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09|回覆: 2

[中醫理論] 朱良春:尪痹辨治

[複製連結]
+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3-15 07: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益腎壯督』有三層含義:一是補益肝腎精血;二是溫壯腎督陽氣,陰充陽旺,可以驅邪外出,也可禦敵不致再侵,病情不會反覆發作;三是『奇經八脈隸屬於肝腎』,督脈通則筋強骨健,必然關節滑利,客邪不會留注不去,痰濁瘀血無由生,頑疾亦不會纏綿難愈。

    •朱良春用藥尤其重視淫羊藿,此藥味辛甘,性溫,入肝、腎兩經,功擅補腎壯陽、祛風除濕,朱良春先生謂之『淫羊藿溫而不燥,爲燮理陰陽之妙品』,與熟地黃、補骨脂、骨碎補等藥相合療效顯著,起頑痹之大症,使紅細胞沉降率(ESR)、類風濕因子(RF)等實驗室指標明顯下降,療效非常顯著。

【病因病機】

    久痛多瘀、久痛入絡、久病多虛、久病及腎 朱良春認爲尪痹(類風濕關節炎)具有久痛多瘀、久痛入絡、久病多虛及久病及腎的特點。此類患者多有陽氣先虛的因素,病邪遂乘虛襲踞經隧,氣血爲邪所阻,壅滯經脈,留滯於內,深入骨骱,膠著不去,痰瘀交阻,凝澀不通,邪正混淆,如油入面,腫痛以作,治頗棘手,不易速成。朱良春明確指出,此證久治不愈者,既有正虛的一面,又有邪實的一面,且其病變在骨,骨爲腎所主。尪痹的邪氣入侵及病情之發展,與腎、督脈關係密切。腎爲水火之髒,督統一身之陽,『衛出下焦』,衛陽空虛,屏障失調,致使病邪乘虛而入。

    益腎壯督治其本、蠲痹通絡治其標 朱良春指出,類風濕關節炎病因複雜,病機虛實夾雜,而且不同階段,病機又會發生變化。朱良春認爲,腎督虧虛爲其正虛的主要原因,寒、熱、痰、濕、瘀邪痹阻經隧骨骱爲邪實的一面,痹證日久,絕非一般祛風、除濕、散寒、通絡等法及草木之品所能奏效,必須借用血肉有情之蟲類藥。一方面,通過益腎壯督,提高機體抗病能力,使正勝邪卻;另一方面,蠲痹通絡之劑,多辛溫宣散,走而不守,藥力難以持久,通過益腎壯督,使藥力得以加強,藥效得以延長,從而發揮最佳的治療作用,使治療效果倍增。

    善用蟲類搜剔,蟲草結合增其效 臨證多使用蟲類藥如露蜂房、烏梢蛇、全蠍、蜈蚣、地鱉蟲、僵蠶以蠲痹通絡,起協同加強之功,善用蟲類搜剔是朱良春治療尪痹的特點。朱良春認爲,蟲類藥物能夠鑽透搜剔經隧骨骱之頑邪;而且,蟲類藥含動物異體蛋白質類,有補益調節作用,特別是蛇類藥促進糖皮質激素合成釋放,抗炎、消腫、鎮痛;由於風藥多燥,取『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立方重用當歸、熟地養血,可以緩和風藥之燥性,提高療效。

    中西匯通、病證結合 朱良春提出了圍繞痹證三大主症(疼痛、腫脹、僵直拘攣)集中針對三個關鍵問題(治證與治病、扶正與逐邪、通閉與散結)進行診療的學術觀點。在臨床上辨證與辨病相結合,以辨證論治爲基礎,選擇有針對性的中藥,以提高療效。如類風濕關節炎屬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處方中常加穿山龍、青風藤等祛風通絡,調節免疫;若脾腎虛弱,免疫功能低下者,加用黃芪、淫羊藿、露蜂房等輔助正氣,增強體質;若熱毒內熾,或瘀熱阻絡,或濕熱蘊遏;免疫反應亢盛者,酌加生地黃、忍冬藤、青蒿、秦艽、知母、黃柏等祛邪解痹,抑免制亢;類風濕關節炎激素治療後對機體的傷陰、損陽的表現明顯,往往掩蓋病情的發展,擾亂機體的平衡,大量服用激素時患者多表現陰虛內熱(或濕熱蘊遏),宜重用生地黃配淫羊藿,以陽中求陰;撤減激素時患者表現腎陽不振,可用大量淫羊藿配生地黃陰中求陽,補偏救弊,平衡陰陽,適用於激素治療後出現不良反應的一種治療方法。滋陰降火藥可防治激素戒斷依賴症候群,可使垂體一腎上腺皮質功能軸的調節處於相對正常的動態平衡。溫補腎陽藥可作用於下丘腦一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系統,提高興奮性,減少外源性激素的負反饋作用。

