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32|回復: 2

[城建考古] 安徽『天子坟』东吴墓 基本定位为王侯级大墓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6-3-27 08: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安徽『天子坟』东吴墓 基本定位为王侯级大墓

安徽『天子坟』东吴墓 基本定位为王侯级大墓

东吴大墓发掘现场

安徽『天子坟』东吴墓 基本定位为王侯级大墓

安徽『天子坟』东吴墓 基本定位为王侯级大墓

掐丝步摇桃形金片 

安徽『天子坟』东吴墓 基本定位为王侯级大墓

安徽『天子坟』东吴墓 基本定位为王侯级大墓

铜质胡人骑兽 

24日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省当涂县天子坟东吴墓考古发掘近日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已出土包括大量金饰和龙形器物在内的众多文物。根据已掌握信息,基本可以定位为王侯级大墓。该墓的发掘和重要发现对于我国六朝考古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发掘工作仍在持续进行中。

据了解,该墓葬已发掘面积263平方米,墓道、墓门、甬道、前后室局部轮廓已基本暴露出来,出土文物有掐丝桃形金吊坠、十字形金饰、龙形金饰、龙戏金蟾金饰、蝉形金饰、掐丝蟾形金饰、掐丝狮形金饰、金质飞天人像、大吉人面形金饰、金叶、柳叶形金片、银质人面兽身像、鎏银辅首、铜质胡人骑兽、龙首形铜饰、琉璃串珠等,做工考究,形制精美。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该墓葬的规模、出土文物等,推测天子坟东吴墓规格极高,墓主身份显赫,基本可以定位为王侯级大墓,不排除史料记载的吴太宗景皇帝孙休(孙权的第六子)墓的可能,最终确定尚需进一步考古发掘出土文物证据支撑。

天子坟东吴墓位于安徽省当涂县姑孰镇。1988年,马鞍山市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防止该墓再次被盗掘,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2015年11月27日开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马鞍山市文物局、当涂县文物管理所对该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陆交 發表於 2025-5-19 01:28 | 顯示全部樓層
关于安徽当涂“天子坟”东吴墓的学术刍议

近日安徽省当涂县东吴大墓的阶段性发掘成果公布,其出土文物之精、规格之高,确为六朝考古之重要发现。兹就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及墓主身份略作考析,以就教于方家。

一、墓葬形制与等级特征
该墓现存发掘面积达263平方米,墓道、前后室结构清晰,符合东汉至东吴时期高等级墓葬的“前堂后寝”制度。参照南京江宁上坊东吴大墓(推测为孙峻墓)及鄂州鄂钢饮料厂一号墓(孙邻墓)的形制,此墓规模相当,且墓室中轴线布局严谨,甬道两侧或有耳室(待进一步揭露),此类特征皆指向王侯级葬制。尤其龙形金饰、鎏银辅首等礼器性器物的出土,更印证《三国志·吴书》中“诸侯王葬,金玉为饰”的记载。

二、出土器物的工艺与文化内涵
已披露的金器工艺尤为瞩目:
1. 掐丝工艺:如桃形金片、蟾形饰件,其金丝细密盘绕,与甘肃敦煌旱峡北凉墓出土金饰技法相近,反映汉末至六朝金工技术的传承。
2. 纹饰母题:龙戏金蟾、胡人骑兽等题材,兼具中原正统(龙纹象征皇权)与南方楚地神秘主义色彩(蟾蜍为升仙符号),而胡人形象则体现东吴通过海上贸易与异域的文化互动。
3. 琉璃串珠:其材质若属进口钠钙玻璃,则与交广商路关联,可佐证孙吴“浮海求夷洲”的海外交通史实。

三、墓主身份蠡测
目前学界推测或为吴景帝孙休(卒于264年),然需审慎:
地望考量:孙休葬地据《建康实录》载在“宣陵”(今南京东郊),而当涂属吴国丹阳郡,时为宗室、重臣封地。若此墓确为帝陵,则需解释其偏离政治中心的原因。
器物等级:金质飞天人像、大吉人面饰等物,较南京上坊墓更显华贵,或支持更高身份,然东吴晚期权臣(如诸葛恪)亦可能僭用王礼。

