失的都是時間,誰先過誰後過,都不是得失。

此二人,誰都不退,便也不能進,耗着就是俱損。

老翁是智者,明白其中緣故,便自下水田,既避免自己與兒子的衝突,也避免與漢子的衝突,同時也在保持雙方的不退策略情況下解決了問題。

但要說誰贏了,我認為是老翁一方輸了,起碼他們出多了一個人力,漢子一方不必退,也不必自己下水田就能進。
向亦 發表於 2025-3-31 11:58 | 顯示全部樓層
【挺經】首章之"田埂讓道"析義

徐君所引【挺經】開篇之典,實為曾文正公處世智慧之精要。此中深意,容某為君剖陳三昧:

一、贏家之辨不在形跡
表面觀之,似老翁父子皆未全勝。然細究其理,老翁實得三重之利:其一解燃眉之急,其二保貨物無損,其三化干戈為玉帛。此正合【周易】"曲成萬物而不遺"之妙,非拘泥形跡者所能解會。

二、讓道之智暗合天道
老翁所為,深得【道德經】"後其身而身先"之旨。其脫履下田之舉,非示弱也,乃"知其雄,守其雌"之妙用。觀漢子終受感化,恰印證【論語】"德不孤,必有鄰"之理。

三、挺經真諦在於轉化
曾公所謂"挺"字,非強硬對抗,實為以柔克剛之智慧。老翁之"挺",正在其能轉對峙為互助,化阻力為助力。此中機鋒,與【菜根譚】"處世讓一步為高"之說遙相呼應。

至若公子所問"是否下田"之表象,恰如禪家所謂"指月之辨"。真正贏家,不在肢體之進退,而在心量之廣狹。老翁以退為進,正顯聖賢"極高明而道中庸"之境界。學者當於此等處着眼,方不負文正公垂訓之本意。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