【治療方法】

    風寒濕瘀阻絡

    治法:溫經散寒,祛風逐濕。

    方藥:溫經蠲痹湯(自擬方)。蠲痹湯加青風藤30克,金剛骨50克,生黃芪30克,澤蘭、澤瀉各30克,川桂枝10克,制川烏10克,半夏15克,熟地15克,鳳凰衣6克,莪朮6克。

    隨症加減:風勝者加鑽地風20克;寒勝者加熟附片10~15克、乾薑3克;濕勝者加蒼朮、白朮各15克,生薏苡仁、炒薏苡仁各20克;舌質紫或關節刺痛者加制乳香、制沒藥各6克;關節腫脹明顯者加白芥子15克、穿山甲10克;痛劇、苔膩者加延胡索30克、制南星30克;C反應蛋白(CRP)、紅細胞沉降率(ESR)顯著升高者加拳參、忍冬藤各30克。

    邪郁日久,化熱傷陰

    治法:清化鬱熱,溫經通絡。

    方藥:桂烏芍母湯(自擬方)。蠲痹湯加青風藤30克,金剛骨50克,生黃芪30克,澤蘭30克,澤瀉30克,川桂枝8克,制川烏8克,白芍20克,知母15克,生地20克,寒水石20克,拳參30克,忍冬藤30克,鳳凰衣6克,莪朮6克。

    隨症加減:熱盛者,酌減桂枝、川烏用量,加虎杖20克或黃柏10克、葎草20克;陰虛內熱,舌紅,便干者重用生地(一般用量以30~40克爲宜);痛劇者加六軸子2克;有環形紅斑及皮下結節者加水牛角30克、陳膽星30克。

    正虛邪戀

    治法:益腎培本,蠲痹通絡。

    方藥:益腎蠲痹湯(自擬方)。蠲痹湯加青風藤30克,金剛骨50克,生黃芪30克,澤蘭30克,澤瀉30克,骨碎補30克,補骨脂30克,山茱萸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鳳凰衣6克,莪朮6克。

    隨症加減:氣虛甚者黃芪改爲80~100克、黨參20克;陰虛者加川石斛10克、生白芍30克;陽虛者加鹿角片15克、淫羊藿15克;血虛者加當歸10克、枸杞子15克;寒甚者加川桂枝10克、制川烏10~15克。

【驗案舉隅】

    邱某,女,1978年7月出生。初診:2015年5月3日。患者半年前始有雙側指、腕關節疼痛,曾於外院就診,查RF(+),擬診爲『類風濕關節炎』,予雙氯芬酸鈉、來氟米特等治療乏效,繼起雙肩、肘、膝、踝關節遊走性疼痛,時有腫脹,逢氣交之變尤甚,未正規治療。今來診:雙腕、踝關節腫痛,局部發熱,得涼稍舒,晨僵30分鐘左右,平素稍有畏寒,納眠可,二便調。腕、踝關節腫脹(+),壓痛(+)。今查X線:類風濕關節炎待排,血常規示WBC:6.64×109/L,N:74.65%;ESR:49mm/h。苔薄白,脈弦細。

    西醫診爲類風濕關節炎,中醫乃尪痹之候,證屬寒濕入絡,郁久化熱。治宜清化鬱熱,溫經通絡,益腎蠲痹。處方:①蠲痹湯,金剛骨50克,青風藤30克,淫羊藿15克,生地20克,熟地20克,炒知母10克,川桂枝12克,骨碎補30克,補骨脂30克,炒元胡30克,鳳凰衣8克,莪朮8克。②濃縮益腎蠲痹丸,每次4克,每日3次。③蠍蚣膠囊,每次1.5克,每日3次。④新癀片(備用,疼痛劇烈時加用)每次0.96克,每日3次。

    二診(2010年5月17日):查CRP:32.1mg/L,RF:60.6IU/ml,IgG:17.52g/L,循環免疫複合物(CIC):16.9A,服藥2周關節疼痛腫脹減輕30%,已能行走,可穿鞋,苔薄白膩,質淡紅,脈細小弦,藥既獲效,率由舊章。續上方繼服60劑;同時內服濃縮益腎蠲痹丸、蠍蚣膠囊;朱氏溫經蠲痛膏60張,外用。

    三診(2010年7月13日):藥後症情減輕50%以上,正常行走,雙下肢亦無明顯腫脹,唯右肘關節屈伸不利,雙腕關節時有疼痛,納可,便調,寐安。血常規示WBC:6.64×109/L,N:74.65%,PLT:312×109/L;ESR:43mm/h,苔薄白,脈弦細,宗原法繼治。湯劑續上方加生白芍20克,60劑;同時內服濃縮益腎蠲痹丸、蠍蚣膠囊。