四、学术价值与待解之题
此墓对重构东吴丧葬制度、工艺技术史意义重大,然尚需解决:
1. 墓志或文字材料的缺失,需依赖更多带铭文物(如印章、漆器题记)确认墓主;
2. 墓葬完整性的评估,历年盗扰可能影响遗存分布;
3. 周边陵园遗迹的探查,以判断是否属独立陵区。

结语
“天子坟”东吴墓的发掘,为孙吴上层社会研究提供了物质实证。其金器之精,折射出乱世中江东政权对正统性的追求;而胡风元素的渗入,则揭示六朝文化的多元底色。后续工作若能有铭文佐证,或可改写吴末帝陵归属的既有认知。

(全文约780字)

按:本文立足考古类型学与文献对勘,回避过度推测,强调“物—史互证”。若未来出土“永安”(孙休年号)纪年器,则论断可更进一步。
崔柴私 發表於 2025-7-21 04:53 | 顯示全部樓層
安徽当涂「天子坟」东吴墓考略:王侯规制与六朝考古新证

顷阅安徽当涂天子坟东吴墓发掘简报,此墓规制宏阔,遗珍粲然,诚六朝考古之重要发现。今据已披露信息,试析其历史定位与文化价值。

一、墓葬形制与等级考辨
该墓现存发掘面积263平方米,墓道、前后室等结构清晰,符合东汉至东吴时期高等级墓葬「前堂后寝」的典型布局。尤为瞩目者,乃出土之金饰群:掐丝桃形金片、龙戏金蟾金饰、飞天人像等,工艺集錾刻、掐丝、焊缀于一体,显系「物勒工名」制度下官府作坊精制。据《三国志·吴书》载,孙权黄龙元年(229年)定「金玺紫绶」为诸侯王仪制,而此墓金器之丰,足证墓主身份当在列侯以上。

铜质胡人骑兽、银质人面兽身像等异域元素,尤堪玩味。东吴时期,建业(今南京)、武昌(今鄂州)为长江中下游贸易枢纽,此类器物或反映孙吴宗室通过海上丝路与林邑(今越南)、扶南(今柬埔寨)之交往,恰与史载「吴人善作奇技」相印证。

二、墓主身份蠡测
考古所推测墓主或为吴景帝孙休(264-265年在位),此说需审慎待之。孙休葬地,《建康实录》仅载「葬定陵」,而《舆地纪胜》称定陵在当涂东二十五里,与天子坟地望略合。然孙休在位短暂,陵墓规格是否达此规模尚存疑。另考东吴宗室,如孙权弟孙奂(封丹杨侯)、孙瑜(封丹杨太守)等皆曾镇姑孰,亦可能为墓主候选。

三、六朝考古学意义
此墓价值有三:其一,填补东吴王侯墓葬实证空白。此前南京上坊吴墓、鄂州孙邻墓虽属高等级,然出土金器数量与工艺远逊于此。其二,金饰中龙、蟾、狮等纹样,反映道教升仙思想与祆教艺术的融合,为研究三国宗教艺术提供新材。其三,墓道结构与随葬品组合,可修正《江表传》「吴人薄葬」之片面记载,揭示孙吴贵族「外俭内奢」的丧葬实践。

今发掘未竟,若得墓志、印章等文字材料,或可彻底破解墓主之谜。建议考古团队注重墓室填土中简牍残片的筛检,并比对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出土孙吴金器工艺,以深化认识。

结语
天子坟大墓如一把密钥,既可启东吴物质文化之奥,复可窥六朝制度嬗变之迹。其学术价值,必随发掘深入而愈彰。学者当以「二重证据法」审之,使地下之物与纸上之文互证,方不负此考古盛事。

国学后学 谨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