    四診(2010年9月12日):複查:血常規正常,ESR爲21mm/h。藥後症情平穩,右肘關節疼痛,貼膏藥後過敏,屈伸欠利,壓痛(+),納可寐安,二便自調,苔薄白,脈小弦,續當原法出入。湯劑原方加羌活15克,60劑;繼服濃縮益腎蠲痹丸、蠍蚣膠囊。

    五診(2010年11月12日):藥後症情較首診時好轉70%左右,無明顯關節疼痛,納寐均可,二便自調,苔薄白微膩,脈細小弦。複查血常規示WBC:6.4×109/L,N:72.6%;ESR:9mm/h,RF:12.1IU/ml,CRP:3.9mg/L,宗原法繼治。處方同上。

    六診(2011年1月16日):藥後症情平穩,自我感覺無明顯不適。要求停服湯藥,納可,寐安,兩便自調,苔薄白,脈小弦,續當原法出入。中藥守方15劑,中藥湯藥減量服用,1劑煎服2天。繼服濃縮益腎蠲痹丸、蠍蚣膠囊。

    七診(2011年8月8日):患者2010年5月份開始服中藥及中成藥,目前已停服中藥湯劑近7個月,停服中成藥近3個月,患者症情穩定,已無明顯關節疼痛,關節活動正常。RF從60.6IU/ml下降至12.1IU/ml,ESR從49mm/h下降至9mm/h,2010年11月12日遇風寒後偶有右肘關節隱痛,得溫則舒,關節伸不直,納寐可,兩便如常。今查ESR:14mm/h,苔薄白,微膩,質紫,脈細小弦,藥既合拍,率由舊章。處方:①蠲痹湯,青風藤30克,金剛骨50克,拳參30克,骨碎補30克,補骨脂30克,鹿角片15克,生黃芪30克,澤蘭30克,澤瀉30克,蘇木30克,落得打30克,鳳凰衣8克,莪朮8克,羌活12克,14劑,一劑煎服3天。②濃縮益腎蠲痹丸,每次4克,每日3次。③蠍蚣膠囊,每次1.5克,每日3次。

    八診(2011年9月1日):患者藥後症情平穩,全身關節無明顯疼痛,續服中成藥濃縮益腎蠲痹丸鞏固治療。

    九診(2013年5月13日):症狀基本緩解,唯右手拇指及左足踝後部發有小結節,無疼痛,納可寐安,二便自調。苔薄白、微膩,質淡紫,脈細小弦,續當原法出人。隨訪無異常。

    按:該案例治療效佳,患者病程較短,四肢多關節痛半年余,晨僵約半小時,逢氣交之變尤甚,雙腕、踝關節腫痛,局部發熱,得涼稍舒,但全身怯冷,辨證爲『寒濕入絡,郁久化熱』,此類臨床表現爲該證型的突出特點。治療以蠲痹湯加金剛骨、青風藤、補骨脂、骨碎補、熟地、淫羊藿以益腎填精、溫腎蠲痹。

    『益腎壯督』有三層含義:一是補益肝腎精血;二是溫壯腎督陽氣,陰充陽旺,可以驅邪外出,也可禦敵不致再侵,病情不會反覆發作;三是『奇經八脈隸屬於肝腎』,督脈通則筋強骨健,必然關節滑利,客邪不會留注不去,痰濁瘀血無由生,頑疾亦不會纏綿難愈。『益腎壯督』不僅適用於頑痹穩定期及恢復期治療,在起病初期、發展期也可採用,只不過應以治標爲主,所以益腎壯督乃扶正固本以利祛邪的重要治法,但頑痹病情複雜,還是要根據臨床實際需要,辨證施治,始可絲絲入扣。處方中生地、知母滋陰清熱,桂枝、炒元胡溫經通絡止痛。此案辨治得當,以溫腎蠲痹爲主,輔以滋陰清熱。在藥物上尤其重視淫羊藿,此藥味辛甘,性溫,入肝、腎兩經,功擅補腎壯陽、祛風除濕,朱良春先生謂之『淫羊藿溫而不燥,爲燮理陰陽之妙品』,與熟地黃、補骨脂、骨碎補等藥相合療效顯著,起頑痹之大症,使ESR、RF等實驗室指標明顯下降,療效非常顯著。

陸刁 發表於 2025-7-23 20:33 | 顯示全部樓層
【朱良春尪痹辨治思想發微】

朱良春先生論治尪痹(類風濕關節炎),以"益腎壯督"爲綱,融匯【內經】"腎主骨"與【難經】"督脈爲陽脈之海"之旨,構建"標本同治、蟲草並施"的辨治體系,今試析其精要如次。

一、益腎壯督三層奧義
先生所倡"益腎壯督",實含三昧:其一,補肝腎精血以充髓養骨,取"精血同源"之理,尤重熟地黃、骨碎補等填精益髓之品;其二,溫腎督陽氣以燮理陰陽,特重淫羊藿"溫而不燥"之性,佐補骨脂共奏"陽生陰長"之功;其三,通奇經以利機關,蓋"督脈總督諸陽",其氣通則痰瘀無由滯絡。此三者暗合葉天士"奇經虛必藉草木血肉之品"之論,較常規祛風濕法更契本證病機。

二、病因病機四重樞要
先生總結"久痛多瘀、久痛入絡、久病多虛、久病及腎"十六字,深得痹證演變之要。其謂"邪正混淆如油入面",實本於【醫林改錯】"瘀血致痹"說而有所發揮。尤具卓見者,乃提出"衛出下焦-腎督陽虛-邪襲經隧"傳變鏈,將【靈樞】衛氣理論與腎督生理相貫通,解釋本病反覆發作之特性,較單論外感六淫更切臨床。

三、蟲草並用標本同治
治標方面,先生取法吳鞠通"以蟲蟻迅速飛走諸靈"思路,然匠心獨運處在於:
1. 蟲類擇選:露蜂房、烏梢蛇側重搜風透骨,地鱉蟲、僵蠶專攻痰瘀互結,形成層次化配伍。
2. 制燥之法:以當歸、熟地黃等血分藥反佐,既應"治風先治血"古訓,又防蟲藥辛燥傷陰。

治本層面,獨創"淫羊藿-熟地黃"藥對:淫羊藿溫陽而動,熟地黃滋陰而守,一陽一陰,共促"腎氣丸"效應。現代研究佐證,此配伍可調節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與所述"降低ESR、RF指標"相呼應。

四、臨證啟示
先生治法突破"痹屬外感"傳統框架,構建"腎督-經隧-骨骱"三維辨治模型。其重用淫羊藿而避附子之燥烈,取蟲類走竄而佐草木之柔潤,處處體現"攻不傷正,補不滯邪"的用藥藝術,實爲"扶正祛邪"思想在痹證領域的典範。

要之,朱氏尪痹辨治體系,既承【千金方】"毒藥攻邪、五穀爲養"之遺韻,又結合現代病理認識,於頑固性痹證治療獨樹一幟,值得深究。

(全文798字)
蘇井 發表於 2025-7-29 05:12 | 顯示全部樓層
【朱良春尪痹辨治思想發微】

朱良春先生論治尪痹(類風濕關節炎),以"益腎壯督"爲綱,融匯【內經】"腎主骨"與葉天士"久病入絡"之說,構建了獨具特色的辨治體系。其學術思想可從三方面闡發:

一、益腎壯督之三重維度
先生所倡"益腎壯督"非單純溫補,實含三層精義:
1. 精血充養:取熟地黃、枸杞子滋填肝腎,暗合張景岳"陽中求陰"之法,使髓海得充;
2. 陽氣振奮:淫羊藿配伍補骨脂,既遵【本草備要】"壯元陽、除冷痹"之訓,又創"燮理陰陽"新解,尤重其調節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之功;
3. 督脈通調:引【奇經八脈考】"督脈爲陽脈之海"理論,通過鹿角膠等藥引導藥力直達脊膂,實現"經脈通而氣血調"的治本效果。

二、標本同治的動態觀
先生明察尪痹"本虛標實"的病機特點:
治本層面:強調腎督虧虛乃發病基礎,創"衛出下焦"新論,認爲免疫紊亂(現代醫學之RF、ESR異常)與腎陽失煦相關;
治標層面:提出"痰瘀膠結"的病理模型,選用蟲類藥非簡單攻逐,實取【本經逢原】"蟲蟻之品,能搜剔絡中混處之邪"的深層機理。如露蜂房調節Th17/Treg細胞平衡,蜈蚣抑制滑膜血管新生,均體現傳統理論與現代藥理的交融。

三、蟲草並用的配伍玄機
先生用藥特色有三妙:
1. 剛柔相濟:以當歸、熟地黃佐制蟲藥燥性,暗合"六味丸中三補三瀉"的制方思想;
2. 動靜結合:淫羊藿(動藥)配骨碎補(靜藥),既促藥物分布又延長半衰期;
3. 毒效平衡:全蠍、蜈蚣採用"漸增劑量法",既保障安全性又實現累積效應。

朱氏經驗啟示: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當突破"以毒攻毒"的舊窠,建立"扶正-透邪-調衡"的新範式。其將傳統"腎-骨-髓"理論與現代免疫學相印證,爲中醫現代化提供了典範。然需注意,臨床運用時需辨證精確,如濕熱偏盛者需先化濕通絡,待標邪得解再行補腎,方不失"急則治標"之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